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2D变3D,视角随意换,神还原高清立体感,还是不用3D建模的那种 | 代码数据开源

2D变3D,视角随意换,神还原高清立体感,还是不用3D建模的那种 | 代码数据开源

作者头像
量子位
发布2020-04-16 10:14:55
9270
发布2020-04-16 10:14:55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量子位量子位
十三 鱼羊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看到这张恐龙化石的动态图片,你肯定会认为是用视频截出来的吧?

然而真相却是——完全由静态图片生成!

没错,而且还是不用3D建模的那种。

这就是来自伯克利大学和谷歌的最新研究:NeRF,只需要输入少量静态图片,就能做到多视角的逼真3D效果

还需要专门说明的是,这项研究的代码和数据,也都已经开源。

你有想法,尽情一试~

静态图片,合成逼真3D效果

我们先来看下NeRF,在合成数据集(synthetic dataset)上的效果。

可以看到,这些生成的对象,无论旋转到哪个角度,光照、阴影甚至物体表面上的细节,都十分逼真。

就仿佛是拿了一台录影设备,绕着物体一周录了视频一样。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下面便是NeRF分别与SRN、LLFF和Neural Volumes三个方法的效果比较。

不难看出,作为对比的三种方法,或多或少的在不同角度出现了模糊的情况。

而NeRF可谓是做到了360度无死角高清效果。

接下来是NeRF的视点相关 (View-Dependent)结果。

通过固定摄像机的视点,改变被查询的观看方向,将视点相关的外观编码在NeRF表示中可视化。

NeRF还能够在复杂的遮挡下,展现场景中详细的几何体。

还可以在现实场景中,插入虚拟对象,并且无论是“近大远小”,还是遮挡效果,都比较逼真。

当然,360度捕捉真实场景也不在话下。

神经辐射场(neural radiance field)方法

这样出色的效果,是如何实现的呢?

首先,是将场景的体积表示优化为向量函数,该函数由位置和视图方向组成的连续5D坐标定义。具体而言,是沿相机射线采样5D坐标,来合成图像。

而后,将这样的场景表示参数化为一个完全连接深度网络(MLP),该网络将通过5D坐标信息,输出对应的颜色和体积密度值。

通过体积渲染技术将这些值合成为RGB图像。

渲染函数是可微分的,所以可以通过最小化合成图像和真实图像之间的残差,优化场景表示。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MLP使用8个完全连接层(ReLU激活,每层256个通道)处理输入,输出σ和256维特征向量。然后,将此特征向量与摄像机视角连接起来,传递到4个附加的全连接层(ReLU激活,每层128个通道),以输出视点相关的RGB颜色。

NeRF输出的RGB颜色也是空间位置x和视图方向d的5D函数。

这样做的好处可以通过对比来体现。可以看到,如果去掉视点相关,模型将无法重现镜面反射;如果去掉位置编码,就会极大降低模型对高频几何形状纹理的表现能力,导致渲染出的外观过于平滑。

另外,针对高分辨率的复杂场景,研究人员还进行了两方面的改进。

其一,是输入坐标的位置编码,可以帮助MLP表示高频函数。

其二,是分层采样。用以更高效地采样高频表示。

GitHub代码开源

目前,NeRF项目的代码已经在GitHub上开源。

代码主要基于Python 3,还需要准备的一些库和框架包括:TensorFlow 1.15、matplotlib、numpy、imageio、configargparse。

优化一个NeRF

研究人员表示,优化NeRF只需要一个GPU就可以完成,时间方面,需要花费几个小时到一两天(取决于分辨率)。

而从优化的NeRF渲染图像,大约只需要1~30秒时间。

运行如下代码可以获取生成Lego数据集和LLFF Fern数据集: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bash download_example_data.sh

若想优化一个低解析度的Fern NeRF: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python run_nerf.py --config config_fern.txt

在经过200次迭代之后,就可以得到如下效果:

若想优化一个低解析度的Lego NeRF: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python run_nerf.py --config config_lego.txt

在经过200次迭代之后,就可以得到如下效果:

开始渲染

运行如下代码,为Fern数据集获取经过预训练的高分辨率NeRF。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bash download_example_weights.sh

渲染代码,在 render_demo.ipynb 中。

另外,你还可以将NeRF转换为网格,像这样:

具体示例,可以在 extract_mesh.ipynb 中找到。还需要准备PyMCubes、trimesh和pyrender包。

关于作者:三位青年才俊

这篇论文的研究团队,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谷歌研究院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共同一作有三位。

Ben Mildenhall,本科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目前在伯克利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EECS)助理教授吴义仁(Ren Ng)门下读博。致力于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研究。

Pratul P. Srinivasan,同样为伯克利EECS在读博士,师从吴义仁和Ravi Ramamoorthi。

Matthew Tancik,前面两位作者的同门,本硕毕业于MIT。除了专注于计算机成像和计算机视觉研究外,他还是一位摄影爱好者。

1个GPU就能完成优化,优化后渲染又只需要1-30秒,如此方便又效率的项目,还不快来试试?

One More Thing

最后,还想介绍个这方面有意思的研究。

NeRF确实强,但在输入上还需要多张照片……

那么有没有方法,一张图片就能玩3D效果呢?

问就有。

之前,Adobe的实习生就提出了一个智能景深算法,单张2D图片秒变3D。

让我们感受下效果。

也是很有大片既视感了。

而最近,同样是单张2D图片变3D,中国台湾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老照片上玩出了新花样,论文入选CVPR 2020。

你看看女神奥黛丽·赫本,看看毕加索,看看马克吐温:

感觉以后看照片——摇一摇更有感觉啊。

再来看看“登月”、“宇航员和民众握手”照片裸眼3D效果:

颇有点身临其境之感。

与此前介绍过的Adobe的算法(后台加链接)类似,这一3D图像分层深度修复技术的核心算法,同样有关上下文感知修复:

初始化并切割分层深度图像(LDI),使其形成前景轮廓和背景轮廓,然后,仅针对边缘的背景像素进行修补。从边缘“已知”侧提取局部上下文区域,并在“未知”侧生成合成区域(如下图c所示)。

说起来,对于个人视频制作者、游戏开发人员,以及缺乏3D建模经验的动画公司来说,这类技术的成熟,可谓“福音”。

通过AI技术,让3D效果的实现进一步简化,这也是Facebook、Adobe及微软等公司纷纷投入这方面研究的原因所在。

最后,这个项目的代码也开源了……

稿子还没写完,我就准备好一系列“雪藏”已久的照片要试试了。

这也是最近看到最酷的3D图片方面的突破了。

如果有更酷的,也欢迎留言分享~~

传送门

项目主页: http://www.matthewtancik.com/nerf https://shihmengli.github.io/3D-Photo-Inpainting/

GitHub地址: https://github.com/bmild/nerf https://github.com/vt-vl-lab/3d-photo-inpainting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4-10,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量子位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静态图片,合成逼真3D效果
  • 神经辐射场(neural radiance field)方法
  • GitHub代码开源
    • 优化一个NeRF
      • 开始渲染
      • 关于作者:三位青年才俊
      • One More Thing
      • 传送门
      相关产品与服务
      图像处理
      图像处理基于腾讯云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综合性的图像优化处理服务,包括图像质量评估、图像清晰度增强、图像智能裁剪等。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