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学习的学习之七—如何应用元知识

学习的学习之七—如何应用元知识

作者头像
黄成甲
发布2018-12-24 13:56:39
7950
发布2018-12-24 13:56:39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黄成甲黄成甲

总结规律往往是用归纳法,可以从众多现象中寻找背后的规律。而应用规律来来设计实现过程则要复杂的多。总结规律和应用规律之间的难度区别就在于“知道”和“做到 ”的差别。

刻意练习我们学到的元知识,是我们真正掌握它的关键。刻意练习就是要做到两方面的重复:第一,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元知识;第二,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元知识。要实现这两种重复,就需要借助外部资源来掌握元知识。

文/黄成甲

借助外部资源掌握元知识

借助外部资源掌握元知识就是首先要重新界定问题。比如: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可以重新界定为如何让自己的意见来影响别人。当我们重新界定了问题,答案就很清晰了。我们可以借助外部世界沉淀的很多解决方案来处理这类问题,例如:西奥里尼的心理学著作《影响力》里提供的解决方案:互惠、喜爱、承诺一致、社会认同、权威、稀缺。这6个方法应该是构建影响力最底层的规律。

1.确保所有人的声音你都能听到。这么做其实是互惠的一种形式。你通过给予别人注意力和关心,从而利用互惠效应,让别人更重视你的意见。

2.规则稳定,有可预见性。这么做是承诺一致的一种应用。如果你朝令夕改,就会打破别人承诺一致的理由,你的权威自然受损。

3.公平,执法一视同仁。公平是融合了互惠、喜爱和承诺一致的要求。

这就是换一个视角看问题的妙处。

刻意练习掌握元知识

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练习

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练习,就是训练心理表征。例如品牌命名的关键就在于降低传播成本。如果你对品牌命名有这样的认知深度(认知效率)。你也能推导出品牌命名的20种方法。

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练习就是想办法训练你的心理表征。

大量地持续练习

大量持续的练习就是每天高强度的思考和阅读,一点点的挖掘出自己看问题的能力,让自己越来越容易直指要害,反思问题才能让别人觉得深刻。

我们能成为顶尖选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可能是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刻的理解。

元知识与预见性认知

学习知识的终极目的无非三个:解释问题、解决问题和预测问题。

关键的预见性认知

在困难的情境下,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通常的解释就是:性格差异。这种差别更多来自我们对未来的相信程度。如果一个人具备“预见性认知”的能力,那他的优势就要大很多。

问题的关键在于:第一,我们能够培养预见性认知的能力吗?第二,如果可以,要怎么做呢?

先说第一点,我们能不能获得预见性认知?答案自然是可以。比如,虽然我现在活着,但是我们知道每个人都会死,我也不例外。这就是预见性认知。虽然这个例子很简单,但它背后隐藏了一个关于预见性认知的重要规律:如果你能够了解一件事情的基本发展规律,比如人人都会死,你就能做出一些关于未来的判断。

那么这就涉及第二个问题了,如何获得预见性认知?要想获得预见性认知,一个重要的环节便是掌握元知识。不过,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让我们先反过来思考,看看怎样做会阻碍我们获得预见性认知。我在观察别人和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中,发现有两个认知习惯阻碍着我们获得预见性认知,那就是应激性反应和单因果思考方式。

应激性反应与单因果思考方式

针对问题的本能的应激反应和单因果的思考方式,使我们在考虑得失时,很容易陷入细节的问题或表象的问题里。“穷人思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穷人的思维带宽被眼前的危机占满了,他们没有多余的空间来考虑长远。其实,我们大多数人也都有这种窄带宽的穷人思维、单因果的思考方式,只不过再物质资源更紧缺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进一步强化这种现象。

结构性反应与系统化思考方式

与应激反应相对应的是结构性反应。所谓结构性反应,是指我们在做选择时,不仅要根据接触到的现象做出反应,还要思考这个现象的系统结构是什么。在股市里,几乎人人都知道一句话:别人买进的时候,你卖出;别人卖出的时候,你买进。不过,纵然股民知道这一点,大部分人也做不到,因为他们知道的仍然是一个“现象”。这底层的结构就是:今天的我们是由过去我们的选择铸就的。那么,明天的我们,也是由今天的选择决定的。我们的不同选择,造就了不同的力量结构,就会推动未来向不同的方向发展。找到今天的结构,就能找到投资明天的机会。

解释问题的三个层次

培养“预见性认知”的能力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

对问题的预见性认知=影响问题发展的结构(基础规律)+获得具体信息的数量与质量

基础规律就是元知识,而预见性认知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问题的界定:我们面临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人们对问题的解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现象解释、技术规律解释和通用规律解释。

比如,对于“得到”APP为什么能够快速崛起,可能就有这三个层面的解释:

现象层面:因为有罗辑思维这个900万用户的公众号导流,所以发展速度快啊!

技术规律层面:在内容方面:有罗辑思维多年内容制作的基础,所以内容质量很高。在支付方面:因为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的成熟,为内容付费的技术壁垒被打破。在时机方面:正赶上互联网内容创业的风口,受关注度高。

底层规律:用户价值第一:知识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同时免费的信息极度泛滥,这反而使获取价值信息的成本越来越高。因此,用户产生了通过付费获得优质内容、节约时间提升竞争力的需求。品牌效应:罗辑思维为新创立的“得到”品牌提供了重要的质量背书,这为吸引种子用户起到了重要作用。规模效应:采用音频而非罗辑思维传统的视频节目形式,极大地降低了内容制作的难度并缩减了生产周期。这一变化使“得到”在用户快速增长后,仍能较好的应对大家对节目数量的需求,进一步发挥规模效应。从众效应:当用户规模达到一定边界后,就会引发从众效应。如果这一趋势增强,将使“得到”本身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放大。边际成本低:采用标准化的内容生产方式(订阅、说书、说课等),再加上几乎无售后和线下环节,使用户增长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这能够进一步支持和放大规模效应。综合效应:以上几个效应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得到”业务的发展。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18.12.06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