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互联网进入标签时代

互联网进入标签时代

作者头像
罗超频道
发布2018-04-28 16:11:31
1.4K0
发布2018-04-28 16:11:31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罗超频道

最近有三个产品的改版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是网易跟帖上线了标签功能,用户可以给其他跟帖用户打上特定标签,看上去是为了提升互动性和实现用户自运营;第二是百度图片搜索频道,很多图片已经自带标签进而实现结合图片内容的广告;第三个则是微信上线了6.2版,一个显著变化是给好友加备注更加容易了,加备注的方式是贴标签。给跟帖、给图片、给好友加标签,实际上这几个有代表性的产品反映了一个大的趋势:互联网内容正在标签化。

互联网内容的标签化

所谓标签,是一些概括性的词汇或者短语,用来描述某一内容。这些内容形式最常见的是文章,但也可以是一件商品、一段视频、一张图片、一首歌、一段评论、一个联系人,等等,你能想到的一切互联网内容就在被打上标签,除了标签自身之外。与“类别”不同的是,一个内容往往只属于一个类别,但却可以拥有多个标签。同时,类别相对固话,只能选择某些列表,而标签则是无上限扩展、自由添加的,不同类型的内容,都拥有海量的标签库。

举几个例子你能感受到标签在互联网中越来越强的存在感。过去QQ联系人只能分组,但微信通过标签改变了好友分组手段,一个好友即可以是“校友”,又可以是“工程师”,还可以是“基友”,改变之后管理和筛选好友更加方便了。再比如过去看京东商品评论,必须浏览评论内容,后来又了分类可以直接看好评和差评,现在则可以直接看关于评论的几个主要标签,这些标签又可以反馈到商品上,帮助用户快速了解商品。实际上这参考了豆瓣对电影评论的标签化处理。

这些标签来源多样,一部分是内容生产者自己贴的,比如添加商品时、上传视频时、发布文章时,实际上HTML网页内容制作就对标签有支持,主要是为了搜索引擎更好地索引,不过这些标签都相对有限。还有一部分标签是通过数据挖掘自动生成的,这些标签用户不一定看得到,这些标签最终被用作兴趣推荐、精准营销。

最多的标签来源,却是用户,即UGC,这些标签更能反馈内容本身,而且很多内容的标签需要发挥群众观点力量,比如商品评论,再比如视频内容的标签。UGC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标签数量和跟内容的匹配度。

标签对于互联网的价值

为什么我们要给互联网贴上标签?一个背景是互联网内容量正在与日俱增,在WEB内容大爆炸之后,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生产成本的大幅降低和生产方式的巨大革命,互联网内容正在爆炸式增长,内容迎来更大规模的膨胀。如果说WEB内容是原子弹级别,那么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内容则是氢弹级别。

首先,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开始投入巨资自制或扶持内容,这吸引着民间力量去产生大量的优质、专业和长尾内容,而这些内容形式非常多样化,表情、动漫、视频、文学、文章……PGC的模式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平台化的思维让人人成为内容生产者。互联网产品都在平台化,网易新闻本来是采买和自制内容为主,跟帖横空出世之后用户成为内容的再创造者,从近期推出跟帖标签、以及网易热产品来看网易还再继续推动UGC模式,阿里、百度都在尝试让用户来给自己生产内容,卖家添加商品、用户对商品和搜索结果页添加评论,微信公众账号更是平台化思路的明星产品,产生的内容已占据移动互联网半壁江山。

最后,内容生产方式多样化且门槛更低,手机方便地跟帖、手机拍照应用、短视频应用、运动摄像机……内容生产前所未有地容易。

内容大爆炸给标签带来了用武之地。

第一它可以解决“发现”的需求,海量内容,消费者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标签是最可靠的形式,对于内容生产者而言,标签是很有效的内容整理、组织和管理的手段,还能通过恰当的标签吸引用户,便于用户发现。

第二是标签有助于挖掘数据价值,通过技术挖掘得到微博用户的标签、商品评价的标签、阅读性趣的标签等,一边进行智能推荐提升体验,另一边则可进行精准营销。

第三是实现产品的自运营,这是豆瓣杨勃提的一个概念,UGC类产品用户自发地管理,豆瓣大量应用UGC标签对内容进行管理。网易跟帖用户可以给其他人贴上“地域汪”这类标签,有助于保持社区讨论氛围、维持内容的调性,同时让社区更加好玩,符合年轻人的文化,网易跟帖从2003年12月诞生到现在已经12年了,网易应该也期望找到跟产品一起成长的用户体系和社区氛围,“跟贴标签”就是一种尝试。

标签化催生的经典应用

标签还将被用在哪些地方?我认为以下一些产品,与标签有着很大的结合空间:

1、标签化新闻。资讯内容大爆炸正在带来信息过载问题,如何让用户只接受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一方面给用户贴上资讯兴趣标签,另一方面给内容本身贴上标签,进而实现个性化资讯推荐。还有一种方式是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关注特定标签的内容生产者,如自媒体,但这种方式依然会接收大量垃圾信息,这跟微博订阅模式的弊端一样。

2、标签化电商。如果你仔细浏览下淘宝或者京东的商品标题,会发现一团乱麻,卖家会将一切关键标签都体现在商品里面,以便于被搜索到。电商平台未来会更注重标签功能,将标签与标题分离,并且与用户评论标签等数据结合起来,进而更好地管理商品、帮助用户更好地发现商品。

3、图片标签化。图片搜索现阶段本质是“图片标题搜索”,你只能搜索咖啡杯,不能搜索“印有一只猫的咖啡杯”,因为搜索引擎识图能力还很初级。不过,随着识图技术的提升,未来一张图片在标题之外将有更多标签,比如一张咖啡杯的标签可涵盖星巴克、陶瓷、圆形、白色等标签,这将更利于用户搜索图片,同时可基于图片标签做一些广告。

4、视频标签化。最近有三家创业公司被广泛质疑,其中云视链所宣称的技术正是视频标签化,“云视链是一种全新的视频交互模式,依托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视频中物体智能追踪,让用户可以点击视频中的物品或人,实时获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可广泛应用于电商,科教,娱乐等领域。”,虽然是吹牛的,但说明这个技术还是有很大应用空间的,百度等公司的机会可能更大,给每一帧视频贴上各种标签,从流媒体变为结构化的内容形式,可以实现边看边买这样的应用。

5、评论标签化。如果一个商品有几万条评论对用户其实并无太大参考意义,因为没有人能浏览完搜友评论。但如果将评论进行标签化整理,最后会发现几个或者几十个标签,这些标签很大程度就可以反馈这个商品的情况。这不只是可以应用在商品评论上,网易跟帖本身是一种评论,虽然现在支持的标签很少,但未来可以支持更多标签,进而让资讯消费者可以快速一览所有评论的概况。网易则可以基于这些标签去更好地对用户进行画像,进而实现新闻个性化推荐和精准营销。

6、用户标签化。网易跟帖目前支持对用户进行标签,如果一个用户被贴上“地域汪”这样的标签太多,可能会影响到他发表跟帖的权限。实际上这是在通过标签对用户进行管理。微信让人们更方便地给好友贴标签,这些标签不只是便于用户检索好友,未来还可以成为微信做精准用户画像的一部分,你给一个朋友贴上“车迷”的标签,他朋友圈看到汽车广告概率可能更高。用户标签化即可以用于用户管理,又可以用作精准营销。

给互联网贴上标签,是内容大爆炸的救命稻草。通过标签可以对海量内容进行整理、管理和发现。标签还能实现精准营销这样的价值——它是互联网大数据之上的“大数据”。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5-08-1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罗超频道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视频理解
视频理解是基于腾讯领先的 AI 技术和丰富的内容运营经验,对视频内容输出涵盖人物、场景、物体、事件的高精度、多维度的优质标签内容。通过对视频内容进行细粒度的结构化解析,应用于媒资系统管理、素材检索、内容运营等业务场景中。其中一款产品是媒体智能标签(Intelligent Media Label Detection)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