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今天我们不谈滴滴,只谈性侵

今天我们不谈滴滴,只谈性侵

作者头像
VRPinea
发布2018-09-28 15:23:49
4880
发布2018-09-28 15:23:49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VRPineaVRPinea

性侵这事,或于社会风过无痕,而被害者却要背负一生,甚至因此失去生命。

正文共 491610 图;预计阅读时间 13 分钟

性侵,真的是一个说不完的故事。上周五,又一位女孩在坐滴滴顺风车时被司机性侵后杀害。不过百日,滴滴再次发生此类性侵杀害事件,人心愤怒的同时又十分惶恐。

愤怒的是残忍的现实,惶恐的是最近性侵案件的频起。虽然说女孩的遭遇着实令人心痛,但能够幸存就值得高兴了吗?

或许相对于死去的女孩们,那些能站出来曝光性侵的被害者大概是“幸运的”。然而,那些曾经被性侵者扒光了衣服的他们,如今却要站在灯光和话筒前,再被“扒光”一次。

回忆自己曾经所遭遇的痛,无疑是将伤疤再揭开一回。就算脸上再云淡风轻,心中的风起云涌又有谁能看见?那他们站出来的意义为何?难道是为了倾诉,是为了来自旁人的安慰和眼泪吗?

眼泪早已流尽;安慰,早已听够。他们想要的永远不是这些,是罪人伏法,是社会舆论的支持和鼓励,是案例是警示,是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

“司空见惯”的性侵事件,突然不一样了

何为性侵?所有以威胁、引诱、强迫等方式,迫使他人与加害者发生性关系,或在性方面造成伤害的行为,都是性侵。

由此可见,性侵的范围其实很广。小到言语上的“性挑逗”,大到对被害者进行生理上严重的性伤害。那些小的性侵,因为太过普遍,逐渐让人见怪不怪;又或是这些伤害,大多来自一些社会所认定的“流氓”。慢慢的,大众似乎开始对性侵事件变得“麻木”,还将其变为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 每98秒就有人遭到性侵犯,这确实很“司空见惯”

性侵离我们远吗?非但不远,反而离我们很近很近。

就在前不久,小编的一个朋友,就曾对小编倾诉了自己在职场中所碰到的性骚扰,对方不是什么陌生人,而是一位已婚并有了孩子的男同事。这样的事,从来都不少见。公交车咸猪手、外卖小哥借送餐之机进行猥亵、司机性骚扰女乘客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事例,早已不是什么新闻。

全球调查显示,每98秒就有人遭到性侵犯。而在性侵伤害案件中,女性是主要的受害群体。据了解,每3分钟就会发生一起针对女性的暴力犯罪事件,女性被性侵的几率比男性高达15倍。其中61%的性侵幸存者比普通人患忧郁症的可能性高出3倍,甚至13%的女性企图自杀……

也许这些数据足够触目惊心,但这只是悲剧的冰山一角。数据背后,是一个血淋淋的身体,是一个人的人生。人们永远不会知道危险会从何而来,也许上一秒还是坐在大楼里的光鲜白领,下一秒却在一个幽暗的巷子中失去了自我。看似安稳的每一刻,说不定就在离自己不远的黑暗角落里,正上演着一出丧心病狂的悲剧。

  • “常见”的性侵事件,却突然变成了“新闻”?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些性侵事件太过“常见”了,人们开始变得“麻木”起来。媒体不会再特地为某件发生在街头的性侵事件做报道;人们过着自己的生活,烦恼着自己的烦恼,与自己无关的伤痛自然也不会放在心上。

一时之间,那些悲剧似乎都被藏起来了。看不到,想不起。

然而这一切不过是貌似平静的冰面。在冰面之下,有着一尾尾的人鱼在挣扎。他们或是深藏水底,或是上下沉浮来回不定,或是被寒冷冻伤惨死深渊,抑或是不惧一切的将头颅砸向冰面,哪怕是血肉模糊。

然后,冰裂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性侵事件走到了人们的眼前。

2018年8月24日

滴滴司机性侵杀害女生事件

2018年8月1日

北京龙拳寺学诚法师性侵;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性侵事件

2018年7月26日

信孚教育集团创始人信力建性骚扰事件;前世界冠军刘坚军及前羽毛球国家队队员张伟的性骚扰

2018年7月25日

作家张弛、《新周刊》创始人孙冕性侵;媒体人章文性侵事件

2018年7月23日

亿友公益雷闯性侵事件

2018年4月

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系主任沈阳性侵事件

2017年10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小武性侵

2017年5月

北京电影学院老师朱炯的父亲性侵事件

上述提到的是国内几起较为著名的性侵事件。自这些事件接二连三的被曝光之后,一时之间,社会一片哗然。然而同是性侵事件,为何有的就沉没于人海,有的却成为了大众所关注的新闻了呢?

其实这些案例有着明显的共同点。一是,所有事件的曝光皆是由被害者利用网络进行举报;二是侵犯者的身份都是些所谓的“正义人士”。

几乎所有被伤害的人,都会说到同一句话:“我从没有想到他会做这样的事。”可谁又能想到呢?强奸犯这顶帽子似乎是怎么套都套不到这些正面人物的头上。然而,他们竟然自己就把它戴上了,还戴的衣冠楚楚。

这样大的落差,显然会打破传统媒体与大众的普遍观念。正因如此,媒体才会将其当成了一个热点来宣传,大众的正义感也被其所刺激。如此一来,这些性侵事件怎么可能不会变成“新闻”呢?

性侵所涉及的三方人,究竟是谁有罪?

性侵事件所涉及的人群,除了被害者、加害者之外,还有事件的旁观者(此处的旁观者并不是指真的在现场旁观的人)。旁观者的身份其实很微妙,他们并没有直接的参与案件之中,却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

  • 有人哭着问:“案发当日,你穿了什么?”

旁观者,可敌可友。他们可以成为救命良药,也可以成为毒发身亡的催化剂。

当被害者站出来分享这一切的时候,他们想要的并不是怜悯和关心,也更不会是眼泪。他们希望能从大众那里获得的,其实很简单,不过就是对正义的支持。

然而对于有些人来说,却像是在听祥林嫂哭诉。

从一开始的惊讶:“竟然会有这样的事?”再到抱着好奇又心疼的想法继续询问:“那之后呢?”得知了详细的经过后,便开始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又出主意又安慰:“你就不该穿着裙子去上班!以后结婚可绝对不能告诉对方这件事儿。”这些人将错误放到了被害者的身上,打着“爱”的幌子进行二次伤害。

在如今这种成千上万网友一起吐口唾沫,都能淹死人的社会,旁人对性侵事件的评论从来都不会是无用的。逐渐的,祥林嫂倾诉的多了,旁人开始厌了。一部分的人开始觉得厌烦,怎么新闻上总是她,她是不是为了博人眼球。甚至会有人认为,人应该要坚强,就不应该絮絮叨叨的诉说自己的丑闻,拼命执着于过去。

仔细一品,这番言论,简直笑话。这些站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坚强。他们想获取的是正义,是那些犯错的人能得到惩罚,是那些衣冠禽兽不能再继续戴着人皮面具去祸害人间。可若这一天一直没来,那么这些站出来抗争的人又怎么可能甘心退后?

  • 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我声音太嗲了?”

但是人心脆弱,依旧会有人被其所伤。就如同,祥林嫂的去世。她可不是冻死在雪天,她是死在人言里的。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目前的社会,没有办法真的立刻停止贞操式等任何形式的荡妇式侮辱和被害者谴责。因为做不到,所以伤害在所难免。有些时候,这些伤害甚至还会来自家庭、熟人。

并不是所有的被害者都能坚强。有的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办法走出这个噩梦,深陷其中。有的人也许还在坚持,但逐渐在外界的“洗脑”中便开始了自我怀疑、自我厌弃。但是,被性侵这真的是被害者的错吗?

答案是,只要不是自愿,被性侵犯的被害者没有一点过错。

  • 似是而非的道歉:“我将辞去当前的职位。”

对于性侵本身来说,过错方就是加害者。

然而这些加害者又受到了怎样的惩罚呢?有人为这些加害者开脱,性侵的发生是因为被害者的穿着暴露、声音太有诱惑力、拒绝不够肯定。有人相互包庇,拖延时间,试图摆脱丑闻。有人甚至拒绝承认,混淆视听并试图反咬一口。

而目前最重的惩罚,也不过是承认一切,辞去当前的职位,再接受刑事调查。但这其实是很官方的处理手段。由于局面已然无法挽回,那就只能先稳住大众的舆论再说。做出的那一部分“牺牲”,仿佛是给了大众一个交代。而当众人看到这一方案后,也好似得到了一个结果。

很多加害者在承认错误时,并没有认真的对被害者们道歉,反而把重点放在了社会。这其实是一个很可笑的逻辑关系。究竟是谁伤害了谁,谁又该对谁道歉,加害者们又该得到的是谁的原谅?

如同之前闹的火热的影视剧抄袭事件一样。曝光后,官方发出的声明里居然满满的都是对观众的歉意。

请问性侵一事,伤害的究竟是谁?

至于刑事调查,真的抵得过被害者所受到的伤害吗?一位在扬州打工的男子诱骗性侵8岁幼女多次,只被判8年。然而《刑法》规定,强奸幼女,应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作为一个没有什么背景的打工者,就只判处了8年,那对于那些身居高位早就混的风生水起的成功人士来说又会如何呢?

惩罚的力度永远都不能抵消被害者所承受的痛苦。两者相比,微不足道。但这对于被害者来说,或许会有些许安慰。至少,这个人的真面目已经被揭开了。

当网络成为申诉新途径,VR能为其做什么?

所有消息的曝光与揭露都依赖着网络,而性侵事件也凭借着网络这一媒介,不断升温。那除此之外,科技还能为其做些什么呢?作为一个VR垂直媒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VR在事前教育以及事后心理辅导上所做的努力。

  • 事前教育和培训

如今,VR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安全教育和培训。VR比书本具有着更加直观的教育方式,而且内容也会更加丰富。以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帮助孩子去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性侵犯;让成年人学习在遇到危险时,该怎样去转变自己的处境。

如加拿大蒙特利尔基督教青年会就开始利用VR来开展性教育。该青年会通过VR电影来鼓励孩子和年轻人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以此形成其对于“性”的正确理解。如此一来,孩子对性侵理解的加深,也在一方面尽量避免了伤害的发生。

  • VR纪录片,安慰及治疗被害者

除了事前教育外,事后的心理治疗也十分重要。曾有一位被害者在被性侵后,拍摄了一部VR纪录片《TESTIMONY》,希望借此能够给其他的被害者带来些许心理上的安慰。作为一名性侵被害者,Kfir一直想用自己的证词去做些事情,但又顾虑重重。逐渐,Kfir发现VR是表达自己最合适的媒介。Kfir认为,利用VR拍摄一部有关性侵的纪录片,而被害者戴着头显根本看不到其他地方,所以将更集中于眼前的内容。

同时,这也将会成为被害者倾诉和分享的一个平台。拍摄纪录片时,被害者不需要去回顾曾经被侵犯的细节,只需讲述自己恢复的过程与心理变化的历程。“我主要想让别人知道,他们带着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如何继续生活的”,Kfir还认为,VR可以作为移情的工具,当被害者靠近那些与自己有着相同经历的人,便不会害怕继续听下去。

纪录片《TESTIMONY》截图

而相对于上文“温柔”的治疗手段,魁北克加蒂诺的Cyberpsychology Laboratory 利用VR设计了一种较为“粗暴”的疗法。该VR疗法直接将被害者“带回”到被性侵的那一刻,以一种安全的方式让被害者重新体验一次当初的伤害。

Claudie Loranger是该VR治疗项目的负责人。Claudie Loranger表示:“遭受过性侵犯的女性大多会避免再次接触跟侵犯场景有关的环境,治疗这种心理创伤的第一步就是让她们暴露在自己极力避免的环境中。”

这种暴露疗法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目前,该应用较为成熟,效果也被广泛认可,经常被用于治疗老兵的PTSD。随着VR技术的发展,当前已可模拟出足够真实的场景,让患者安全地进入,以获得有效的治疗。

但科技,永远都是辅助之力。真正的治愈,还是需要依靠被害者自己。那些在心中勾画了美好的世界的人们,同时也不要遗忘了隐藏在美好背后的黑暗。如果不幸真的降临,小编希望那些扛着悲伤的人们,都能将其当做噩梦一场。天亮了,人还要活着。像那位走出阴影的女孩林夏曾说过的:“不要误会自己,你还是很美,干净得像清晨的阳光。”

本文属VRPinea原创稿件,转载请洽:brand@vrpinea.com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8-08-27,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VRPinea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