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百万级小程序「车来了」,在细分市场证明自身的价值 | 晓访

百万级小程序「车来了」,在细分市场证明自身的价值 | 晓访

作者头像
知晓君
发布2018-06-28 13:55:36
4080
发布2018-06-28 13:55:36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知晓程序知晓程序

作者:王言

与其他工具类小程序一样,「车来了」小程序切中公共出行的服务场景,在推出伊始就给用户提供了良好的使用体验,并且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近一步突出了小程序「用完即走」的核心理念,让用户随时随地都能以最简单的方式使用到「车来了」的核心功能。

作为一款拥有超过 8000 万用户的实时公交查询工具,「车来了」早在 2016 年就受邀入驻小程序在 2017 年初小程序正式上线当天,访问人数超过了 20 万,访问次数达到了百万级别,目前用户留存率保持在 60% 以上。

虽然仅仅看数据,「车来了」小程序的体量还无法达到它 app 的级别,但他们对于小程序的前景依然十分看好。

那么「车来了」如何看他们的小程序,他们对自己的小程序会有怎样的期待和看法,他又是如何看待小程序生态的呢。「车来了」联合创始人兼 COO 宋晓天的这些话,可能会给你带来启发。

服务内容与小程序的属性相契合

「车来了」为什么选择做小程序?小程序与 app 之间是否冲突?

我们是第一批小程序的内测用户,16 年就上线了自己的小程序。至于做小程序,首先是因为「车来了」是一个大数据云服务公司,我们在获取公交车的位置信息后,会上传到云端,通过云端给用户,用户才会获得车辆的具体位置。

另外「车来了」本身是一个云 + 端的公司。我们主要的服务都在云端,对于用户的话就是在前端的触达方式,对应来说就叫 app 或者是小程序。小程序对我们来说是另外一个让用户在前端使用的展现,我们做小程序就是让更多的用户了解「车来了」,然后为他们提供这样的一个服务。小程序肯定是一个存在用户比较多的地方。

而在用户的分布上,微信和小程序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只是以前没有小程序这样的一个平台。当然随着平台规模的发展,可能用户比较多,安卓和 iOS 的用户也在增长,或者说是此消彼长。

「车来了」小程序,一经上线就获得大量的用户,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分三方面来讲。一个原因是与我们平台的定位和属性有关,我们是在做公共出行的服务平台,而公共服务的属性决定了我们的服务会有很大的受众面。现在我们国家每天公交出行的人群在 2 到 3 亿人次左右。

虽然「车来了」目前的日活已经达到了 700 万到 800 万之间,但其实公共出行的潜在市场依然非常广阔,而且是一个高频次且用量非常大的市场。

第二个原因,是小程序跟「车来了」的另外一个属性相契合。我们的用户在乘坐公交车的同时会不断查看自己的实时位置,很明显这是一个线下和线上的信息进行联合的场景。相对来讲小程序在这个方面很有特色,跟我们非常契合。

第三个原因,是小程序提供的是一个小而美的服务功能,如果从实时公交查询这个点来讲,我们的服务业也比较符合小程序的这个特点。

如何看待和解决用户使用小程序时间留存的问题?

从我们提供的服务来说用户用完即走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我们服务的价值就是如此,用户也没有必要再去做其他事。但是他们今天早上用完之后,晚上还回来,明天也还会继续用。在这一点上对我们来讲是可以接受的。我们的服务能不能被用户认可,用户能不能在乘坐公交车的场景想起我们的服务,这才是我们比较关注的问题。

当然用户使用我们小程序的时长也并不短,每次大概在 3 分钟左右,留存率也超过了 60%。用户都是在等公交的同时使用我们的服务,平均等待大约也就在 5 分钟左右,所以这个时间是合理的,也符合我们的预期。

App 和 小程序有什么差异化功能?

第一个是小程序的类似下车提醒、入门提醒的功能,比较契合用户出行规律,属于重度用户需求。另外一个是用户在坐车的时候会有一个阅读的需求,我们现在做一个行车头条,阅读习惯是一个培养的过程。

App 是在做内容服务,是一个延伸。在出行服务本身,我们还在做更延伸的运输服务,比如我们在跟单车打车类服务合作了,但在交通服务上还在做探索。

「去中心化」的思路能够帮助真正有价值的人

接触小程序已经有两年时间。对小程序的认知有什么变化?

整体来讲我一直处于学习的状态,学习和思考小程序的特点。小程序这个方向,我个人比较认可,「车来了」最近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力。我们比较认可微信去中心化的思路,这是一种战略的考量,真正帮助有价值的人,这对我们选择做小程序很重要,尤其是我们这种创业公司,以技术和产品为价值的公司。

另外一个很大发展空间是小程序链接能力,未来可能会跟 app 之间有限的链接,这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App 做链接是效率很低,但小程序对于用户来说是只是一个简单的点击操作。另外就是它的社交传播能力,这样一个潜在用户市场,在不打扰用户前提下有一个良好传播机制,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很大好处的。

在小程序上还有有哪些新的尝试?

18 年我们在小程序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也一直在研究小程序本身的新的功能,或者说是机会。第一个是小程序的链接能力,能为我们带来什么?第二个是小程序的传播能力。我们做的服务,它的价值能不能拓展,能不能获得新的能力。

另外小程序的跳转可能会带来广告,我们也在观察和尝试,包括电商也在尝试。因为用户在乘车的过程中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25 到 30 分钟,可能也有需求。这一点是整个小程序的链接能力带来效率的提升。

我们在 app 上曾经使用过 H5,但效率很差,效果也不好。但在小程序生态做这件事,效率就比较高了,一个跳转就能完成,而且用户体验也不错,所以我们一直在做这样的尝试。但整体来讲,这些效果需要花一点时间去印证。

另外在电商上,我们也做了和「拼多多」小程序的跳转。不过目前只上线了这一个跳转链接,还处于灰度阶段。我们看到拼多多开了 API 接口,所以想做一个尝试。其他的功能我们也是持开放态度的,如果用户需要,我们可以用比较柔性的方式去引导。但是如果强推的话,效果就不一定好了。

在细分市场,创业公司要比大公司有优势

如何看待大公司对公共出行领域的涉足?

首先出行是一个特别大的市场。不仅有地图类的服务,还有约车类的服务。我们当然会关注他们对于这个市场的涉足,但又不是很担心。这个市场过于细分,对于 BAT 这样的大公司来说,并不会太专注于这样的细分市场。

比如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具体情况,都需要专门的商务和技术人员进行细致和系统地对接工作,但大公司很难能够沉下心来一点点「死磕」。

「车来了」是一个创业公司,在单个点的投入上要多于这些大公司的。我们大约 200 人的团队在 5 年间里一直聚焦在一件事当中,那就是通过实时公交数据,提升公众在公共出行服的体验。我们在关注到竞争的时候,会比较看重各自的产品技术。在公共出行服务方面,我们有技术团队、大数据团队、算法团队、数据维护和质量监督团队,还有客服团队。

大公司的目标是要追求短平快效果的,所以,在公共出行这个相对特殊的领域,他们很难坚定地推行下去。无论是地图类还是其他产品,即使他们在总体上有很多的人手,但在做这件事上他们的投入可能还是和我们不太一样,必胜心也不一定有我们这么强。虽然这一类的服务有很多公司都在做,但我们的服务更好,数据更准确和稳定,能够服务更多的城市,而且这件事最终还是归结到产品技术和服务上。

公交信息数据的获取上是有门槛的,「车来了」有什么特别的资源和能力吗?

我们的公司是在 14 年成立的,创始人是武大的几个教授和学生,最初并没有想做实时公交。但机缘巧合,当时武汉的公交和交通局找我们做一个类似的项目,因为我们的技术和产品还不错,武汉公交就把我们当成案例进行推荐,进入了其他城市。

现在「车来了」创办 5 年了,每年我们能进入 20 到 30 个城市。而政府越来越关注解决民生问题,所以他们希望用更好的平台和技术帮助他们完成公共服务。这也是车来了本身的愿景。在这两个趋势下,我们进入了很多城市。

在产品的运营上的有哪些经验?

首先我们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清楚自己最应该把什么做好。我们很认可小程序的传播能力,而且我们产品的传播,重点还是围绕在产品服务上,实现通过口碑进行传播。但在分享上,我们现在做的还不够,一直在尝试在不打扰用户前提下提供一个相对有效的分享方式。

我们的价值观还是在于我们的服务能给用户多少价值,而我们最大的价值就体现在数据的精准度。比如车的位置,到达时间的准确度。

第二,我们对于服务和产品的展现,还是很克制的。我们要让用户意识到我们数据的准确度在变化,在帮助他做新的决策,但不会以动画弹窗的之类形式之告知用户。我们的核心价值是把信息有效的传达给用户,但不能打扰给他们。我们一直在跟微信学习,这是我们整体的态度。保证好核心的服务,用有效的方式引导用户去使用这些服务。

运营中我们主要围绕在把产品的质量上,比如说我们聚焦在公交车的线路、站点,保证每一个点的数据不会出现偏差。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8-06-2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知晓程序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大数据
全栈大数据产品,面向海量数据场景,帮助您 “智理无数,心中有数”!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