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根据雷达图像辨别强雷暴

根据雷达图像辨别强雷暴

作者头像
MeteoAI
发布2019-12-17 17:30:16
3.6K0
发布2019-12-17 17:30:16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MeteoAIMeteoAI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的非常频繁,江苏盐城出现了两次微弱的龙卷风,上海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漏斗云特征,虽然从形状看没有出现明显的龙卷,但是也是一次非常强的超级单体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天气雷达的基本发射率产品分辨对流的强弱。

天气雷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预测工具。通过雷达基本反射率图像可以确定降水区域及其强度,这使得预报员和天气菜鸟能够确定哪一块区域可能会发生降水,降雪和冰雹。

雷达颜色和形状

通常,雷达图上颜色越亮的区域越可能会发生强对流天气。尤其是图中黄色,橙色,红色区域,更容易发生强雷暴。

根据雷达颜色可以非常容易的确定雷暴的发生。而基本反射率呈现的形状可以对雷暴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下面通过雷达反射率看一下雷暴的分类及典型的回波特征。

雷暴单体

雷暴单体描述的是单个的雷暴活动。然而,更准确的来说是那些生命周期中只有一次的雷暴。

大部分雷暴单体都不是强雷暴,但是如果具有足够的条件不稳定能量,还是会产生短暂的强对流天气。这种雷暴称为脉冲雷暴,就像脉搏一样,平稳之后突然跳动一下。

多单体雷暴

多单体雷暴通常表现为至少2-4个雷暴单体排队,然后一起向同一方向走去。通常是由脉冲雷暴合并所形成的(由于前面的雷暴强度大,还没消亡,后面的雷暴就开始发展起来),是最常见的雷暴类型。

如果仔细观察雷达图像的发展的话,你会发现多单体雷暴中雷暴数是呈指数增长的。这是因为每一个单体都会和周围的单体作用,从而形成新的单体。这一过程重复的非常快,大约 5-15min 重复一次。

飑线

当雷暴发展成一条线时,多单体雷暴就发展成了飑线。飑线的长度通常会延伸上百公里。比如,2014年9月28日发生在江苏省的一次降雹过程就是飑线。在雷达图上,飑线表现为一条连续的线,就像一条三八线,将两边分隔开来。

弓状回波

有时候从雷达回波可以看到飑线呈现出会向外弯曲的回波形状,就像是弓箭手的弓。当雷暴线出现这种形状的回波时,就称为弓状回波。

弓状回波是由于雷暴下沉气流所带来的冷空气冲击导致。当下沉气流到达地面时,就会水平向外辐散。这就是为什么弓状回波总是和破坏性直线风相关,特别是在其中心或是弓状的“顶峰”。在弓状回波的末端会更容易发生龙卷,因为在这里空气会出现气旋式旋转。

弓状回波的前沿可能会出现下击暴流或微下击暴流。如果弓状型飑线特别强并且生命周期特别长,那么可能会以超过 93km/h的速度移动,并且可能会蔓延超过400km,这就是强对流风暴。

钩状回波

当追风者在雷达图上看到这种形状的回波(图中白色箭头所指)时,那他此行无憾了。因为钩状回波象征着超级单体的发生,而超级单体通常和龙卷的发生又息息相关,而且龙卷通常就发生在钩状区域。2016年6月23日发生在江苏省盐城市的EF4级龙卷就是一次超级单体过程,而且从雷达回波中可以明显的看出钩状回波的特征。在雷达上呈现出一个右旋的钩状延伸,而且通常位于超级单体的右后侧。虽然大多数情况下,通过雷达基本反射率图像无法区分超级单体和其他类型单体,但是只要出现钩状回波,那么这就是一个超级单体。

钩状的形成通常是因为超级单体中风的剧烈旋转导致。即在此区域不同高度风出现强切变,从而导致风发生了旋转。因为超级单体的强旋转性,通常超级单体也被称为旋转性雷暴。

雹暴

由于冰雹尺寸大,并且又是固体,因此会对雷达的电磁波产生更强的反射。在回波上就会呈现出非常高的值,通常在 60 dBZ以上。在红色,粉色,紫色和中心的白色区域通常表征出现了降雹。

通常,雷暴中会延伸出一条反射率线,这就是雷达的TBSS(三体散射现象),意味着出现了大冰雹。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12-10,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MeteoAI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雷达颜色和形状
  • 雷暴单体
  • 多单体雷暴
  • 飑线
  • 弓状回波
  • 钩状回波
  • 雹暴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