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带你走进微服务的世界 认识Spring Cloud

带你走进微服务的世界 认识Spring Cloud

作者头像
小东啊
发布2019-06-26 15:25:36
4460
发布2019-06-26 15:25:36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李浩东的博客李浩东的博客

你能学到什么?

1.了解系统架构的演变
2.了解RPC与Http的区别
3.掌握HttpClient的简单使用
4.知道什么是SpringCloud

一. 了解系统架构的演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业务的复杂度,单体应用越来越庞大,网站应用的规模不断扩大。我们在开发过程中,一个方法的代码不断增加,相同的代码肯定有的 ,我们都会进行拆分,达到可复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同时也带来的是技术上的压力。系统架构因此也不断的演进、升级、迭代。从单一应用,到垂直拆分,到分布式服务,到SOA,以及现在火热的微服务架构,还有在Google带领下来势汹涌的Service Mesh服务网格

1.1.集中式架构

早期开发两三个人,以前的开发模式,SSH和SSM架构开发应用,将所有功能都部署在一起, 为了节约成本,部署见简单,用于简化增删改查工作量的数据访问框架(ORM)是影响项目开发的关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存在的问题:

  • 所有功能集中在一个项目中, 代码耦合,开发维护困难
  • 无法对不同模块进行针对性优化
  • 无法水平扩展
  • 单点容错率低,并发能力差

优点:

  • 项目架构简单,前期开发的成本低,周期短,小型企业首先
1.2. 垂直拆分

当访问量逐渐增大,单一应用无法满足需求,此时为了应对更高的并发和业务需求,我们根据业务功能对系统进行拆分:

优点:

  • 系统拆分实现了流量分担,解决了并发问题
  • 可以针对不同模块进行优化
  • 方便水平扩展,负载均衡,容错率提高
  • 系统间相互独立, 不同的系统采用不同的技术实现

缺点:

  • 系统间相互独立,会有很多重复开发工作,影响开发效率 目前这个问题已经可以解决 公共模块进行开发
  • 服务之间相互调用,如果某个服务的端口或者ip地址发生改变,调用的系统得手动改变 -搭建集群之后,实现负载均衡比较复杂
1.3. 分布式服务

当垂直应用越来越多,应用之间交互不可避免,将核心业务抽取出来,作为独立的服务,逐渐形成稳定的服务中心,使前端应用能更快速的响应多变的市场需求。此时,用于提高业务复用及整合的分布式调用是关键。

优点: -将基础服务进行了抽取,系统间相互调用,提高了代码复用和开发效率 缺点: -系统间调用关系错综复杂,难以维护

1.4. 服务治理(SOA)

当服务越来越多,容量的评估,小服务资源的浪费等问题逐渐显现,此时需增加一个调度中心基于访问压力实时管理集群容量,提高集群利用率。此时,用于提高机器利用率的资源调度和治理中心(SOA)是关键, 早期是阿里的Dubbo

以前出现了什么问题?

  • 服务越来越多,需要管理每个服务的地址
  • 调用关系错综复杂,难以理清依赖关系
  • 服务过多,服务状态难以管理,无法根据服务情况动态管理

服务治理要做什么?

  • 服务注册中心,实现服务自动注册和发现,无需人为记录服务地址
  • 服务自动订阅,服务列表自动推送,服务调用透明化,无需关心依赖关系
  • 动态监控服务状态监控报告,人为控制服务状态

缺点:

  • 服务间会有依赖关系,一旦某个环节出错会影响较大
  • 服务关系复杂,运维、测试部署困难,不符合DevOps思想
1.5. 微服务

前面说的SOA,英文翻译过来是面向服务。微服务,似乎也是服务,都是对系统进行拆分。因此两者非常容易混淆,但其实有一些差别:有效的拆分应用,实现敏捷开发和部署

微服务的特点:

1.一些列的独立的服务共同组成系统 2.单独部署,跑在自己的进程中 3.每个服务为独立的业务开发 4.分布式管理 5.非常强调隔离性

  • 单一职责:微服务中每一个服务都对应唯一的业务能力,做到单一职责
  • 微:微服务的服务拆分粒度很小,例如一个用户管理就可以作为一个服务。每个服务虽小,但“五脏俱全”。
  • 面向服务:面向服务是说每个服务都要对外暴露服务接口API。并不关心服务的技术实现,做到与平台和语言无关,也不限定用什么技术实现,只要提供Rest的接口即可。
  • 自治:自治是说服务间互相独立,互不干扰
  • 团队独立:每个服务都是一个独立的开发团队,人数不能过多。
  • 技术独立:因为是面向服务,提供Rest接口,使用什么技术没有别人干涉
  • 前后端分离:采用前后端分离开发,提供统一Rest接口,后端不用再为PC、移动端开发不同接口
  • 数据库分离:每个服务都使用自己的数据源
  • 部署独立,服务间虽然有调用,但要做到服务重启不影响其它服务。有利于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每个服务都是独立的组件,可复用,可替换,降低耦合,易维护

二. 了解RPC与Http的区别

无论是微服务还是SOA,都面临着服务间的远程调用。那么服务间的远程调用方式有哪些呢? 常见的远程调用方式有以下几种:

  • PC:Remote Produce Call远程过程调用,类似的还有RMI。自定义数据格式,基于原生TCP通信,速度快,效率高。早期的webservice,现在热门的dubbo,都是RPC的典型
  • Http:http其实是一种网络传输协议,基于TCP,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格式。现在客户端浏览器与服务端通信基本都是采用Http协议。也可以用来进行远程服务调用。缺点是消息封装臃肿。 现在热门的Rest风格,就可以通过http协议来实现
2.1.认识RPC

RPC,即 Remote Procedure Call(远程过程调用),是一个计算机通信协议。 该协议允许运行于一台计算机的程序调用另一台计算机的子程序,而程序员无需额外地为这个交互作用编程。说得通俗一点就是:A计算机提供一个服务,B计算机可以像调用本地服务那样调用A计算机的服务。 通过上面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实现RPC主要是做到两点:

  • 实现远程调用其他计算机的服务

要实现远程调用,肯定是通过网络传输数据。A程序提供服务,B程序通过网络将请求参数传递给A,A本地执行后得到结果,再

将结果返回给B程序。这里需要关注的有两点:

1.采用何种网络通讯协议? 现在比较流行的RPC框架,都会采用TCP作为底层传输协议

2.数据传输的格式怎样? 两个程序进行通讯,必须约定好数据传输格式。就好比两个人聊天,要用同一种语言,否则无法沟通。所以,我们必须定义好请求和响应的格式。另外,数据在网路中传输需要进行序列化,所以还需要约定统一的序列化的方式。

  • 像调用本地服务一样调用远程服务 如果仅仅是远程调用,还不算是RPC,因为RPC强调的是过程调用,调用的过程对用户而言是应该是透明的,用户不应该关心调用的细节,可以像调用本地服务一样调用远程服务。所以RPC一定要对调用的过程进行封装

RPC调用流程图:

想要了解详细的RPC实现,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自己动手实现RPC

rpc:远程过程调用,是一种协议,底层tcp。可以像调用本地方法一样调用远程方法 这里大家可以了解下Google的gRpc

2.2. 认识Http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种应用层协议。规定了网络传输的请求格式、响应格式、资源定位和操作的方式等。但是底层采用什么网络传输协议,并没有规定,不过现在都是采用TCP协议作为底层传输协议。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Http与RPC的远程调用非常像,都是按照某种规定好的数据格式进行网络通信,有请求,有响应。没错,在这点来看,两者非常相似,但是还是有一些细微差别。

  • RPC并没有规定数据传输格式,这个格式可以任意指定,不同的RPC协议,数据格式不一定相同。
  • Http中还定义了资源定位的路径,RPC中并不需要
  • 最重要的一点:RPC需要满足像调用本地服务一样调用远程服务,也就是对调用过程在API层面进行封装。Http协议没有这样的要求,因此请求、响应等细节需要我们自己去实现。
  • 优点:RPC方式更加透明,对用户更方便。Http方式更灵活,没有规定API和语言,跨语言、跨平台
  • 缺点:RPC方式需要在API层面进行封装,限制了开发的语言环境。

例如我们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站,就是通过Http协议。只不过浏览器把请求封装,发起请求以及接收响应,解析响应的事情都帮我们做了。如果是不通过浏览器,那么这些事情都需要自己去完成。

2.3.如何选择?

既然两种方式都可以实现远程调用,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 速度来看,RPC要比http更快,虽然底层都是TCP,但是http协议的信息往往比较臃肿,不过可以采用gzip压缩。
  • 难度来看,RPC实现较为复杂,http相对比较简单
  • 灵活性来看,http更胜一筹,因为它不关心实现细节,跨平台、跨语言。

因此,两者都有不同的使用场景:

  • 如果对效率要求更高,并且开发过程使用统一的技术栈,那么用RPC还是不错的。
  • 如果需要更加灵活,跨语言、跨平台,显然http更合适

那么我们该怎么选择呢?

微服务,更加强调的是独立、自治、灵活。而RPC方式的限制较多,因此微服务框架中,一般都会采用基于Http的Rest风格服务。

三. HttpClient的简单使用

3.1. HttpClient

HttpClient是Apache公司的产品,是Http Components下的一个组件, 这里简单介绍下 发起get请求: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Test    public void testGet() throws IOException {        HttpGet request = new HttpGet("http://www.baidu.com");        String response = this.httpClient.execute(request, new BasicResponseHandler());        System.out.println(response);    }

发起Post请求: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Testpublic void testPost() throws IOException {    HttpPost request = new HttpPost("http://www.oschina.net/");    request.setHeader("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OW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56.0.2924.87 Safari/537.36");    String response = this.httpClient.execute(request, new BasicResponseHandler());    System.out.println(response);}

假如自定义一个json返回值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Testpublic void testGetPojo() throws IOException {    HttpGet request = new HttpGet("http://localhost:8080/hello");    String response = this.httpClient.execute(request, new BasicResponseHandler());    System.out.println(response);}

我们实际得到的是一个json字符串: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id": 1,    "userName": "lihaodong",    "age": 21,    "sex": 2}
3.2. Spring的RestTemplate

Spring提供了一个RestTemplate模板工具类,对基于Http的客户端进行了封装,并且实现了对象与json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非常方便。RestTemplate并没有限定Http的客户端类型,而是进行了抽象,目前常用的3种都有支持:

  • HttpClient
  • OkHttp
  • JDK原生的URLConnection(默认的) 首先在项目中注册一个RestTemplate对象,可以在启动类位置注册: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SpringBootApplicationpublic class HttpDemo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HttpDemoApplication.class, args);    }
    @Bean    public 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        // 默认的RestTemplate,底层是走JDK的URLConnection方式。        return new RestTemplate();    }}

在测试类中直接@Autowired注入: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RunWith(SpringRunner.class)@SpringBootTest(classes = HttpDemoApplication.class)public class HttpDemoApplicationTests {
    @Autowired    private 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Test    public void httpGet() {        User user = this.restTemplate.getForObject("http://localhost:8080/hello", String.class);        System.out.println(user);    }}

通过RestTemplate的getForObject()方法,传递url地址及对象的字节码,RestTemplate会自动发起请求,接收响应,如果是对象的话, 帮我们对响应结果进行反序列化

学习完了Http客户端工具,接下来就可以正式学习微服务了

四. 初识SpringCloud

微服务是一种架构方式,最终肯定需要技术架构去实施。

微服务的实现方式很多,但是最火的莫过于Spring Cloud了。为什么?

  • 后台硬:作为Spring家族的一员,有整个Spring全家桶靠山,背景十分强大。
  • 技术强:Spring作为Java领域的前辈,可以说是功力深厚。有强力的技术团队支撑,一般人还真比不了
  • 群众基础好:可以说大多数程序员的成长都伴随着Spring框架,试问:现在有几家公司开发不用Spring?SpringCloud spring的各个框架无缝整合,对大家来说一切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 使用方便:相信大家都体会到了SpringBoot给我们开发带来的便利,而SpringCloud完全支持SpringBoot的开发,用很少的 配置就能完成微服务框架的搭建
4.1.简介

SpringCloud是Spring旗下的项目之一,官网地址:http://projects.spring.io/spring-cloud/

Spring最擅长的就是集成,把世界上最好的框架拿过来,集成到自己的项目中。

SpringCloud也是一样,它将现在非常流行的一些技术整合到一起,实现了诸如: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智能路由,负载均衡,熔断器,控制总线,集群状态等等功能。其主要涉及的组件包括:

-Eureka:服务治理组件,包含服务注册中心,服务注册与发现机制的实现。(服务治理,服务注册/发现)

  • 把所有的服务都注册Eureka,Eureka通过心跳机制监控服务。通过HTTP续约。
  • Zuul:网关组件,提供智能路由,访问过滤功能
  • 集成了Ribbon和Hystrix。保证对外服务的安全性。可以提高已有接口的复用性。
  • Ribbon:客户端负载均衡的服务调用组件(客户端负载)
  • Feign:服务调用,给予Ribbon和Hystrix的声明式服务调用组件 (声明式服务调用)隐藏url拼接参数
  • Hystrix:容错管理组件,实现断路器模式,帮助服务依赖中出现的延迟和为故障提供强大的容错能力。(熔断、断路器,容错)
4.2. 版本问题

因为Spring Cloud不同其他独立项目,它拥有很多子项目的大项目。所以它是的版本是版本名+版本号 (如Angel.SR6)。 版本名:是伦敦的地铁名 版本号:SR(Service Releases)是固定的 ,大概意思是稳定版本。后面会有一个递增的数字。

SpringCloud的教程正式起航哈 下篇开始更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03-2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李浩东的博客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你能学到什么?
    • 1.了解系统架构的演变
      • 2.了解RPC与Http的区别
        • 3.掌握HttpClient的简单使用
          • 4.知道什么是SpringCloud
          • 一. 了解系统架构的演变
            • 1.1.集中式架构
              • 1.2. 垂直拆分
                • 1.3. 分布式服务
                  • 1.4. 服务治理(SOA)
                    • 1.5. 微服务
                    • 二. 了解RPC与Http的区别
                      • 2.1.认识RPC
                        • 2.2. 认识Http
                          • 2.3.如何选择?
                          • 三. HttpClient的简单使用
                            • 3.1. HttpClient
                              • 3.2. Spring的RestTemplate
                              • 四. 初识SpringCloud
                                • 4.1.简介
                                  • 4.2. 版本问题
                                  相关产品与服务
                                  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Cloud Load Balancer,CLB)提供安全快捷的流量分发服务,访问流量经由 CLB 可以自动分配到云中的多台后端服务器上,扩展系统的服务能力并消除单点故障。负载均衡支持亿级连接和千万级并发,可轻松应对大流量访问,满足业务需求。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