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云战争(3)—— 中国市场谁主浮沉?

云战争(3)—— 中国市场谁主浮沉?

原创
作者头像
邱翔Alex
发布2018-05-20 20:39:55
1.2K0
发布2018-05-20 20:39:55
举报
前言

由于众所周知的政策原因,云战争(1)云战争(2)里介绍的诸多的大玩家们在中国市场都有点水土不服,这给国内厂商提供了在中国市场弯道超车的空间和时间。

本文还是尝试以营业额为标准来给个排名(以人民币为单位)。当排座次的时候,企业的2017年财报是我主要的参考资料。问题是很多所谓的云计算公司都没有提供相关的数据,让我倍感头疼。经过一些提炼和思考,形成了以下比较主观的观点:

  • 没有单独统计云计算营收的公司,对云计算业务的重视程度不足。这里最主要的考量还是激励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资源分配问题
  • 只强调增长率,而不提供营收的公司,表明数据不够亮眼,展示动力不足。
2017年云计算收入
2017年云计算收入

阿里巴巴

讨论中国的云计算市场,是一定绕不开阿里云的,它是IaaS领域无可争议的王者(IDC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数据显示,阿里云占据47.6%的中国市场份额)。而阿里云2017年的营收也远远甩出竞争对手一大截,达到惊人的111.68亿,尽显王者风范。相对于它的这个体量,更可怕的是其令人发指的增长率,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 2017日历年1季度(2017年财年4季度),云计算收入21.63亿,增长率103%
  • 2017日历年2季度(2018年财年1季度),云计算收入24.31亿,增长率96%
  • 2017日历年3季度(2018年财年2季度),云计算收入29.75亿,增长率99%
  • 2017日历年4季度(2018年财年3季度),云计算收入35.99亿,增长率104%

以阿里云这样的表现,在短期内,将很难有竞争对手能够撼动其在IaaS领域的统治地位。

纵观整个阿里云的发展,有三点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首先阿里云起步较早,2009年就创立,这要归功于马云的远见卓识和阿里人的执行到位。马云说过的一句话很有意思,他说,正是因为他不懂技术,但知道云计算很重要,所以支持阿里巴巴当时的CTO王坚做下去,他不知道这有多难,以及要花多少钱;而李彦宏和马化腾都是技术出身,虽然知道它很重要,但知道太难了,所以就不会把它视为一个马上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也不认为有人能解决。这可能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在美国是亚马逊,在中国是阿里巴巴,在云计算上领先一步;而一直以技术见长的其他技术公司,反而落在后面。

做为先行者,失败的概率很高,但一旦取得成功,却能自动拥有市场给予的两点祝福。第一,品牌。品牌的关键,不是知名度,而是是否占领了客户的心智。提到云计算,就绕不过阿里云,这已经是一个共识。第二,经验和行业洞见。这只能通过实践不断积累,过程只能被缩短不能被跨越,时间是朋友也是敌人。通过不断的锤炼和迭代人员的能力,基础技术和流程,以及客户数量增长和规模效应的双螺旋,阿里云才能够持续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长期运用低价战略(当然,也要仰靠其他业务的输血),保持竞争力,抢占市场。毕竟IaaS最大的卖点就是节省成本。

其次,阿里巴巴通过不断的并购、战略投资打造了所谓的阿里生态圈。其商业价值我就不多说了,这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只说其对阿里云发展的帮助。这些关联企业(比如高德、微博)使用阿里云来快速拓展他们的业务,抢占市场。每一个成功案例不但成为阿里云的积累和资产,也持续地向市场传递强烈的助推信息:大家都在选我,所以,选我,选我.......

再次,天下武功为快不破,“快“反应了互联网企业的集体人格,也是他们赶超传统行业霸主的致胜法门。但单纯的快,也可能是加速地坠入地狱,而不是奔向天堂。所以阿里的“快”是快而有方。马云可以说是顶级的战略大师,能够大概率地保证阿里大方向上不会出错。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度神话马云,阿里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迷茫,而阿里最出名的做法就是用资源换时间,为了找到正确的道路,并行地尝试不同的想法,以牺牲一些资源为代价,迅速找到最优解,这种事阿里可没少做。而这种基因也是深深地印刻在阿里云的身体里,也将继续在它的征途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了半天阿里云的好,我们来看看阿里云的弱项。

尽管阿里云在IaaS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并营收可观,但并没有实现盈利(2017 Adjusted EBITA margin -5%, Adjusted EBITA 翻译过来也不好懂,简单粗暴的理解就是纯利润)。当然不盈利本身在这个阶段并不是坏事,毕竟竞争激烈,阿里云需要长期保持低价战略。所以阿里云最终需要在其他领域获得利润,而这需要它向两个方向发展。第一,纵向,加深基础技术的研发(量子计算机等),同时攀登价值树,向PaaS和SaaS领域发展。第二,横向,向更赚钱的2B业务发展,也就是服务传统大企业,向私有云和混合云发展。

虽然阿里也在大力的打造中间件、数据库这些能力,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积累毕竟薄弱,就像我前面说的,有些经验和行业洞见,只能加速积累过程,而不能跨越。特别是对传统大企业的2B领域,阿里云的强项在于2C,它在服务企业级方面的能力还远没有得到主流企业的认可。而其封闭的标准,也常常让其合作伙伴感觉头疼。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B领域视为生命线的安全性。故障100倍赔偿的承诺可能在中小企业以及初创企业里很有市场,但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亡羊补牢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预防比事后补救更重要也更致命。

最后就是阿里云的海外扩张,其实就跟外企在中国发展水土不服一样,阿里云在国外也要遭遇相同的尴尬。刨除了政策原因,阿里云还面临其他的劣势,比如数据中心的数量(举个例子:阿里云10个海外数据中心 vs IBM接近60个数据中心)以及品牌的认知度问题。一个比较务实做法就是帮助中国企业出海,但面临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出海也同样可以选择外企的云。而实际的情况是,阿里云在这一块业务上确实面临严峻的挑战。

腾讯

在腾讯2017年财报里,云和支付被归为"其他业务",其营收达到433.38亿元,同比增长153%。相对于腾讯在2016年289%的表现,其增长趋于放缓。尴尬的是,腾讯并没有进一步披露其云计算的收入,私自揣度,其数值可能没有那么亮眼。但考虑到腾讯云副总裁曾佳欣在2016年宣称,腾讯云的营收将会在2019年达到百亿级,我想10%应该是一个靠谱的猜测,所以拍脑袋估了一个2017年腾讯云的营收:43.33亿。

比阿里云晚起步4年的腾讯云,坦率地说,后者的发展路径与前者如出一辙。也就是说腾讯云不只是对标亚马逊AWS,也同时对标了阿里云。这其实是好事,这就好像当年如果谷歌没有离开中国的话,今天的百度将会成为一家更伟大的公司。

虽然两家公司赖以起家的业务差别很大(电商vs社交),但对云业务的支撑作用却相当的一致,而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腾讯云的基础也是基于其庞大的2C业务,充分的体现了自己的狗粮自己先吃的光荣传统。腾讯是中国最大的网络服务商,拥有最庞大的用户基础。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 QQ超过8亿用户;微信8亿用户
  • QQ、QQ空间和微信加起来的用户数超过10亿
  • 超过3亿的支付用户
  • 为数以亿计的用户提供游戏、视频和数字内容服务

为如此海量的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使腾讯有机会能够打造一支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团队,在网络运营,端到端服务质量,自动化和智能等方面都培养了领先行业的能力。这也为腾讯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腾讯星夜驰援滴滴,帮助后者打败Uber中国,堪称腾讯云技术积累的经典案例。另一方面,海量的数据也催生了腾讯强大的大数据处理能力。而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将成为云计算的基础服务,腾讯无疑也走在了前面。

其次,腾讯构筑的数据生态平台和腾讯云形成深刻的协同效应。

自从在2011年提出打造“连接一切”的开放平台战略后,腾讯一直以来都在致力打造连接“多用户”,甚至是“全用户”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平台。而这里的用户的概念的外延一直在扩展,从最初的个人用户(比如社交),延伸到商业企业用户(比如滴滴打车服务),再扩容到政府公共服务机构用户(比如实名认证,个税申报服务),这些基础设施就像是水电一样渗入用户日常的各个方面。

这些服务都已经运行在,或者连接在,或是整合在腾讯云中。显然,拥抱腾讯云的企业将会被这些基础设施,各种服务、工具、流量渠道赋能,从而打造自己独特的产品、服务甚至是生态系统。阿里巴巴的曾鸣教授提出,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是未来商业竞争所必须拥有的双螺旋,是新商业的基本DNA。腾讯同时也开放了它的大数据平台,这意味着融入网络的企业也能够善用腾讯海量数据产生的智能,得以能够持续地改善它们的服务和产品,这样它们也被进一步赋能,拥有了自己的双螺旋。

再次,根据腾讯2017年的年报,

  • 总收入为人民币2377.60亿元(363.8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6%。
  • 经营盈利为人民币903.02亿元(138.2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1%;
  • 年度盈利为人民币724.71亿元(110.9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5%;

所以,腾讯很挣钱!这样强劲的造血能力,为腾讯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资源保证。这体现在,第一,同其他竞争对手,特别是阿里云大打价格战,底气十足。第二,通过大手笔的投资来招募人才、抢占市场以及在全球快速创建数据中心。而事实上,早在2015年,腾讯就宣布其云计算发展的5年规划,预计投资金额将达到100亿人民币。而在2016年一年中,腾讯就花费20亿元来建造数据中心。

学习亚马逊AWS的腾讯云,发展的思路同样也是纵向的全栈发展以及横向的2B的业务拓展。但问题也是PaaS层以及在企业级市场积累相对薄弱,成长尚需时日。一言以蔽之,阿里有的弱点,腾讯一样也不缺。而且,因为起步相对较晚的缘故,很多问题更突出,在产品丰富度上也落后不少。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前言
  • 阿里巴巴
  • 腾讯
相关产品与服务
大数据
全栈大数据产品,面向海量数据场景,帮助您 “智理无数,心中有数”!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