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深入理解HDFS 一

深入理解HDFS 一

作者头像
soundhearer
发布2020-10-29 16:23:53
8190
发布2020-10-29 16:23:53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数据湖数据湖

Hadoop的发展至今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了,其核心设计HDFS和MapReduce,分别解决了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这两个问题。

Hadoop的大版本分为Hadoop1,hadoop2和hadoop3,其中Hadoop2是Hadoop的发展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版本,我们的生产环境也是基于Hadoop2.7.0,因此我们的重点将会关注hadoop2.7。

下面我们从HDFS的架构演进来分析以下三个问题:

  1. HDFS如何解决单点故障问题
  2. HDFS如何解决内存受限问题
  3. HDFS解决如何支撑亿级流量

HDFS1架构

我们首先来看HDFS1的架构:

HDFS1是一个主从架构,主节点只有一个NameNode,从节点多个DataNode

NameNode

1.NameNode主要是用来保存HDFS的元数据信息,比如命名空间信息,块信息等。当它运行的时候,这些信息是存在内存中的。但是这些信息也可以持久化到磁盘上。

上面的这张图片展示了NameNode怎么把元数据保存到磁盘上的。这里有两个不同的文件:

1.fsimage - 它是在NameNode启动时对整个文件系统的快照2.edit logs - 它是在NameNode启动后,对文件系统的改动序列

只有在NameNode重启时,edit logs才会合并到fsimage文件中,从而得到一个文件系统的最新快照。但是在产品集群中NameNode是很少重启的,这也意味着当NameNode运行了很长时间后,edit logs文件会变得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下面一些问题:

1.edit logs文件会变的很大,怎么去管理这个文件是一个挑战。2.NameNode的重启会花费很长时间,因为有很多改动[笔者注:在edit logs中]要合并到fsimage文件上。3.如果NameNode挂掉了,那我们就丢失了很多改动因为此时的fsimage文件非常旧。[笔者注: 笔者认为在这个情况下丢失的改动不会很多, 因为丢失的改动应该是还在内存中但是没有写到edit logs的这部分。]

因此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个易于管理的机制来帮助我们减小edit logs文件的大小和得到一个最新的fsimage文件,这样也会减小在NameNode上的压力。这跟Windows的恢复点是非常像的,Windows的恢复点机制允许我们对OS进行快照,这样当系统发生问题时,我们能够回滚到最新的一次恢复点上。

现在我们明白了NameNode的功能和所面临的挑战 - 保持文件系统最新的元数据。那么,这些跟Secondary NameNode又有什么关系呢?

SecondaryNameNode

SecondaryNameNode的命令有点让人误解,它并不是NameNode的备用节点

SecondaryNameNode就是来帮助解决上述问题的,它的职责是合并NameNode的edit logs到fsimage文件中。

SecondaryNameNode有两个作用,一是镜像备份,二是日志与镜像的定期合并。两个过程同时进行,称为checkpoint. 镜像备份的作用:备份fsimage(fsimage是元数据发送检查点时写入文件);日志与镜像的定期合并的作用:将Namenode中edits日志和fsimage合并,防止(如果Namenode节点故障,namenode下次启动的时候,会把fsimage加载到内存中,应用edit log,edit log往往很大,导致操作往往很耗时。)

Secondarynamenode工作原理

上面的图片展示了Secondary NameNode是怎么工作的。

1.首先,它定时到NameNode去获取edit logs,并更新到fsimage上。[笔者注:Secondary NameNode自己的fsimage]2.一旦它有了新的fsimage文件,它将其拷贝回NameNode中。3.NameNode在下次重启时会使用这个新的fsimage文件,从而减少重启的时间。

Secondary NameNode的整个目的是在HDFS中提供一个检查点。它只是NameNode的一个助手节点。这也是它在社区内被认为是检查点节点的原因。

现在,我们明白了Secondary NameNode所做的不过是在文件系统中设置一个检查点来帮助NameNode更好的工作。它不是要取代掉NameNode也不是NameNode的备份。所以从现在起,让我们养成一个习惯,称呼它为检查点节点吧。

相关配置文件

core-site.xml:这里有2个参数可配置,但一般来说我们不做修改。fs.checkpoint.period表示多长时间记录一次hdfs的镜像。默认是1小时。fs.checkpoint.size表示一次记录多大的size,默认64M。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property><name>fs.checkpoint.period</name><value>3600</value><description>The number of seconds between two periodic checkpoints.</description></property> <property><name>fs.checkpoint.size</name><value>67108864</value><description>The size of the current edit log (in bytes) that triggersa periodic checkpoint even if the fs.checkpoint.period hasn’t expired.</description></property>

镜像备份的周期时间是可以修改的,如果不想一个小时备份一次,可以改的时间短点。core-site.xml中的fs.checkpoint.period值

DataNode

存储数据,把上传的数据划分固定大小的文件块(Hadoop1,默认是64M)

为了保证数据安全,每个文件块默认都有三个副本

HDFS的架构缺陷

从HDFS 1架构来看,HDFS只有一个NameNode,存在单点故障,一旦NameNode挂掉,整个集群便无法正常提供服务;单个节点NameNode面对巨大数据量和流量洪峰时,其内存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我们在HDFS 2中将要解决的就是单点故障和内存受限这两个问题。

QJM方案实现HDFS HA

HDFS HA架构图

QJM原理

1. 用2N+1台JN存储editLog,每次写数据操作有大多数(N+1)返回成功时即认为该次写成功,数据不会丢失了。当然这个算法所能容忍的是最多有N台机器挂掉,如果多于N台挂掉,这个算法就失效了。这个原理是基于Paxos算法。

2. 在HA架构里面SecondaryNameNode这个冷备角色已经不存在了,为了保持standby NN时时的与主Active NN的元数据保持一致,他们之间交互通过一系列守护的轻量级进程JournalNode。任何修改操作在 Active NN上执行时,JN进程同时也会记录修改log到至少半数以上的JN中,这时 Standby NN 监测到JN 里面的同步log发生变化了会读取 JN 里面的修改log,然后同步到自己的的目录镜像树里面,当发生故障时,Active的 NN 挂掉后,Standby NN 会在它成为Active NN 前,读取所有的JN里面的修改日志,这样就能高可靠的保证与挂掉的NN的目录镜像树一致,然后无缝的接替它的职责,维护来自客户端请求,从而达到一个高可用的目的

3. 只有一个NameNode对外提供服务

ZKFC

ZKFC可以实现active namenode和 standby namenode的自动切换

•Hadoop提供了ZKFailoverController角色,部署在每个NameNode的节点上,作为一个deamon进程,包括三个组件:

•HealthMonitor: 监控NameNode是否处于unavailable或unhealthy状态。当前通过RPC调用NN相应的方法完成•ActiveStandbyElector: 管理和监控自己在ZK中的状态•ZKFailoverController:它订阅HealthMonitor和ActiveStandbyElector的事件,并管理NameNode的状态

•健康监测:周期性的向它监控的NN发送健康探测命令,从而来确定某个NameNode是否处于健康状态,如果机器宕机,心跳失败,那么zkfc就会标记它处于一个不健康的状态•会话管理:如果NN是健康的,zkfc就会在zookeeper中保持一个打开的会话,如果NameNode同时还是Active状态的,那么zkfc还会在Zookeeper中占有一个类型为短暂类型的znode, 当这个NN挂掉时,这个znode将会被删除,然后备用的NN,将会得到这把锁,升级为主NN,同时标记状态为Active•当宕机的NN新启动时,它会再次注册zookeper,发现已经有znode锁了,便会自动变为Standby状态,如此往复循环,保证高可靠,需要注意,目前仅仅支持最多配置2个NN•master选举:如上所述,通过在zookeeper中维持一个短暂类型的znode,来实现抢占式的锁机制,从而判断那个NameNode为Active状态

建议

200以下节点 三个Journal Node

200以上 五个Journal Node

CDH中如何操作HDFS HA

未启动HA时,NameNode和SecondaryNameNode分布在不同的节点

启动HA

JouralNode主机选择,一般与Zookeeper节点一致即可(至少3个且为奇数)

可以看到Failover Controller分别安装在了主备NameNode节点

可以手动故障转移和禁用HDFS HA

HDFS联邦

HDFS联邦架构图

原理

为了水平扩展名称服务,Federation使用多组独立的Namenodes/Namespaces。所有的Namenodes是联邦的,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相互独立且不需要互相协调,各自分工,管理自己的区域。Datanode被用作通用的数据块存储设备,每个DataNode要向集群中所有的Namenode注册,且周期性的向所有Namenode发送心跳和块报告,并执行来自所有Namenode的命令。

Federation架构与单组Namenode架构相比,主要是Namespace被拆分成了多个独立的部分,分别由独立的Namenode进行管理。

•Block Pool(块池)

•Block Pool允许一个命名空间在不通知其他命名空间的情况下为一个新的block创建Block ID。同时一个Namenode失效不会影响其下Datanode为其他Namenode服务。•每个Block Pool内部自治,也就是说各自管理各自的block,不会与其他Block Pool交流。一个Namenode挂掉了,不会影响其他NameNode。•当DN与NN建立联系并开始会话后自动建立Block Pool。每个block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这个标识我们称之为扩展块ID,在HDFS集群之间都是惟一的,为以后集群归并创造了条件。•DN中的数据结构都通过块池ID索引,即DN中的BlockMap,storage等都通过BPID索引。•某个NN上的NameSpace和它对应的Block Pool一起被称为NameSpace Volume。它是管理的基本单位。当一个NN/NS被删除后,其所有DN上对应的Block Pool也会被删除。当集群升级时,每个NameSpace Volume作为一个基本单元进行升级。

•ClusterID

增加一个新的ClusterID来标识在集群中所有的节点。当一个Namenode

被格式化的时候,这个标识被指定或自动生成,这个ID会用于格式化集群中的其它Namenode。

优点:

•Namespace的可扩展性

HDFS的水平扩展,但是命名空间不能扩展,通过在集群中增加Namenode来扩展Namespace,以达到大规模部署或者解决有很多小文件的情况。

•Performance(性能)

在之前的框架中,单个Namenode文件系统的吞吐量是有限制的,增加更多的Namenode能增大文件系统读写操作的吞吐量。

•Isolation(隔离)

一个单一的Namenode不能对多用户环境进行隔离,一个实验性的应用程序会加大Namenode的负载,减慢关键的生产应用程序,在多个Namenode情况下,不同类型的程序和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Namespace来进行隔离。

缺点:

•交叉访问问题

由于Namespace被拆分成多个,且互相独立,一个文件路径只允许存在一个Namespace中。如果应用程序要访问多个文件路径,那么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交叉访问Namespace的情况。比如MR、Spark任务,都会存在此类问题。

•管理性问题

启用Federation后,HDFS很多管理命令都会失效,比如“hdfs dfsadmin、hdfs fsck”等,除此之外,“hdfs dfs cp/mv”命令同样失效,如果要在不同Namespace间拷贝或移动数据,需要使用distcp命令,指定绝对路径。

CM中也可以添加Nameservice,形成HDFS联邦

由于集群为测试集群,只有三个节点,这里不做federation的演示了。

HDFS3

HDFS3中HA方案支持多个NameNode,另外引入纠删码技术,这些我们会在另外的文章讨论。

HDFS如何支撑亿级流量

因为NameNode管理了元数据,用户所有的操作请求都会发送到NameNode,大一点的平台一天需要运行几十万,几百万的任务。一个任务就会有很多个请求,这些所有的请求都打到NameNode这儿,对于NameNode来说这就是亿级的流量,那么NameNode是如何支撑亿级流量的呢?

首先我们来简单地看一下HDFS的一个核心设计要点:

NameNode将数据从内存写到磁盘的过程采用分段加锁和双缓存方案,用空间换取时间,达到高性能要求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HDFS的源码,深入分析这个过程。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10-1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数据湖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HDFS1架构
    • NameNode
      • SecondaryNameNode
        • DataNode
        • HDFS的架构缺陷
        • QJM方案实现HDFS HA
          • HDFS HA架构图
            • QJM原理
              • ZKFC
                • 建议
                  • CDH中如何操作HDFS HA
                  • HDFS联邦
                    • HDFS联邦架构图
                      • 原理
                        • 优点:
                          • 缺点:
                            • CM中也可以添加Nameservice,形成HDFS联邦
                            • HDFS3
                            • HDFS如何支撑亿级流量
                            相关产品与服务
                            大数据
                            全栈大数据产品,面向海量数据场景,帮助您 “智理无数,心中有数”!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