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我在京东做博士后——第88天 | 博后纪实01

我在京东做博士后——第88天 | 博后纪实01

作者头像
京东技术
发布2018-09-28 15:00:56
2.5K0
发布2018-09-28 15:00:56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京东技术京东技术

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导读

林元晟,88天前加入京东博士后工作站,由京东集团架构师吴元清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赵千川共同担任导师联合培养。他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期间凭借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取直博资格,在本校继续攻读系统工程博士。从校园到企业,他与京东有了哪些精彩碰撞?本期纪实,带你走进他在京东做博士后的88天。

6月1日开题答辩,工作站站长CTO张晨、企业导师吴元清、高校导师赵千川、研究项目负责人吴鹍

博士毕业前,摆在我面前有四个选择:去航空航天企业、去高校、出国或者加入京东博士后工作站,经过综合考虑,我决定加入京东。

一方面觉得京东开放的技术氛围很适合我,但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我能接触到大量的场景和数据。数据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有时候会搞得人很头疼,要不断地去做挖掘和清洗之后才能分析里边存在的规律,但只要发现了这些规律就能有巨大的产出。我的研究课题就是从分析京东的主数据开始,研究京东的网络风险感知和防御。

与团队的第一次合影

从我的学术背景来看,不了解的人会疑惑系统工程学和互联网之间到底有什么共通之处,其实它发源于航空航天事业,简单来说,是在复杂约束条件下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把现实中存在的复杂的和不具象的特征抽象出属性,然后通过建模、拓扑的方式分析其中的规律。这和互联网很像,尤其是在网络风险感知领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分析每个属性对京东的安全有什么影响,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所以第一步,我先从熟悉京东的大数据和业务开始,结合业务特性抽象出数据的维度属性,这个过程里,再一次体会到京东的大数据和业务量是多么的庞大,以及背后的资源和平台的优势,我能迅速找到我需要的东西,还有团队之间的协作力和创造力,整个京东的技术氛围是开放和包容的。

我所在的京东智能风险感知实验室里,同事们很愿意分享他们之前的研究结果和经验。业务部门的同事会帮我梳理业务的痛点在哪里,我也很喜欢思考这些痛点,然后输出可用的算法或者模型。当时在品牌鉴定保护组了解业务的时候,我对整个工作流程梳理了一遍,从研发的角度提了一些提效的建议,被直接列成了最高优先级计划,想想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在和研发部门的兄弟交流时,他们提供给我很多可以深入下去的idea,我自己也罗列了一些,另外也会去研究学术界最前沿做到了什么程度,找到未来落地的方向。要做的东西是很多,但在京东的好处是,并不会觉得辛苦,反而觉得十分幸运,能感受到我的专业知识正快速转化为京东的业务能力,技术的价值在落地中得以实现。

第一个6·18,高峰已过的轻松

经过这段时间对数据的建模和分析,我已经形成了一个成型算法,当京东账号的属性特征加上我的算法,可以有效的帮助公司识别隐藏的违规账号,从而保护用户、商家以及公司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未来研究也将从这个方向深入落地。

来到京东的第88天,已经把公司手册、京东的发展历史全看了一遍,每天工作前先习惯性浏览一遍内网论坛,工作之余,喜欢到“京东技术内站”、“京东大学”上找一找感兴趣的技术文章和网课视频,还会使用京东推出的大部分主流产品,不止使用,还会专门找到产品方反馈发现的问题……总之,在这里的待的时间越久,越会产生一种主人翁的意识,愿意跟随这里优秀的思维理念追踪业务。我相信在京东,不管是学术上的学习,还是个人的生活经验,或者具象来说把系统模型做好,我都能有所成就,不停进步。

“博后纪实”为记录博士后们在京东的故事和成长专门开设的专栏,从校园到企业还碰撞出了哪些精彩故事,敬请期待下期报道。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8-08-20,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京东技术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