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程序猿的产品思考:2C与2B产品思维的区别

程序猿的产品思考:2C与2B产品思维的区别

原创
作者头像
朱季谦
修改2019-10-23 11:02:49
6470
修改2019-10-23 11:02:49
举报

原创/朱季谦

我最早接触到互联网产品的时候,听到最多的,是做产品要有用户思维,即站在用户角度去看待产品。这个先入为主的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我效作经典。然而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竟混淆了其中的一些概念,或者说,认知止于肤浅——原来我一直都把2C与2B混成一谈,以为两者皆可用同样的用户思维,却没有深层次地意识到,在2C与2B的背后,是个体潜意识与集体人格的区别。

什么是个体潜意识?它最早出自于荣格的人格结构论,具体指在心灵中曾经被意识到,但又被压抑或者遗忘,或在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有意识的印象构成。

读完这“个体潜意识”的概念,相信你跟我一样,不知其所云究为何物,然而在这一生当中,它其实一直都伴随我们左右。例如,初次见到一个人,就会有第一印象,心里觉得喜欢或者讨厌;跟人聊天时,常出现没有意识到的口误;比赛前一天总是莫名担心会出意外;意识里时不时想刷下微信,觉得有人会发消息给自己,等等,这些,都是潜意识在作怪。

在2C的产品中,更多的是在发掘与迎合用户的潜意识。

最典型的,我想,莫过于网络游戏产品了。

在网络游戏里,会设置一种游戏奖励机制,如经验、金币、排名、稀有兵器与坐骑等等之类的奖励。当你达到一定的成就与排名,它又将通过更高级的奖励机制来刺激你玩下去,嘴上虽说着再玩一下就不玩了,然周而复始,一天又这样过去了。对于自控力差的人来说,自己的潜意识很容易被游戏给控制住,甚至连自己都无法自拔。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瘾,它能让潜意识产生一种可怕的依赖感。

在发掘与迎合用户口味的产品当中,头条系的产品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它的推荐算法机制已经具体到了个体,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喜好来进行投喂。你喜欢看搞笑的,Ok,我就专给你推荐搞笑的,你喜欢看八卦,那我就专门给你推荐各种八卦,让你潜意识里越看越觉得过瘾。它通过算法来分析人性的喜好,从而捕获住用户的潜意识,或许有天某个用户已”食“之无味,然而过了一些日子,无聊之际,当他看到手机上以前经常刷的APP,潜意识里可能仍想点开......

这就像在你的潜意识里植入了一块感官过瘾的芯片,时不时就会突然刺激下你。

站在用户思维去设计的产品,都在试图挖掘与迎合用户的潜意识,可以分析出它是一个很关键与重要的点。既然对他人而言可以用在产品的设计上,那对于用户个体这款“产品”而言,又该如何去对潜意识做挖掘与利用呢?

我曾经有过很多这样类似的经历,即在思考一个问题或者琢磨一个方案时,可能一时半会儿都毫无思路,但继续围绕这个问题深思下去,两天,三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脑海当中慢慢有了一个雏形,突然有一天,灵光一闪,顿时就想到问题或者方案的关键,再进一步思考,就会豁然开朗

在这个过程里,潜意识一直都在帮助我们,它从不休息,总在持续地整理思考过程中所发生的争辩与冲突。它会在这个过程里检索出到最关键的“钥匙”,然后丢给你,这时显意识里就会出现灵光一闪的感觉。你拿着这把最关键的“钥匙”,往往就可以打开你苦恼着打不开的门。

所以,当遇到一个苦恼的问题时,先不要急于放弃,不妨先去酝酿一番,让潜意识的翅膀自由地去飞翔一下,说不准,哪天灵光一闪,又是柳暗花明。

说到苦恼,就会联想到情绪,众所周知,情绪是很容易被感染的。当你置身在一群负能量爆棚的人群当中,久而久之,你也会受到他们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并非没有道理。当你的情绪也开始被负能量所主导时,潜意识里就很容易出现一些消极、沮丧、失败的念头。

这样的念头最终很难把事情做好。

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小故事,说有一个人每天出门前都会对着镜子微笑,并告诉自己,我能行,他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渐找回了自信,最后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一件事情能否做好,我觉得很关键的一点,是自身要有足够的信心与执行力。积极自信的潜意识,就像是催化剂,它能在困难里坚定你前进的信念,相反,若是消极的潜意识,则会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像一只时刻诱惑你退怯的魔鬼。

可见,潜意识,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工作而言,都是一种看不见却很重要的存在,那么,它是否可以被管理或者控制呢?

就我所处的阅历而已,无法给出一个合适的答案,它似乎是可控的,又似乎是不可控的,或许,我们能控制的,只是懂得与发现潜意识的意识。就像知道积极自信的潜意识可以带给自己力量,那就在意识里反复锻炼出一种自信心,久而久之,可能就养成积极的潜意识;就像潜意识里即将口无遮拦说出的话,却能被意识给急忙拦截住,而后经过大脑思考三秒再说出口;就像潜意识里随手准备点开微博却被清醒的意识阻止,然后在心里告知自己,要克制住刷微博的念头。

说完个体潜意识,再来思考下2B产品的集体人格。

首先,集体是一种角色,常见的,如儿子,女儿,丈夫,妻子,学生,老师,这些都是角色。当人们都被角色训练好,收敛了自我,同质化成一样东西后,就成为一个集体。这群被同质化的人,就会呈现出一种集体人格。如广东人有广东人的样子,四川人有四川人的样子,东北人有东北人的性格,这就呈现出了各自的集体人格。

在一次产品培训课堂上,有个老师说2B产品背后的集体人格是反人性的。

刚开始,我是不太能理解这句话的。

后来我查了一下,再综合思考一番,逐渐有了些领悟。

例如钉钉就是典型的2B产品,它面向的是职业角色,带有集体人格的特性,约束了人性,呈现出很多反人性的功能。例如可以通过定位打卡功能约束员工上下班,通过消息是否已读来获知员工是否已读取消息……这些功能都是对员工角色的管理与约束,根据这个出发点去设计,必然需要忽视掉其中个体的意识与特性,而把重心放到集体的共性上。

2C与2B两者对比之下,可以通俗地认知到一点,即2C面向的是广大群众,更多地是要去顺应人性,把用户当成一个完整、鲜活的人来研究,研究它底层即潜意识的东西;而2B,面向的是某个角色,具备集体人格,是给特定集体做产品,需要研究的是集体共同的东西。

可见,2C的产品思维是不能直接用在2B的产品上。

在做产品的时候,还经常听到这样一个词:用户痛点。

网上有一个不太合理的解释,说痛点是指尚未被满足、而又被广泛渴望的需求。

其实,真正的痛点,含义近等同于恐惧点。

即痛点本质是恐惧。

在这个基础上,做了一下拓展,除了痛点之外,其实还有爽点与痒点,它们都可以作为一个产品的切入点。反过来而言,一款产品的好坏,即需要看是否可以满足用户的某种痛点、爽点、或痒点。爽点即满足,而痒点则是满足虚拟自我。

这里如何去理解痛点这个概念呢?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某个用户早上睡过头了,出门耽误了时间,很迟才坐上地铁。等出地铁后,仍有几百米的距离才到公司。他害怕因迟到被骂和被扣工资,这时,他在路上看到了一辆共享单车,立马下意识地去解锁骑车。

在这个过程里,用户因为害怕迟到而毫不犹豫的解锁骑车,可见,共享单车的出现,就可以找到用户这样的一个痛点。

产品是一个很广的概念,非一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最近在编程之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些产品运营方面的知识,把输入的知识整理了一下,做了下总结输出。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