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为什么国内的程序员都痴迷 “海量高并发”?

为什么国内的程序员都痴迷 “海量高并发”?

作者头像
吃草的罗汉
发布2020-01-15 11:29:09
5510
发布2020-01-15 11:29:09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吃草的罗汉吃草的罗汉

题图: from Zoommy

身体恢复后的第一个工作周,所有的时间几乎被面试所占满。

一般每年的春节过后的三月与四月都是招聘旺季,那些对当下存在不满的,或者想得到更好发展的小伙伴都开始蠢蠢欲动。

对面试官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快乐的季节,每当回忆起面试过程中的种种细节,我的内心总会掀起一阵阵的疲惫感。

面对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简历,你必须用最短的时间,在其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并决定是否要邀约求职者进行进一步面谈……这个流程,相信每位面试官都不陌生。而对求职者来说,要想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并赢得面试机会,也必须学会在简历中的巧用一些关键词汇。

在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里,我看过不下上千份的简历。在形形色色的关键词中,打着 “有海量高并发经验” 与 “精通技术原理” 这两杆大旗的不在少数。

先说有经验的,不是说自己对某某开源软件的原理非常精通,或者对某项通讯协议有独到的见解,就是说自己对高并发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开发实战经验,或者熟悉大并发技术。

再说没经验的,干脆用恳求的口吻写明,希望将来可以处理高并发业务与技术,开发数千万/数亿级别并发的应用。

看这架势,似乎在绝大多数的程序员心中,只要拥有这两项技能,职业生涯就能完美收官,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但在这股痴迷之风的背后,当国内的许多程序员面向海量高并发场景时,是否真的有进行充分的思考?

思考1:高并发场景背后的高成本

去年在某微信群中,和一些朋友争论 “技术基础化服务到底是选择商业采购,还是开源自研?” 的话题。

有的人说,商业采购不仅贵,自主性差,而且体现不了技术价值。

有人则说,开源自研不仅投入成本高,技术风险大,而且费力不讨好。

这种话题本来就是爹说爹有理,娘说娘有理的事,不同的企业或行业,不同的技术负责人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不过,有一个观点大家都比较赞同,所谓技术方案,无论选择哪一边,都是基于最优成本的落地实践。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比如,一般在企业中做开发,都至少要有开发、集成测试、生产等多套环境,外加一些灾备环境。如果用了服务器集群,那么高并发方案的服务器的数量就要比堆硬件硬抗的方案翻好几倍,而且运维的成本也会增加很多。

另外,为了能够支撑这么多的环境,同时降低众多人肉运维的成本,自然需要招聘价格更昂贵的自动化运维工程师。

这一来一去,不管你的方案有多牛逼,在老板眼里似乎只看到了快速飙升的技术成本。而在许多程序员眼中,始终觉得只要方案好,成本不是问题,如果企业不愿意承担成本,那就是老板抠门。

这些年里,无论是我自己,还是身边朋友,因为成本过高而夭折的项目不在少数,很多矛盾都由此而形成。

在我看来,如何用各种方式降低你方案的成本,并且说服企业应用,才是在实现高并发场景之前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思考2:你擅长高并发?证明给我看

在部分高端技术岗位的面试中,我喜欢让求职者在黑板上写或画出一些核心内容的实现过程。

原因很简单,为了考察其简历中部分内容的真实性。

比如,简历上写了 “有关高并发“ 的相关内容,我就一定会问上一句:最终解决的效果怎么样?

可惜的是,我感觉大多数的人都回答的不太理想。

有人说,你这是故意找茬吧。是吗?那我来举几个例子看下。

比如,我会问在高并发场景中,你通常会用到负载均衡中的哪几种分配方式?

或者问,当你采用了高并发策略后,与之前相比,对项目的改进和提升能达到多少?请用数据化的结果说明一下。

还会问,假设现有规模再扩大一倍,在现有的高并发策略上,你还会做出哪些调整?

在我的经历中,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把Docker与虚拟化的理论跟我背诵一通,或者干脆画一张用2-3台电脑实现的平均分配的负载均衡策略示意图,只有少数几位,能够有条理的写出负载均衡的原理与在各业务场景的落地实践过程。

如果光看简历,可能你会觉得这些人都差不太多。

因此,在我看来,用原理和经验深度的验证方式,是发现是否擅长高并发场景的最佳套路。

什么?你问那少数几位最后都成功入职了吗?很遗憾,大部分都因薪酬谈不拢而告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但凡每次在面试中谈到海量高并发的话题,我总会苦口婆心的唠叨几句。

比如说,痴迷高并发技术不是坏事,但良好的技术功底不仅仅体现在能处理高并发。

比如说,能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技能才是企业需要的,为要为了技术而技术。

比如说……

可能我真的年纪大了,感觉自己越来越唠叨,看不惯的事务越来越多,啥事都要叨几句。

这番话在对方听来,也无非保持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内心千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很想说干你屁事。

但我始终觉得,作为国内的程序员,与其痴迷某些技术的尖端,不如解决某些行业的业务落地。

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03-2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头哥侃码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Cloud Load Balancer,CLB)提供安全快捷的流量分发服务,访问流量经由 CLB 可以自动分配到云中的多台后端服务器上,扩展系统的服务能力并消除单点故障。负载均衡支持亿级连接和千万级并发,可轻松应对大流量访问,满足业务需求。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