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人口简史:我们曾经差一点就彻底没了

人口简史:我们曾经差一点就彻底没了

作者头像
IT阅读排行榜
发布2019-07-17 14:51:53
4290
发布2019-07-17 14:51:53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华章科技华章科技

导读:地球的总人口在2011年的10月31日左右达到了70亿。智人正在不受约束、没有限制地繁殖,按照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估计,每年要新出生1.3亿个婴儿,但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为他们提供成长所需的必要物质条件。随着人类在这个星球上占据了越来越多的空间,森林消失,物种灭绝,大气变暖。

先知们宣称,除非能够摘除这颗人口炸弹,否则,我们的未来将面临日益严重的贫困、粮食短缺、冲突和环境恶化现象。

但他们错了。21世纪,全球人口总量开始下降。而这个过程一旦开始,就永远不会结束。我们要面临的挑战,不是人口爆炸,而是人口萧条——人类种群一代一代无情地败落下去。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数据叔想和你聊聊人口简史。

作者:达雷尔·布里克

来源: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

01 人类,头一回,感到了衰老

全世界大约20个国家的人口已经出现了减少的趋势;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30多个。地球上最富裕的一些地区每年的人口数量都在走低,如日本、韩国、西班牙、意大利以及东欧的大部分地区。

但这还不是重大新闻。最大的新闻是,随着生育率走低,最大的几个发展中国家也将变得越来越小。

几年内,中国的人口年增长数量就将开始出现下降。到21世纪中叶,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将步其后尘。就连印度(它即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口,也会在一代人之内趋于稳定,并开始下降。

人口下降既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但它是一件大事。

当今天出生的孩子步入中年时,世界的一切将与我们在同样的年龄时面对的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会发现,地球变得更加城市化,犯罪率更低,环境更健康,但有着更多的老年人。他找工作不会碰到困难,但收入兴许很难维持生计,因为为了支付所有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和养老费用,税收将吃掉他的大部分薪水。学校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多,因为孩子不多了。

我们也许很快就会看到它对全球势力竞争产生影响。一些国家正努力与人口萎缩、社会老龄化的苦果缠斗,另一些国家却还能够自我维持,故此,人口下降将影响未来几十年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和平。

“低生育陷阱”意味着,一旦只生一两个孩子的做法成为常态,它就不会再轻易变化。夫妻不再认为生孩子是自己必须承担的义务,相反,他们认为抚养孩子是一种实现个人圆满的行为,而且,他们很快就能实现圆满。

人类种群过去曾因饥荒或瘟疫大幅缩减。这一次,我们是在自我缩减:我们主动选择让人口变得少一些。

这会是个永久性的选择吗?答案是:很有可能。

当我们步入一个越来越小的世界时,是会庆祝还是哀悼日益减少的人口?我们是会挣扎着努力发展,还是优雅地接受世界的现状:人类既欣欣向荣,同时也越变越少?我们不知道。但或许,一位诗人将吟诵:放眼我们的种群史,人类,头一回,感到了衰老。

02 我们曾经差一点就彻底没了

整个世界只剩下了几千个人,甚至更少,在南部非洲的海岸,挣扎在灭绝的边缘。

7万年前,苏门答腊的多巴发生灾难性的大规模火山喷发(自那以后再未出现过同等规模的天灾),将2800立方公里的火山灰喷入大气,覆盖面积从西部的阿拉伯海直至东部的南海,让地球进入了6年相当于核冬天的状态。

智人陷入了困境;虽然我们在此前的13万年演化历程中掌握了工具和火,但地球当时正处于寒冷周期,大部分的食品供应被断绝。此刻,多巴火山爆发让情况雪上加霜。我们在最后一块可供栖息的非洲飞地寻找块茎,采集贝类。如果事态的发展再进一步,我们的末日恐怕就到了。

一个满身泥泞的人,在贫瘠的世界,灭绝的关头,挣扎着抚养残存无几的年轻后代,直到天空重新放晴,大地颤动,太阳再度让这片土地变得温暖。但我们行动缓慢。

大约5万年前,历史上最勇敢的人类跨越了东南亚和澳大利亚之间的海峡。有些人可能是偶然沦落到此,但另一些人,仅仅因为曾经从活着回来的人那里听说了些什么,便心怀目标地投入了一眼望不到头的大海。如今的中国大地,也曾是人类的定居点;在大约15000年前,他们越过了当时连接西伯利亚与阿拉斯加的陆桥,长途跋涉前往美洲。

大约12000年前,最先是在中东,接着在世界各地,一些最重要的人类发现相继独立问世,它们延长了我们的寿命,增加了我们的数量。人们开始注意到,从草上掉下来的种子会在来年长出新的草。与其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放牧、狩猎、采集水果和谷物,不若留在同一个地方,种植、收获庄稼,饲养牲口。

但种地不需要所有人都出动,故此,劳动出现了分工,让事情变得复杂起来,进而带来了政府和有组织的经济。狩猎采集者慢慢地撤退了,文明的曙光初现。苏美尔、埃及、夏朝、印度河谷、玛雅,一一登场。

03 崩塌,重建,从头再来

帝国的兴衰背后是各种复杂的原因:地球的变暖或变冷,庄稼的大幅歉收;最新的病毒或细菌的大规模传播。知识失传,不得不痛苦地重新学习。起初,东方落后于西方,因为前者进入定居生活方式的时代更晚;但到了基督时代,罗马帝国和汉帝国已经不相上下。

从公元前32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文明的曙光乍现,到公元1300年文艺复兴时期的黎明重降,这个故事没怎么变过:地理位置、领导能力和技术进步的特定组合为这个部落或者那个民族带来了优势,他们在许多方面都胜过了所有的前人。

随后和平降临,帝国修建道路,改善农耕技术,通过法律,征收税款。接着发生了某件事情:收成糟糕,瘟疫蔓延,远方的骚动令战士逃亡,或是外围的游牧部落侵扰到帝国中心,帝国无法再维持下去,崩塌,重建,从头再来。

地球的人口从多巴火山爆发后的寥寥几千人,发展为第一次农业革命期间的500万~1000万人。公元1年,人口数量或许达到了3亿。公元14世纪,随着中国明朝的统一、启蒙和进步,随着伊斯兰教从中东扩张到西班牙,欧洲终于走出了罗马后的黑暗时代,全球人口达到4亿左右。

可紧接着,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鼠疫杆菌是导致鼠疫的细菌,长久以来阴魂不散。一种理论认为,黑海和中国之间的陆地,是一座“鼠疫库”,鼠疫杆菌早就潜伏于此,而且至今仍在。

在人类发展的早期就有爆发鼠疫的报告:第一次有详细记录的是公元541年爆发的查士丁尼大瘟疫,它令拜占庭皇帝夺回罗马帝国失落领土的希望破灭了。

但这一切跟黑死病比起来算不上什么。

黑死病最有可能是一种毒性极强的鼠疫疫种,它可能来自克里米亚大草原,于1346年抵达欧洲。按照一种说法,当士兵围攻黑海附近的卡法城时,朝着城墙上投掷感染了病毒的尸体,这大概是生物战争的第一个实例。

关于印度和中国受到这个病的多大影响,相关的证据很少,故此学界存在很大争论,但短短几年时间,至少死掉了1/3的欧洲人——有人估计这一数字高达60%。

佛罗伦萨的一位记录者写道,“除了搬运死尸去埋掉,所有的市民再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干了。”该市一半以上的人口,几个月内就死绝了。死者被扔进尸坑,有时候,坑太浅,狗会把尸体刨出来啃掉。

瘟疫粉碎了政府,破坏了天主教会的权威,还因为贸易中断导致短缺而引发通货膨胀,至于侥幸活下来的人,往往陷入享乐式的挥霍无度当中——干嘛不呢?一些地区花了数百年时间才恢复到黑死病爆发前的人口水平。

尽管要赞美大瘟疫很难,但它的一些后果反倒于后人有益。劳动力短缺削弱了农奴与领主之间的纽带,提升了劳动力的流动性和工人的权利,刺激了生产力。

总体而言,工资涨幅高于通胀。封建主义最终崩溃,生产资料所有者最终改为雇用劳动力。由于远洋航行的死亡率过高,欧洲人原本是很回避的。但如今陆地上的死亡率也很高,冒险看起来也是值得的。

大瘟疫兴许真的为开启欧洲的探索和殖民时代助了一臂之力。然而,悲剧的是,在殖民过程中,欧洲探险家、掠夺者以及其后的拓殖定居者,把疾病传染给了毫无抵挡之力的中美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土著居民,在新世界造成了更可怕的人口损失。

这一次,实际丧命的人数难以计算,但与欧洲人接触之后,美洲至少损失了一半的人口。有人估计人口损失率超过90%。其中,天花的毒性最大,致命性最强。

04 1/3的孩子5岁前就死了

在上一个千年的中叶,瘟疫、饥荒和战争三强联手,控制了人口的数量。如果说,公元1300年时,地球上有4亿人,那么,公元1700年的人口应该不会超过6亿。

按照美国人口统计学家沃伦·汤普森开发的人口转变模型,世界锁定在了第一阶段。第一阶段覆盖了从人类物种黎明乍现到18世纪的整段历史,此时,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人口增长缓慢,起起伏伏。饥饿和疾病是问题的一部分:在中世纪的欧洲,1/3的孩子5岁前就死了;如果真的能长大,50多岁时也会死于慢性营养不良。

故此,在启蒙时期之前的时代,无论是在中国、美洲、欧洲,还是其他任何地方,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完全不增长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

但到了18世纪的欧洲,曲线开始弯曲向上。到了1800年,全球人口超过10亿。这一个世纪里全球增加的人口超过了此前400年的总和。按照人口转变模式看,欧洲从第一阶段进入了第二阶段:出生率高,但死亡率逐渐下降。

那么,人们为什么活得更久了呢?

首先,由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居民膳食结构得以改善,人们对疾病的抵抗力变强,于是瘟疫爆发间隔的年限越来越长,严重程度不断走低。

到1648年,可怕的三十年战争宣告结束,欧洲进入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并持续了一个多世纪。和平带来了对运河等基础设施的新投资,这些投资增加了贸易,提高了生活水平。

从新世界进口的玉米、土豆和西红柿丰富了欧洲的饮食。当然,寿命增长的真正原因还在于工业革命本身:科学和工业知识的加速,造就了我们今天所居住的世界。

在非同凡响的1776年,詹姆斯·瓦特的蒸汽机投入商业用途。机械化生产提升了生产力:工厂、铁路、内燃机,电报、电灯,相继问世。发明最后两个的是美国人;南北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的财富、权力以及信心都得到大大的提升。

感谢工业和农业革命,使人们能够活得更久。

饥荒和瘟疫逐渐减少,男男女女早早结婚,生育出更多孩子。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天花疫苗的推出,这些孩子有更大可能活到成年。随着欧洲和美国竞相追赶英国,在人类历史上,维多利亚时代头一次出现了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

这是所有社会进入第二阶段的样子。当今世界上最悲惨的地方仍然停留在这一阶段:人们活得更久,生育许多的孩子,发展只造福了少数人,贫困仍然猖獗。

05 人类在生存竞争中遥遥领先

19世纪工业革命时代的生活,对大多数人来说当然十分悲惨。人们在沉闷又危险的工厂里极长时间地劳作,住处是拥挤可怖、疾病丛生的贫民窟。欧洲本已为几次糟糕的收成、饥荒的增加、另一场瘟疫做好了铺垫。但这一回,科学的进步超过了细菌的扩散。1854年宽街霍乱爆发事件对此做了最精彩的解释。

贸易和英属印度把霍乱弧菌从它地处恒河三角洲的古老家园,途经俄罗斯带到了欧洲,并在1831年抵达伦敦。即便在今天,霍乱每年也会在世界最贫困地区导致多达12万人死亡;在19世纪,它足以给欧洲带去毁灭性的影响。

霍乱与工业革命如影随形: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展使得城市疯狂膨胀——1860年的伦敦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人口达到320万。

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医生约翰·斯诺(John Snow)私下认为霍乱是通过水而非空气传播的。他发现了他水中的“白色絮状颗粒”随后正确地推断出,这些颗粒就是霍乱的根源。

医学同样向前跃进了一大步,特别是在麻醉剂和消毒剂领域。婴儿死亡率急剧下降,人的预期寿命得到提升,不过,生育率仍然很高。1750年,遭受黑死病袭击期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不到600万。到1851年,两地人口已接近1800万;到1900年,这个数字达到3300万。

人类作为一个种族在生存竞争中遥遥领先。

在我们眼里,20世纪上半叶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杀戮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超过1600万军人和平民死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

这一时期也见证了最后一次大瘟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被称为“西班牙流感”的恶性流感导致2000万~4000万人死亡。大瘟疫太过严重,以至于死于这次瘟疫的人,比死于战争的还要多。

尽管如此,人口仍在年复一年地快速增长。在世界的部分地区,增长强劲得简直要拉响警报。而在世界其他更先进的地区,人口增长则较为适度。

事实上,在像美国这样的地方,人口增长已经放缓,几近停止。

06 孩子,从投资变为了债务

为什么生育率会出现下降呢?无可争议的最重要因素是城市化。

大量证据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愈发城市化,而一旦社会城市化,生育率就开始下降。但究竟为什么呢?

中世纪,90%的欧洲人生活在农场。但伴随着工业革命出现的工厂,将城市工人集中到一起。在农场上,生孩子是投资:多一双手可以挤牛奶,多一副肩膀可以耕种田地。但到了城市,孩子是一种债务:多了一张需要养活的嘴巴。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今天。

我们认为,还有一个发挥作用的因素跟城市化本身同样重要。城市有学校、图书馆和其他文化机构。

19世纪,大众媒体首次出现(其表现形式为报纸)。19世纪生活在芝加哥的女性,比生活在乡下农场的女性有了更多学习节育方法的机会。移居城市后,女性逐渐接受了更好的教育,而随着她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女性不再认为自己天生就应该受男性奴役,那不过是种必须纠正的错误。

一开始,妇女在财产和养老金等领域根据法律争取平等。接着,她们为了争取投票权利展开政治运动。再接着,她们发动运动,争取工作的权利,争取与男人同工同酬的权利。随着女性获得更多权利,有了更大的力量,她们不再大量生育孩子。

毕竟,婴儿对女性来说不见得总是好消息。在19世纪,怀孕对女性,尤其是已经有了许多孩子的女性,构成了重大的健康风险。

即使在今天,有了先进的孕产妇和新生儿护理技术,喂养和抚育孩子仍然是一项不小的负担。孩子还限制了女性走出家门工作的能力——这些工作,不光能带来更多的收入,还可以带来更大的自主权。世界银行的一位研究人员指出,“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她可能生的孩子就越少”。

07 昙花一现的“婴儿潮”

但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和女性地位的日益提升,尽管死亡率出现下降,但生育率也在下降。1931年,澳大利亚开始记录相关统计数据的时候,该国的生育率已降至每名妇女生育2.4个婴儿,略高于2.1的替代率。

对于整个发达世界而言,20世纪上半叶是一个预期寿命提高但生育率下降的时代,这使得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人口增长越来越缓慢——这就是典型的第四阶段模型。与此同时,尽管有英国、法国、美国,还有比利时等“帝国主义统治的赐福”,地球绝大多数的人口仍在经历第一阶段的古老苦难:死亡率极高,生育率也极高。

再接下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所有的模型都爆炸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陷入了我们迄今仍生活在其中的生育大回旋。

到1943年年中,轴心国和同盟国双方的高层都清楚地看出,同盟国将赢得反对轴心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战争。但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呢?华盛顿的规划师们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了什么。随着各国政府关闭战争机器,小伙子们回到故乡,失业率开始上升,并因政府提高利率以抵御通胀的措施愈发恶化,从而导致经济急剧衰退。

在繁荣与萧条、和平与战争的交替之间,下降了好几十年的出生率,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大萧条和战争说不定曾把出生率打压到了低于顺其自然的水平;但战后的富裕必然说服许多夫妇年纪轻轻就结婚,生养更多的孩子。

不管怎么说,自1800年以来一直在下降的生育率自行逆转,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达到了3.7,回到了世纪之交的水平。

在20世纪之前,家庭的规模远为庞大,流动性也更大。一对年轻夫妇兴许会跟父母住在一起,除非他们自立门户,或是家里挤得已经无法忍受。由于死亡率太高,孩子就算没了父母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寡妇鳏夫会再婚,同一个家庭里往往有好些异父或异母的兄弟姐妹。

只有到了战后,随着富裕程度的提高,现代医学及先进公共卫生理念的到来,一对夫妇才能合理地期待自己婚后很快就能独立居住,家长才能合理地期待自己能活到七八十岁,自己生下的孩子几乎肯定也能活到同样的年纪。

基督教和家庭传统,历来谴责非婚生子及离婚,大力推动早婚与大家庭,这是驯服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男性最可靠的途径。众所周知的“婴儿潮”,在将核心家庭塑造为社会和道德锚点方面,可以算是一项实验。

而社会对婴儿潮实验及其伴随宣传攻势的对立反应,我们叫作“60年代”。在政策和生育率方面,加拿大与欧洲跟美国并驾齐驱,尽管西德的婴儿潮稍后才开始。在整个发达世界,20世纪40年代后期和整个50年代,母亲们都生了更多的孩子,直到60年代生育曲线才开始下滑,回到战争爆发之初的替代率上下。

最好还是把婴儿潮视为异常现象。伴随和平时代到来的富裕和繁荣,产生了一股昙花一现的短暂趋势,只维持了一代人,随后历史趋势就重占上风。

08 整个地球,出生率都在暴跌

放眼整个地球,现在就连最贫苦的穷人也能活得更长了。

在频繁遭受饥荒和内战破坏的埃塞俄比亚,预期寿命从1950年的34岁提升到2009年的59岁;在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海地,同期预期寿命从38岁提升到61岁。

总体而言,自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预期寿命翻了一番,达到70岁。

尽管发展中国家的预期寿命有所延长,生育率仍然很高,全球人口大幅增长:从1800年左右的10亿左右,到1927年前后达到20亿,到1959年达到30亿,1974年达到40亿,1987年达到50亿,到千禧年达到60亿,今天更是进入了70亿。

从整体上看,外援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件幸事。如今,全球范围内,外国援助的总额达到每年约1500亿美元,其中1/5来自美国。这些资金真的能提供帮助;近年来,由于捐赠国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外国援助在保护孕产妇健康方面做得尤为出色。

发展中国家处于人口增长第二阶段的数十年,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口爆炸的原因所在。但再看看前面那些全球人口数字。地球用了125年的时间,人口从10亿翻倍成为20亿,但只用了30年就达到30亿,又过了15年达到40亿,从40亿到50亿仅用了13年,又用了13年达到60亿,进入70亿所用时间也差不多是十来年,所以,我们还需要差不多13年时间才能达到80亿。

增长速度已经趋于稳定,并开始放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它会变得更慢,停止,然后下跌。这是因为,大量发展中国家已进入人口增长第三阶段: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也在下降。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进入了近乎完美的第四阶段:出生率保持稳定,预期寿命延长。真正令人惊讶的地方在于,大多数发达社会和许多发展中国家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城市化消除了年轻人从事农业劳动的需求,让孩子变成了经济债务,赋予了女性权力,而一旦女性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身体,必定会选择少生孩子。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述因素在发达国家扎稳了脚跟。但如今,这些力量也对发展中社会产生了作用。

2007年,联合国宣布,5月23日这一天,人类历史上头一次城市人口多于了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妇女获得权力,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相同,只不过,一切的进展都要快得多。

在整个地球,出生率都在暴跌。这种暴跌意味着一切。这种暴跌是联合国预测错误的原因所在。这种暴跌将说明,为什么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而且进展的速度比大多数人想象中的要快得多。

关于作者:达雷尔·布里克,益普索社会研究与企业声誉公司CEO。早年毕业于Carleton University,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并在同校的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担任博士研究员。在加拿大前总理布赖恩·穆罗尼任职期间,曾作为公众意见研究总监而服务于加拿大总理办公室。

本文摘编自《空荡荡的地球》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07-1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大数据DT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