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端面耦合器

端面耦合器

作者头像
光学小豆芽
发布2020-08-13 10:19:32
4.8K0
发布2020-08-13 10:19:32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硅光技术分享硅光技术分享

上一篇笔记 光栅耦合器 主要介绍了光栅耦合器的基本原理与优化方案,这一篇笔记介绍另外一种常用的耦合器——端面耦合器 (edge coupler)。

顾名思义,端面耦合器就是位于光芯片边缘(edge)的耦合器(coupler)。端面耦合器的优点是耦合效率高,工作带宽大,缺点是其位置必须位于芯片边缘,无法进行在线测试,对准容差小。

由于单模波导的模斑尺寸与单模光纤的模斑不一定完全匹配(波导的模斑尺寸与其折射率对比度有关),需要通过结构的设计,使得两者的模斑匹配,达到较高的耦合效率。 对于硅光波导,其单模波导的MFD(mode field diameter)为0.4-0.5um, 而单模光纤的MFD为9-10um,两者之间相差较大,两者的对比图如下图所示。两者若是直接耦合,耦合损耗约为-20dB。

(图片来自文献1)

为了使得波导模场变大,使其与单模光纤模场匹配,最简单的做法是将波导宽度变细。波导变细后,其束缚光场的能力变弱,部分光场分布在包覆的SiO2中,其模斑尺寸变大。下图中硅波导的宽度从500nm减小到150nm, 模斑尺寸相应地增大。

该类型的耦合器称为倒锥形端面耦合器(inverse taper),如下图所示。沿着光的入射方向,波导宽度逐渐增大,最终与单模波导相连。倒锥形耦合器尖端的MFD约2-3um,还是无法较好地与单模光纤匹配。实验中通常使用lensed fiber进行耦合测量,可以得到较高的耦合效率。文献2中的耦合损耗为-0.7dB。

(图片来自文献2)

为了进一步提高MFD, 人们在锥形耦合器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结构。以下列举一些较为典型的结构。

1. Si波导外包覆聚合物

该结构是在锥形耦合器的基础上,在Si波导外层包覆聚合物,形成聚合物波导,如下图所示。光场先耦合进聚合物波导,进而转换到Si波导中。为了与CMOS工艺兼容,聚合物可以换成SiON。该方案的MFD仍然无法与单模光纤匹配。

(图片来自https://www.photond.com/products/fimmprop/fimmprop_applications_06.htm)

2. 悬臂梁型耦合器

一般SOI的埋氧层厚度为2um或者3um, 当MFD进一步增大时,光场就会泄露到埋氧层下方的衬底硅中,造成较大的能量损失。为此,人们提出了悬臂梁型耦合器(cantilever coupler), 其主要思路是将底部的硅通过特定的工艺刻蚀掉,剩余的SiO2与空气构成波导,其光场不再泄露到Si中。由于该耦合器无底部支撑结构,而是悬空在那儿,因而称为悬臂梁型耦合器。光场先是耦合进SiO2波导中,进而慢慢耦合进Si波导中,其典型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文献3)

该结构的模场可以与单模光纤匹配,并且偏振不敏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但是其对加工工艺有一定要求,需要刻蚀掉衬底硅,另外其机械稳定性也需要考虑。

3. 亚波长光栅型

该结构对锥形耦合器结构进一步刻蚀,形成亚波长光栅(集成光路中的光栅),如下图所示。其思路是通过引入光栅结构,降低了波导的等效折射率,使得MFD变大。该方案的MFD可以与单模光纤匹配,并且偏振不敏感。 其光栅的加工精度要求不高,在一般的fab里都可实现。

(图片来自文献4)

4. 双层锥形结构

该结构的锥形结构由厚度不同的taper构成,如下图所示。 厚度降低后,光场束缚能力进一步降低,因而MFD变大。但其MFD仍无法与单模光纤匹配。

(图片来自文献5)

5. 多层SiN结构

该结构通过SiN波导阵列,构建较大的模斑尺寸,如下图所示。结构较为复杂,需要生长多层SiN, 且彼此之间的距离需精确控制。

(图片来自文献6)

这些结构的变体与改进方案,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结下来,其思路都是在锥形耦合器基础上进行改进,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上方覆盖层的改变(polymer型, 多层SiN结构),还是底部衬底的去除(cantilever),还是波导层结构的进一步修饰改良(SWG、bilayer),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大模斑尺寸,使MFD与单模光纤匹配。相比较而言,cantilever与SWG的优势明显,加工也相对简单。这也是为什么IBM采取cantilever+SWG的方案(IBM的硅光封装方案)。

最近比较忙,公众号更新得较慢,十分抱歉,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

文章中如果有任何错误和不严谨之处,还望大家不吝指出,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参考文献

  1. Wim Bogaerts, "Leture: Coupling light to silicon photonics circuits"
  2. J. Cardenas, et.al., "High Coupling Efficiency Etched Facet Tapers in Silicon Waveguides", IEEE Photon. Tech. Lett. 26,2380(2014)
  3. L. Chen, et.al., "Low-Loss and Broadband Cantilever Couplers Between Standard Cleaved Fibers and High-Index-Contrast SiN or Si Waveguides", IEEE Photon. Tech. Lett. 22, 1744(2010)
  4. P. Cheben, et.al., "Broadband polarization independent nanophotonic coupler for silicon waveguides with ultra-high efficiency", Opt. Exp. 23,22553(2015)
  5. A. Dewanjee, et.al., "Demonstration of a compact bilayer inverse taper coupler for Si-photonics with enhanced polarization insensitivity", Opt. Exp. 24, 28194(2016)
  6. M. Sisto, et.al., "Novel spot size converter for coupling standard single mode fibers to SOI waveguides”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8-07-0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光学小豆芽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