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大前端团队规划蓝图

大前端团队规划蓝图

作者头像
RobinsonZhang
发布2018-08-28 13:12:37
2K0
发布2018-08-28 13:12:37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达摩兵的技术空间

前言

随着前后端分离,前端越来越多的承担着产品开发的工作,而且更多的涉及产品逻辑尤其是页面之间的逻辑以及关联,而后端从繁杂的页面逻辑中脱离出来,更多的是会开发微服务的部分,当然过度阶段,后端还会写为某些页面服务的接口代码,我们称之为胶水代码。

人员能力分层

首先不可避免的前端技术人员会出现能力的差别,从入门级别的p3,到总监级别的阿里p7-8,很多公司或者领导会讲,我们是扁平式的管理,但是这不等于所有人的能力是扁平的,更不意味着所有人最终是扁平的,责任和权限也是和能力挂钩的。

那么首先需要对人员进行分层,我们将人员按照阿里技术水平首先分层,按照简单的评级标准:

  • 初中级:对应技术等级4-5 ,初级专员、高级工程师,可以完成简单的业务需求,,在有较好较完整的项目基础上可以复制粘贴代码;
  • 技术专家:对应等级6-7,资深工程师、技术专家,可以完成项目的完整开发,独立的完成技术攻关,项目的整体把控,和其他职能共同推进项目;
  • 高级专家&&资深专家:对应等级8-9 ,可以组织团队或者搭建平台,完成团队目标,进行项目立项等。
  • 研究员:对应阿里10,对应的为公司技术总监。

那么进行分层之后,对应能力的人就应该做对应的事情,而不是全部按部就班的做常规业务,在其他方向毫无建树。同样,在职能方向上,每个人也应该有其可以管辖和请教的上下级。在每个员工的技术等级晋升通道上,为其准备较为详细的技术栈的补充以及提升的机会。

研发分层

很早之前有分析过,实际公司研发人员达到一定规模,项目达到一定的复杂度,具体的研发任务会分层。简单的可以分为业务以及技术基础建设,复杂的会分为业务组,技术基础建设组,架构组。

其中业务层: 主要负责依赖于基础建设的部分,完成业务开发,要求对业务逻辑更加清楚。

基础建设层: 主要是根据业务提炼技术方向的基础平台和组件部分,前端服务部分,也可以做一些对开发流程有帮助、优化的工具。

架构层: 主要是进行技术的预研究,大型技术架构的整理与搭建,时兴技术的学习与成品演示。

然而就算这样分层,其实其具体的工作还是分不开的,不太可能有些人只做业务或者架构,也和大家的职业诉求有关。比较好的融合是每个人的各个层次的工作都有涉及,只是比重不同。就结果论导向而言,是需要各个层次有其对应的负责人,首先保证技术成果,业务成果,然后是尽可能的满足大家每个阶段对技术的成长、使用的需求。

与其他职能耦合关系

与后端

主要体现在后端提供业务需要的数据接口或者业务逻辑接口。所以开发开始之前会有详细的接口评审,接口文档约定,数据的mock部分。

而后端除了这部分工作,还有的工作是提供微服务,以及支撑业务的底层服务。

与产品

恐怕与产品沟通最多的是前端了,这里沟通的部分主要工作会分为以下几种: 1 ui验收,符合设计稿,ui验收有时候也会与设计师沟通。 2 交互验收,保证用户体验,也可能是与交互设计师、测试沟通。 3 性能,尤其用户高频页面,保证用户在各种条件下的性能包括显示速度、动画、延迟等。 4 兼容问题,需要知道产品对兼容性的要求 5 功能开发以及验收,主要是与需求对应,主要是产品验收

与测试

1 确认测试用例范围以及细节 2 测试用例的自我测试以及与测试的对照,写对应的自测报告 3 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验收,可以抽样检测 4 不同测试环境以及不同功能的回归测试 5 测试的常识:测试问题分类,以及对应不同问题的处理方案,责任问题鉴定以及分工

与设计

1 确认ui效果,包括基本效果以及交互效果 2 确认需要从设计中获取的素材 3 确认需要从设计中年获取的样式代码 4 与设计统一ui标准,减少重复工作量,约定组件标准以及可复用组件

大前端团队矩阵

业务模块设计

包括分业务线的模块,以及二级业务线的关系

前端底层服务

包括公共ui组件,前端服务比如图片上传,自动部署等,性能监控

研究院

主要是做架构层的工作,预先完成需求的技术攻关,项目的长久规划,解决历史债务以及未来的技术储备问题。

内部工具展示层

比如除了基本业务之外,很多内部工具包括前端、后端、测试、ui甚至客服、销售的系统都是需要界面,而需要界面就需要前端完成。

网关&&bff架构

人员归属方式

资源池

如果按照资源池的形式,是最符合人员层次以及大前端团队的矩阵的,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价值最大化,以及充分利用人员资源,也可以抽调部分人完成较大的技术突破,同时也可以较好的完成前端内部职能的技术沟通以及学习。

缺点:对业务会相对不够清楚,尤其是业务模块没有固定归属,随机分配的时候。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分业务流分模块分配具体的人,其次针对每个业务都设置ab角色。

项目组

按照项目组的优势就是人员可以长期投入到项目中,对项目以及业务流要较大的熟悉,更容易形成与其他职能的默契协作。

缺点:资源不能更好的集中使用,对技术的视野也会因为这个受限。对其他人的业务范围以及技术细节并不清楚。建议,即使按照项目团队,也要在职能角度,让一些人有公共的上级可以进行职能的辅助以及考核。

其他

待续 。。。。。。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18-07-04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前言
  • 人员能力分层
  • 研发分层
  • 与其他职能耦合关系
    • 与后端
      • 与产品
        • 与测试
          • 与设计
          • 大前端团队矩阵
            • 业务模块设计
              • 前端底层服务
                • 研究院
                  • 内部工具展示层
                    • 网关&&bff架构
                    • 人员归属方式
                      • 资源池
                        • 项目组
                        • 其他
                        相关产品与服务
                        应用性能监控
                        应用性能监控(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APM)是一款应用性能管理平台,基于实时多语言应用探针全量采集技术,为您提供分布式性能分析和故障自检能力。APM 协助您在复杂的业务系统里快速定位性能问题,降低 MTTR(平均故障恢复时间),实时了解并追踪应用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