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论道产业互联网

论道产业互联网

作者头像
大数据文摘
发布2018-05-21 11:15:32
6890
发布2018-05-21 11:15:32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大数据文摘大数据文摘

主讲人:赵国栋

承办: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

以下内容摘自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群线上讨论

Q1 harry 濬:大题目。

赵国栋:的确,题目比较大,也不打算一次讲清楚。或者说我也在持续的思考过程中。今天主要是要回答8点前后提出三个问题,多元化还是专一化?驱动的逻辑是什么?完整的企业蓝图应该是什么样子?我对产业互联网的思考,与大数据的分析紧密相关。

harry 濬:@赵国栋驱动的逻辑就是趋利避害,哈哈。@赵国栋 蓝图就是子子孙孙,多样性繁衍、共生。

赵国栋:多元还是专注,一直是经典的咨询顾问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以前我对这样的问题,是避之不及的,就如孟总说所,趋利避害,怎么方便,怎么合适怎么来唄。但是考察了诸多所谓的数据驱动的企业后,我基本形成了一个观点。就是如果数据资产成为企业的核心,那么完全可以衍生出众多看似不相干的业务。甚至是涉足到多个行业,这个时候。看待行业的视角就发生了变化。企业的战略视角也就发生了变化。在战略思考中,传统的产业概念需要全新审视,很多时候,“所谓产业,由你随便划,如果你有数据的话!”商业模式的识别和创新,实在是博大精深、商无止境!看待一个企业的战略价值,需要关注它是否可以持续的采集某类数据资产,是否具有足够的延展性,能否不断兼容和衍生新的商业模式和赢利区域!公司的价值与其数据资产的规模和活性成正比,与其解释、运用数据的能力成正比。

Q2 Bright Star:能举例吗?

赵国栋:举例从大家司空见惯的互联网公司开始,我用相似的图形,来描述他们业务之间的关联。

这是对谷歌公司业务的形式化表达。大家看这幅图,中间是“数据资产”,包括谷歌爬去的网页数据和人人们贡献的搜索等行为数据。这是谷歌最为重要的资产。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统是开源的,最新的技术也会很快公开。但是他的数据绝对不开放。谷歌最赚钱的广告业务,就是来自对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因此甚至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计算广告学。图的上半部分,显示谷歌涉足的许多领域,或者说是行业。所到之处莫不哀兵遍野。谷歌在做硬件,最酷莫过于自动驾驶汽车、谷歌眼镜。在做软件产品但绝大多数都是开源软件或者在线提供服务的模式。他们也对外输出IT计算能力,所谓的云计算。

可以说谷歌是非常多元化的企业,但是如果抓住了数据资产这个核心,就会发现,谷歌所作所为,莫不是在加强、拓展他们持续采集数据和利用数据的能力。

同样长相的图形,我们来分析一下电商公司

图的下半部分,咱们暂时不讨论,姑且认为这些长得像“轮子”一样的图形,其外围的业务,都是为了获取数据或者应用数据的。

电商公司获取人们的购物数据、供应商的订单数据后,其实具备掌控整个产业生态的能力。开始为消费者和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

京东的白条业务,就是消费信贷,京宝贝业务就是供应链信贷。

从对数据资产的掌控程度来看,电商变声金融公司有普通的金融机构难以比拟的优势。电商依托数据资产,也可以进行多元化的经营。

张涵诚:一直认为数据是物品或者精神世界的“要素品牌”,不会形成一个行业,所以不存在产品形态,隶属于IT、信息产业统或者未来产生的新的行业。脱离物质和精神或者一个场景的需求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而其他物质则不一样。数据离不开硬件和软件,大数据是思考问题的一种角度和方法。

张涵诚:电商的数据质量赞的很

赵国栋:@张涵城,这个观点值得商榷。数据堂就成功的把数据变成了普通商品在出售。

张涵诚:数据市场美国有案例,这次美之行有所了解。

赵国栋:原来也认为软件不能脱离硬件单独销售的。颜总准备一次美国数据市场的专题报告吧。

张涵诚:我说的是一个行业,数据堂是一种数据交易形态,不是一个行业,也不是一种产品。

赵国栋:再看几家公司的例子。马上会把它变成一个行业。这个乐视网的“大数据飞轮”图。

乐视网也是一家比较有趣的公司。他们拍电影,小时代就是他们拍的;推出酒的销售网站(不在上市公司主体内);做机顶盒和电视。估计现在正在密谋做手机呢。

看起来这些业务关联性比较差,但是用数据资产的观点来看,原来这些业务却又如此的高度协同。

电视在采集大家看节目的行为数据,你在看电视,电视也在看你。

网站同样在采集数据。这些收集起来的数据,用来指导拍出广受欢迎的电影,以及测算电影的票房等等。

Q3刘江:@赵国栋 Google真正的核心技术保密得很,公开的往往是内部已经过时的上一代,比如Hadoop

赵国栋:@刘江,的确如此。但是许多公司连过时的一代技术都不会开放。

刘江:有数据,才有智能。未来数据弱的公司和行业,都是打苦工的dummy

张涵诚:@刘江一次一个yahoo的人讲 ,hadoop是他们内部开发的一个小app。yahoo这话很霸气,也是表明,我们在为美国的大数据战略买单。而他们或许有了新的战略

刘江:@张涵诚 Hadoop是Doug Cutting看了Google的几篇论文后山寨出来的,后来Yahoo用了很好,就把他招了,加了很多团队,人应该不算少

harry 濬:@刘江有数据不一定有智能,智能不一定依赖数据。

刘江:现在的Cloudera和Hortonworks大多数人还有很多大数据公司,都是这帮人搞的。

赵国栋:谈不上谁为谁的战略买单问题。大数据实质上是信息化深度应用的必然结果,并由之引发的社会规律、经济规律和产业规律变化的代名词。不管有没有大数据这个概念,深度应用信息化,总是要搞的事情。

刘江:@harry 濬 这年月,没数据肯定没智能,或者说很难有大智能。

harry 濬:@刘江大数其实是01开始

张涵诚:@刘江国栋, 对头,所以战略是,要超越IT(美国人的产业),发现新的计算或者形态,我们要产生新的描述事物的场景。我总觉得,看不到真相。

刘江:就拿医疗来说,昨天一个做医疗大数据的同学告诉我,某发达省份全省处方中,有高达60%以上的存在明显问题。

harry 濬:@刘江个性化需要大数据

张涵诚:@harry 濬易经有八卦 描述,个性化目前还要靠人,机器和现有科学搞不定;

刘江:@harry 濬 其实个性化应该是普遍需求,以前工业化时代的规模商品本身是不对的

刘江:@张涵诚恰恰相反,人是靠不住的。你看,连医生看病这么严肃的事儿都这么靠不住

张涵诚:@刘江人靠不靠的住,看场景吧。harry 对的,变化靠数字描述是不完全的数字描述世界是人类巨大进步,但是是不是需要新的描述方法呢?

Q4亿玛地皮:资本的飞轮更可见一点

赵国栋:@亿玛地皮,我再给你看一家公司的图,你就不会认为是资本的飞轮了。

这是一家最早做印刷的公司,通过收集数据,变成了图中所示的业务结构。

他的业务轨迹是:印刷—数据库—艺术门户网站—艺术品行情发布---拍卖---持续积累和垄断艺术品数据—数码艺术资产管理—艺术策划、展览、摄影—衍生品:CD-ROM、视频、电子书—艺术品收藏和艺术馆许多PE机构想投资他们,可惜人家从不缺钱,几乎不见投资人。看了这些公司,是其想说,以数据资产的为核心,的确是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关键。但是话题至此,第二个问题也有了答案。我认为多元化中,非常重要的驱动因素是数据。

亿玛地皮:@赵国栋不错的分析图,改天我套用一下我们公司业务

Q5赵国栋:我们把上述的大数据飞轮图,拓展一下,把思考的对象换成行业,就会发现不同行业之间相互交叉、补贴的关系。

张涵诚:@赵国栋以数据为中心的产业格局,不知道是否理解的对。

赵国栋:正是因为具备了大数据,不同的行业有机组成在在一起,构成共荣共生的产业生态。思想也随之发生飞跃,达到万物并行不悖的境界。这就是最早给大家展示的图,产业互联网。

刘江:@赵国栋谁先意识到、能用、善用数据,谁就能抢占先机,获得高额补贴。谷歌百度是最直观的例子,他们拥有的数据都是大家给的,反过来还挣大家的钱。

赵国栋:我认为,企业的蓝图的终极形态,就是产业互联网蓝图。再给大家上一遍图。这个是目前企业战略的顶层逻辑。

这个图和大数据飞轮图,有共通的地方。中间都是大数据。但是引入了两个概念,产业生态,和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生态借鉴生物学的名词。从产业生态考察企业兴衰是蛮有意思的。

譬如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上一代零售商,他们其实以压榨供应商,零售巨头和供应商之间关系紧张。我感觉所有玩实业的,现在都想玩数据,最终估计都会玩到金融领域去。是不是也就实现了实体经济和泡沫经济的和谐发展?深具战略的眼光的新兴电商不同。他们利用数据优势,掌握产业生态上下游、合作伙伴的生产、经营数据后,可以引用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帮助他们生态上的各个环节更好的获利。

Q6吴小兵:一直在学习和思考。在我们要建的开放式创新研发平台上,是否也很适合引入一个生物产业数据团队呢?

张涵诚:@吴小兵必须的吧? 数据思维的人有独特的见解,是一种互补

赵国栋:我也是从产业生态的概念出发,提出“大数据+”的理念。事实上大数据可以帮助生态中的所有参与方。也就是万物并行不悖。这个和上一代的零售巨头,存在巨大的差异。

harry 濬:@张涵诚变化的数据说明动态变化莫测之背后是此消彼长,就是相互关键、互动、生克、感应、耦合,新的描述就是量子感应

赵国栋:是的。原来是缺乏数据,相互信息不对称,造成多博弈,少共赢。现在,我和企业家们交流,首先就是希望他们从产业生态出发思考企业的战略,而非仅仅关注自己的公司。图中提出“核心企业”的概念,就是能够带动整个产业生态做大、升级的公司。

房玉震:各行业都在被数据化,只是被动和主动只别,因为数据是业务核心,也是跨行业颠覆的动力源泉

赵国栋:在产业互联网的蓝图指引下,我们不再提颠覆二字,而是更多的着眼于不同产业的融合。

张涵诚:@房玉震不断量化的宇宙,数据越来越重要。但还是01

铁马冰河:@房玉震上周,深圳红岭创投,众筹了一个亿,是不是太夸张了啊,不是非法集资吧?

Q7赵国栋:生产性服务业并不是新概念,早在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就提出这个概念。生产性服务业区别于消费性服务业,涵盖金融、通讯、物流、交易市场等等现代服务业,主要服务于制造、流通等领域。生产性服务业不展开讨论了,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就以金融为例来说明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生态融合吧。传统的银行的贷款,比如说在宏观判断上说,煤过剩了。大家就一起收紧对煤矿企业的贷款。

但是,总有煤矿拿到订单,为什么不能给拿到订单的煤矿贷款呢?

不是不能贷,而是银行不知道煤矿拿到订单这个信息。或者说他们总是滞后知道这个信息。相反,哪些一直在做煤炭贸易的公司,是最早掌握煤矿订单消息的机构,甚至这些订单就是他们发出的。

所以,煤炭贸易公司为什么不能给煤矿企业贷款呢?这个时候的金融服务,就是生产性的金融服务。谁充分掌握产业生态中的数据,谁就具备为产业生态导入生产性服务业的能力。我把“产业生态、大数据、生产性服务业”有机合成在一起的崭新业态,称之为“产业互联网”。 画得那张图也就是所谓的产业互联网蓝图了

张涵诚:我理解是各种产业通过数据融合,不知道对不对?第一、第二、第三产品成为一个以数据为中心的一个一个行业。

Q8张涵诚:利用数据更好的进行联盟体资源管理(供应商、代理商、合作伙伴、内部、外部客户),一个企业掌握数据了,怎么解释互联网的去中心话化?这里的中心不仅仅是个人,也包括企业。

赵国栋:GE的工业互联网提法,还是偏狭隘。我给他扩充到产业互联网的概念。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4-03-3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大数据文摘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