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在数据库系统中遇见"存储技术飞跃"会怎样?

在数据库系统中遇见"存储技术飞跃"会怎样?

作者头像
老叶茶馆
发布2020-09-23 14:29:33
6390
发布2020-09-23 14:29:33
举报
  • 上个月初,在Percona的博客中看到一篇关于计算存储的性能测试文章(详见文末的链接),其中提到的一些特性,引起了我的一些兴趣,于是,又扩展研究了一下计算存储相关的技术,突然发现计算存储这块对数据库系统来说,或许能多多少少解决一些瓶颈与痛点、甚至还能够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TCO。是什么样的特性有如此魔力呢?
  • 这里先卖个关子,文中提到的内容我们稍后再说,我们先来看看数据库系统的生命周期管理中,可能碰到哪些瓶颈与痛点。然后,再介绍计算存储是如何系统性地化解这些瓶颈与痛点的。
  • PS: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另外,由于本人对MySQL比较熟悉,下面以MySQL InnoDB引擎为例简单列举几个典型的痛点进行阐述

1、数据库系统中典型的瓶颈与痛点有哪些?

  • 数据库性能的两个关键指标:(latency)与事务的并行数量(tps),两者相辅相成,且成反比,事务的latency越低,则允许tps就越高,反之,事务的latency越高,则允许的tps就越低。越高的tps就代表着越好的性能,反之就代表越低的性能。数据库对IO的响应延迟非常敏感,其直接影响着事务的响应延迟,而事务的响应延迟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数据库的tps高低。因此,在一个硬件规格配置合理的服务器中运行MySQL数据库,且MySQL的索引使用比较规范的场景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最先达到瓶颈的就是IO子系统
  • 围绕着这2个关键指标,我这里罗列了4个可能出现瓶颈与痛点的典型场景,如下
1.1. 单台数据库服务器存储能力不足
  • 存储容量不足
  • 传统解决方案

* 时间紧迫时,可通过频繁删除文件来腾挪空间来临时解决

* 预算充足时,可更换更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做数据全量迁移

* 预算、时间充足时,可添加更多服务器做数据拆分

  • 存储负载过高(吞吐量过高)
  • 传统解决方案:

* 时间紧迫时,可以通过杀死存储吞吐量消耗最大的进程来临时解决

* 预算充足时,更换更高吞吐带宽的存储设备,做数据全量迁移

* 预算、时间充足时,可添加更多服务器做数据拆分

  • 缺点:
  • 临时解决方案需要频繁关注存储的负载情况,而且常常顾此失彼
  • 更换配件需要增加额外的成本,做数据拆分更是增加了业务的复杂度和维护成本、而且还引入了一些新的问题(详见"1.4. 并发查询数过高导致数据库实例负载过高"中提到的缺点)
1.2. 数据库服务器内存不足
  • 传统解决方案:
  • 临时清理不需要的表数据或者调小MySQL在各种缓存分配上的参数值,以便腾出更多的内存来使MySQL Server能够做更多的事情
  • 增加物理内存,并调大MySQL的各种缓冲分配参数值
  • 缺点:
  • 临时解决方案需要持续关注内存使用量,且需要频繁地操作,而且,这是挖东墙补西墙的做法
  • 增加物理内存,除了增加成本之外,还会对业务造成一定影响(服务器需要关机)
1.3. 单个事务过大导致查询性能低下
  • 传统解决方案:将大事务拆分成小事务
  • 无法拆分的大事务,在硬件规格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对读写事务分别做一些优化。例如:写可以在执行前,会话级别将binlog格式修改为statement,以减少主从实例之间传输的binlog日志量;读事务可以拆分到只读从库中,以减少主库的访问压力
  • 缺点:
  • 将大事务拆分成小事务,并不会让原本大事务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少做一些,而是拆分成小事务之后,降低对其他并行事务的影响(例如:大事务可能长时间的持有锁、二进制日志文件句柄资源等,从而导致长时间的阻塞其他并行事务,导致并行事务执行失败)
1.4. 并发查询数过高导致数据库实例负载过高
  • 传统解决方案:
  • 杀死高负载查询会话、后续优化慢查询
  • 读写分离,并增加只读从库,扩展只读能力
  • 数据拆分,将数据分散到多个数据库实例中,扩展读/写能力。

* 对大表做数据拆分,先做垂直拆分(按业务拆分,将不同业务的字段拆分到不同的表、或不同的数据库、甚至不同的实例中),然后做水平拆分(对于无法继续拆分字段的表,如果数据量仍然大到影响性能,则可能还需要以不超过1000W行数据量的标准继续对大表执行拆分,即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据分片)

  • 缺点:无论是垂直拆分还是水平拆分,都需要应用配合相应的改造,而且,数据拆分之后,会引入新的痛点,类似如下(虽然这些痛点可以通过技术改造来解决,但成本过高,而且需要较长时间来磨合才能够使其达到稳定,另外,可能需要和业务深度契合改造,不同的客户可能需要做不一样的改造):跨分片访问,导致不得不启用分布式事务来保证跨分片访问的数据一致性,而分布式事务本身除了实现起来有一定工程量之外,应用本身也需要配合改造
  • 如果分片跨了不同的实例,则无法做到数据的全局一致性备份,要实现跨实例多数据分片的全局数据一致性备份,需要中间件、数据库都做一些改造
  • 不受事务控制的DDL语句,无法通过分布式事务来保证数据的全局一致性,因此,还需要额外的机制来保证数据的全局一致性
  • 如果分片数据出现倾斜、或者访问负载出现倾斜,则还可能需要频繁地做分片数据的迁移(将大数据量的分片、高负载实例中的分片,迁移到较为空闲的实例中)

2、计算存储是如何解决数据库的瓶颈与痛点的?

  • 针对计算存储,我这里列出3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特性,先对其原理做简单的介绍(关于相关原理的详细介绍,可参考文末的链接),然后再说说这些特性是如何解决上述数据库的瓶颈与痛点的
  • 第一个重要的特性:存储支持硬件级别的原子写
  • 数据库为何需要原子写?

* InnoDB 数据文件默认的Page Size为16k,文件系统默认的块大小为4k,也就是说,InnoDB数据文件的最小IO操作单位是16k,文件系统最小IO操作单位是4k,当InnoDB数据文件写入一个16k的页到文件系统时,文件系统需要将其分解成4个4k大小的块,再写入到存储设备中。由于大部分的文件系统并不支持原子写,如果文件系统在写入存储设备期间,发生了意外(例如掉电),则可能导致InnoDB的Page Size发生部分写(损坏),进而导致MySQL Server无法正常启动

*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InnoDB引入了doublewrite特性,doublewrite用来做什么的呢?当有数据需要写入数据文件时(即刷脏),先写入doublewrite(MySQL 8.0.20版本之前,doublewrite位于共享表空间ibdata1中,8.0.20版本开始,使用独立的文件存储,且支持多个文件,但文件的最大数量是buffer pool instance的2倍,即每个buffer pool instance有2个doublewrite文件),每次1MB连续写入,数据页写入doublewrite成功之后,再将数据页写入到数据文件中,这样一来,如果发生意外导致数据页发生损坏,则在数据库执行Crash Recovery期间,会尝试从doublewrite中找到发生损坏的页进行覆盖修复,修复之后即可正常启动MySQL Server(注:Redo虽然能够支持数据恢复,但它记录的是数据页的增量修改内容,并不是记录的完整的数据页,但doublewrite中的数据页是完整的,所以,可以使用doublewrite中的完整数据页恢复损坏的数据页,然后就能够正常应用Redo)

* doublewrite分成2个部分,内存中有2M的doublewrite buffer,磁盘文件中也有2个1M的连续doublewrite空间,引入doublewrite之后的数据写入简单示意图如下,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脏数据要成功写入到数据文件中,需要写2次磁盘(一次写入到doublewrite中,一次写入到数据文件中)

  • 计算存储支持原子写,对数据库的收益是什么呢?

* 既然存储支持硬件级别的原子写,那么,也就是说,数据库层面的doublewrite特性就可以关掉了,关掉之后,脏数据写入到数据文件只需要一次写磁盘即可,从而节省了一半的刷脏流量。即,在能保证数据页不发生部分写的情况下,直接就能缓解存储吞吐能力不足的燃眉之急!

  • 第二个重要的特性:数据透明压缩/解压
  • 数据库为何需要压缩/解压?

* 简单来说,就是在数据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大幅度节省存储成本,降低存储的TCO

  • 什么是数据透明压缩/解压?我们可以从目前几种主流的压缩/解压方式的角度着手来理解

* 软压缩/解压(即CPU压缩):如下图所示,依赖主机CPU执行压缩与解压运算,存在大量数据复制且复制链路长,且压缩与解压运算逻辑需要应用程序自行实现与控制

* 硬件压缩/解压(压缩卡):如下图所示,依赖占用PCI插槽的专用压缩卡执行压缩与解压运算,虽然释放了主机CPU资源,但仍然需要在主机内存与压缩卡之间大量拷贝数据,占用大量的主机带宽资源

* 透明压缩/解压:如下图所示,压缩/解压的运算工作,直接由存储卡上集成的计算单元执行,对应用完全透明,数据的压缩与解压完全是在盘内执行,释放主机CPU资源的同时,也释放了主机带宽资源,也不需要在主机内存与压缩卡之间大量拷贝数据(零拷贝),而且,扩展存储卡时可同时扩展压缩/解压的计算单元,能够同时实现并行的压缩/解压运算

  • 计算存储支持透明的压缩/解压,对数据库的收益是什么呢?

* 在对应用透明、不占用主机任何资源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存储成本

* 在存储卡的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数据是经过压缩的,因此,大幅度减少存储数据量,对于固态存储元器件来讲,就意味着可以大幅度降低写放大,而写放大的降低能够让固态存储元器件最大化地发挥性能优势,降低IO响应延迟。因此,对于数据库来说,在实现了数据压缩的情况下,能够不影响性能,甚至性能还能有一定提高(尤其是MySQL数据库,在数据量达到一定大小之后,随着压缩比的提升,使用计算存储的透明压缩 + 关闭doublewrite,在某些场景下性能甚至有大幅度的提高)

* 因为压缩功能使得binlog占用物理空间减少,从而也降低因为存储空间不足,清理binlog的频率,同时,由于压缩/解压功能是在盘内进行(写入数据时先由盘内的计算算元进行压缩,然后再存入存储单元;读取时先从存储单元中读取,然后再由盘内的计算单元进行解压),也进一步降低了对存储设备的吞吐带宽的占用

* InnoDB的Buffer Pool主要是用于减少IO操作的,读写IO响应延迟的降低,意味着对主机内存的依赖也就随之减少,也就是说,InnoDB的Buffer Pool可以设置得更小,也就是说,可以进一步释放主机的内存资源,将其更多地用于处理用户的连接请求

  • 第三个重要的特性:计算下推到存储(当然,不同业务需要下推的计算逻辑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不通用的计算逻辑下推,可能需要联合研发)
  • 数据库为何需要将计算下推到存储?

* 生产环境中实际的查询类型,非等值查询(如:非唯一索引查询、联结表查询等)往往占比较高,而这些查询(尤其是查询条件涉及到多列时),在没有类似MySQL的ICP特性支持的情况下,从存储引擎读取的数据量往往会超过它们真实需要的数据量(例如:满足所有查询条件的数据可能只有10行,而实际上从存储引擎读取的数据量是100行),这是因为MySQL在执行查询时,会选择一个条件列在存储引擎中做数据的检索,将检索到的数据返回到MySQL Server,再用其余的条件列做数据过滤,过滤出满足所有条件的数据,然后再返回给客户端。这个过程中,被过滤掉的数据,其实是一种浪费,如果使用了类似MySQL ICP的特性,则可以将所有的条件列都下推到存储引擎层,直接返回满足所有条件列的数据,就不需要读取不满足所有条件的数据了。

* 虽然MySQL ICP的特性,能够避免从存储引擎读取的不必要的数据,但是,存储引擎层的过滤计算也仍然需要消耗主机CPU资源,能不能够将计算量进一步下推到存储设备呢?能!

  • 什么是计算下推到存储?下面用三个图简单说明计算下推到存储的实现逻辑

* 假设某个存在多个条件列的查询(注:这里假设多个条件列都是索引列,下不赘述),在没有类似MySQL ICP特性支持的情况下,查询执行的流程大致如下图(注意红色字体,下不赘述)。假设查询能够使用到多列索引,则会先使用索引顺序的第一个列进行数据检索(检索列),从存储引擎获取数据,然后,在MySQL Server层使用其余的条件列(过滤列),过滤出满足所有条件的数据

* 如果上述查询,有类似MySQL ICP特性支持的情况下,那么查询就能够避免从存储引擎中读取不满足所有条件的数据了,如下图,将所有的条件列(必须是索引列)都下推到存储引擎层,只读取匹配所有条件列的数据,就不再需要在MySQL Server层做数据过滤了

* 计算下推到存储设备,指的就是在类似MySQL ICP的特性上进一步优化,将计算逻辑下推到存储设备上,进一步释放主机CPU资源和主机的带宽资源,如下图

  • 计算存储支持将计算下推到存储设备,对数据库的收益是什么呢?

*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想,将类似MySQL ICP的计算下推到存储设备上的收益是什么已经无需多言!如果能够将更多的计算逻辑下推到存储设备,那么,必然能够进一步释放主机的CPU、带宽,甚至是内存资源,让主机的资源能够更多地用于接受与处理用户的业务请求,从而进一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3、对计算存储的未来展望

  • 计算存储的诸多优良的特性,使得它能够系统性地一次性缓解、解决多个数据库的瓶颈与痛点,而不是像传统方法那样,费时费力费财不说、还常常是顾此失彼
  • 虽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不使用计算存储,也肯定还有其他多种多样的解决方式,但我们也要看具体是如何解决的,如果有近一点的大路,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
  • 个人认为计算存储,是数据库领域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方向,当然,并不是说用了计算存储就可以一劳永逸,但至少,你的数据量没有达到计算存储都吃不消的地步时,就可以或多或少避开或者延缓上文中提到的一些瓶颈与痛点。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对于单台服务器的TCO成本下降可能不痛不痒,但如果你的服务器规模较大,能够节省的成本不可小觑哦!
  • 至于以后,计算存储能发展成什么样,天知道,但我想,来自底层可通用的技术突破,比起在应用层做一些难以通用的技术改造更加合算,因此,我相信只要有强烈的需求存在,就必然有勇夫会持续去突破!
  • PS:以上内容,是根据一些已公开发表的文章整理得出(详见文末的链接),需要详细了解的读者,请移驾文末的参考链接,其中包括了更多的细节说明和完备的性能测试数据,希望在大家的数据库之旅的路上,本文能够对大家或多或少有所帮助!

4、参考链接

  • Percona 博客中关于ScaleFlux CSD 2000(一款来自ScaleFlux的高性能计算存储产品)的介绍:https://www.percona.com/blog/2020/08/06/how-can-scaleflux-handle-mysql-workload/技术白皮书(包含更多的CSD 2000的测试结论和数据):https://learn.percona.com/hubfs/Collateral/Whitepapers/Testing-the-Value-of-ScaleFlux.pdf
  • 微信公众号"yangyidba"中的"翻译|MySQL 基于ScaleFlux SSD性能测试":https://mp.weixin.qq.com/s/MNBNKlxiBBXGSOyzm5HGdQ
  • 微信公众号"老叶茶馆"中的"可计算存储:数据压缩和数据库计算下推":https://mp.weixin.qq.com/s/iAg64XNrrZxRCLdlRJjFCQ
  • 微信公众号"ScaleFlux"中的"可计算存储: 透明压缩,数据库IO模型和SSD寿命":https://mp.weixin.qq.com/s/jh4JzyXSGhxldT01paCPvw
  • 微信公众号"SSDFans"中的"太强大了!NVMe SSD变身内存":https://mp.weixin.qq.com/s/niZmq170l4HDnfyw0rmRFg
  • MariaDB 中关于实现自动原子写的介绍:https://mariadb.com/kb/en/atomic-write-support/
    • https://mariadb.com/kb/en/mariadb-1055-changelog/

作者介绍:

罗小波@ScaleFlux,《千金良方——MySQL性能优化金字塔法则》作者之一。

熟悉MySQL体系结构,擅长数据库的整体调优,喜好专研开源技术,并热衷于开源技术的推广,在线上线下做过多次公开的数据库专题分享,发表过近100篇数据库相关的研究文章。

全文完。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9-14,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老叶茶馆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1、数据库系统中典型的瓶颈与痛点有哪些?
    • 1.1. 单台数据库服务器存储能力不足
      • 1.2. 数据库服务器内存不足
        • 1.3. 单个事务过大导致查询性能低下
          • 1.4. 并发查询数过高导致数据库实例负载过高
          • 2、计算存储是如何解决数据库的瓶颈与痛点的?
          • 3、对计算存储的未来展望
          • 4、参考链接
          相关产品与服务
          对象存储
          对象存储(Cloud Object Storage,COS)是由腾讯云推出的无目录层次结构、无数据格式限制,可容纳海量数据且支持 HTTP/HTTPS 协议访问的分布式存储服务。腾讯云 COS 的存储桶空间无容量上限,无需分区管理,适用于 CDN 数据分发、数据万象处理或大数据计算与分析的数据湖等多种场景。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