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缺货涨价行情下,国产替代真的那么香吗?

缺货涨价行情下,国产替代真的那么香吗?

作者头像
AI 电堂
发布2021-01-22 10:31:41
9791
发布2021-01-22 10:31:41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AI电堂AI电堂

导语

2020年是标准的半导体大年,国家政策的高度利好,股市与投资者的热捧,再加上很多国产项目的确在扎实前进,已经或者准备奔向科创板IPO,努力达成企业发展的“成人礼”。2020年第四季度,又上演涨价大戏,半导体产业全供应链吃紧,芯片缺货声此消彼长,各芯片大厂纷纷发布涨价函。这样形容市场行情不为过,如果科技行业也有热搜,IC缺货涨价肯定排第一。

这波缺货涨价行情领涨的是STM32F103,刷爆朋友圈后,热词“国产替代”又被祭出,不仅型号汇总出炉,更有替代方案直播,引用几篇高阅读量的微信文章标题,就知道STM32被黑红。

可是,全行业产能趋紧的情况下,“国产替代”真的那么香吗?会拉跨吗?

冰火两重天的2020

2020年,全球制造业遭受新冠疫情重创,但疫情中各国经济复苏并不同步。中国在控制住疫情之后迅速实现了复工复产,凭借国内制造产业链的完整表现出极强的韧性和强悍生命力;而不少其他国家疫情不断反复,近期更有加速反弹的苗头,部分国家工厂被迫停产,生产链出现断裂,市场供应只能通过进口来解决,国际市场对中国贸易的依赖度有所加强,全球制造业有向中国回流的趋势,比如印度、越南等国家的部分外贸订单不断向中国转移。

对于电子产品制造企业而言,2020年经历了一轮“过山车”式的行情。上半年,电子产品制造企业想方设法复工复产,复产之后,没有订单,整个半导体供应链均对市场持悲观保守态度,芯片原厂及其上游供货商,如晶圆厂、封测厂、原材料供货商等普遍调低产能,以应对2020年激流涌动的市场不确定性。而到6月之后,因“新基建”经济刺激政策出台,与5G相关应用激增,“宅经济”带来的笔记本电脑、小家电等需求,好似为行业注入强心针,让电子制造业快速恢复,空置产能迅速消化,新订单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

下半年,在外贸订单回流至中国的推动下,国内制造业的产能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2020年中国外贸远超年初预期,逆势中创下历史最好记录,其中电子行业表现尤为突出,反映“宅经济”产品需求的笔记本电脑、手机、家用电器大幅增长,出口爆发,尤其是小家电产品频频爆单。据海关总署相关数据,2020年我国出口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家用电器合计增长了22.1%,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3个百分点。

进入第四季度以来,8英寸晶圆代工产能紧缺,缺货与涨价好似双胞胎的存在,各芯片原厂开始调涨报价,MCU、MOS、TDDI、闪存、面板等电子元器件进入了愈演愈烈的涨价模式。台系台积电、联电、世界先进、力积电等晶圆代工厂订单满产,2021年上半年先进制程及成熟制程产能已被客户全部预订一空。国内中芯国际着手进行大规模扩产以应对这波缺货行情;华润微、华虹半导体等厂商均表示8寸晶圆产线全部满负荷运行。

此时,国内市场对电子元器件的交货产生恐慌,贸易商坐地起价,市场挤兑抢购现象出现。领涨的STM32微控制器,某些热门型号涨幅一度达到400%,并且交期长达4-6个月。但芯片因工艺复杂、生产环节多,原厂及代工厂不具备快速调整产能的能力,加之上游晶圆也吃紧,整个产业的产能调整弹性缺乏。

▲ ST部分热门型号涨幅

当我们谈缺货时,

我们应该先了解半导体供应链

芯片行业因其产品工艺的不同和分化,芯片原厂严格按照客户的订单来生产制造,即先下单再制造。在芯片销售过程中,通常将销售订单分为两大类:一是Demand Creation,指客户新业务带来的销售订单,反映了新项目或者新客户的需求,原厂及其代理商会在业务开发过程中,提供样片、参考设计等,直至达成Design-win,最后为客户提供批量供货;二是Order fulfillment,即已有业务供货的正常延续。交货周期是根据订单时间进行排产。

原厂内部通常将客户划分为战略客户(Strategy Partners)、大客户(Key Accounts)、中小客户(Small & Medium Business),战略客户采取直供方式,传统代理商及增值分销商负责支持大客户及中小客户。在芯片的流通过程中,由于最终客户的订单变化,Demand Creation和Order fulfillment订单中都可能会有部分产品流向现货商和贸易商,实质就是批发转零售、从期货订单转为现货市场的过程。

▲ IC供应链流通图

芯片原厂对于现货市场的管理,一直难以做到管理有度。一方面希望产品有一定的流通性,这可以反映市场对产品的认可度和应用面的广泛性;另一方面,由于与现货商和贸易商不存在合约关系,渠道管理难度大、成本高,价格和假货是痛点。

缺货行情是现货市场最期望看到的场景,简直就是爆炒爆赚的天赐良机,2020年第三季度末缺货迹象一出,STM32热门型号便进入高歌猛进的涨价模式,一天一价,一料难求。

灵魂拷问:整个市场,谁在割韭菜?

ST官方在2020年12月21日对外发布涨价函:“受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影响,ST所需的很多原材料供应困难,导致成本提升,加之上游供应商给出的商业条款愈加苛刻。鉴于此,ST决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提高所有产品线价格”。

▲ ST 2020年12月21官方涨价函

函中还提到,“当前ST的所有产品线需求庞大,将按照客户已确认的订单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分配产能,以确保产线运行效率最大化。”

依据2021年1月的产品可见度来看,ST自2021年1月1日起官方涨幅在5-10%左右。除STM32 F0/F1系列需要联系ST销售或分销商外,ST MCU其他系列的常规订货交期延长至20-26周。目前正在产线上生产的产品,是去年Q3和Q4下单预定,如果现在下订单,要从原材料开始准备,导致供货周期拉长,而订单取消(CNR)的窗口期仍为6周,这意味着用户在交货前的6周内不得取消订单;改变交期(Re-sch)的窗口期为4周,即用户在出货前的4周内不能改交期。当然,眼前芯片紧俏的行情,不会有客户主动要求更改和取消订单。

▲ ST MCU2020年12月份官方交期图

显而易见,5-10%左右的STM32原厂涨幅,原厂无意也没有赚到市场价格的暴涨。从特别渠道了解到,ST涨价是为了弥补公司为扩大产能,短期内增加支出、购买设备。希望ST能够在短期内解决产能问题,让众多中小客户能够正常购买到产品。

那么,是谁在坐地起价?非理性涨价潮下,谁在割韭菜?

答案是,手上有现货的供货商

  • 居奇囤货的现货商

捂货不出,高位出货,为最大收益者。常年炒ST MCU的现货商,平日便是大量吃货,走量冲流水。当看到缺货预期时,不仅捂货不出,更是伺机扫货,各大庄家互打配合逐步抬高市场价格。

  • 极少数暗箱操作的有分货权的人

缺货时原厂按照客户重要性分货给代理商,代理商拿到分货额度后会再次根据客户实际需求做二次调整,势必会导致一部分分货流通到市场,拿到这部分货源的,就等于股票市场获得打新股的额度。虽然,二次分配中流通到市场上的现货极其有限,但在市场恐慌状态下,也会推高价格。

  • 家里有粮的终端客户

有些方案商和小客户,在缺货前备的一些库存没有消耗完,甚至之前仓库中的2-3年死库存,在不可控的涨价潮中,也涌进市场,高位出货STM32。

为什么STM32是非理性涨价潮中的小甜甜

微控制器是电子产品中最为通用的关键元器件之一,而一款微控制器是否可被广泛应用,取决于三个要素:产品可靠,产能稳定,以及软件生态

STM32微控制器从2007年上市以来,十几年已经出货几十亿颗,服务全球超过10万用户,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约50%,会使用STM32单片机也基本成为电子工程师的标配职业技能。

▲ 某招聘网站职位,直接将STM32作为职位关键词

STM32系列的风靡全国,究其缘由:

  • 产品性能接近市场需求,价格亲民(未遭遇涨价行情时);
  • 丰富完善的软件生态,直接拉低了工程师的入门门槛;进门后再看,使用CubeMX可以自动生成代码,发现开发Cortex-M内核并不难,有种柳暗花明的感觉;
  • ST原厂着力打造生态链,无论是针对电机应用、连云上网,还是GUI设计开发、嵌入式AI应用,物联网安全等应用难点,ST通过产品生态解决了大部分客户的痛点和难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IDH公司。

现在的高科技企业,喜欢用护城河来表达产品的市场权力。STM32的护城河就是有序规划且极其完善的产品系列和软硬件生态。

倾15年之力打造的STM32生态系统,唯一标杆就是好用易用,为产品带来了极强的市场吸附能力。

STM32也曾经历过缺货波动,回想2015年Q4 平衡车和打印机市场,STM32F103RCT6缺货涨价成就了兆易创新MCU。彼时因为STM32亚太区后端封测代工厂日月光从上海迁至江阴,造成供货紧张。

自2010年,作为老牌IDM厂商,ST布局“双产线”策略,即芯片产品的前端制造和后端封测,通过自有晶圆厂和外部代工厂“双产线”生产,互为备份,从而保证交期。2016年后,双产线策略对冲了很多供货紧张问题。

全行业产能紧张的形势下,

国产替代能解决出货问题吗?

STM32通过其产品能力,向市场证明了一件事:Cortex-M系列MCU市场用量巨大。巨大的市场是新产品的温床,随之涌入大批国产MCU企业。

国内半导体企业的底层逻辑是:作为处理器厂家,内核统一来自于ARM公司,那么剩下的差异就在存储和外设功能,大大降低了芯片设计门槛,加上国内资本向集成电路的聚焦,ARM Cortex系列成为国内半导体厂商的突破口。

灵魂拷问:“国产替代”真的像对酒当歌,喊喊就来了?

当市场爆棚,涨价和缺货貌似都是主流品牌的大考,终端用户纷纷改应用方案,以期不至于吊死在一棵树上,就如当年死于人祸的ATMEL。可2020年Q4开始的缺货涨价行情,是由晶圆供货紧张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对半导体产业链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问题一:全产业链供货紧张,是IDM还是Fabless更能保证供货安全?

欧洲半导体业“三驾马车”近日均被推向缺货舆论风口,不仅是MCU缺货,还有汽车芯片。而这三家企业,ST、Infineon和NXP都是老牌IDM(Integrated Design Manufacturer),不仅有设计能力,还自有前端晶圆和后端封测产能。

而国产MCU厂商,兆易创新、灵动微、华大、航顺、芯海、中微、雅特力、杰发、敏矽微、极海等,多为Fabless厂商,换句话说,就是没有自有产能。在这次缺货潮中,最被热议的国产品牌是兆易创新和灵动微。为兆易创新提供生产制造服务的是台系代工厂联电(UMC),与台积电一样,产能被5G电源产品挤占,产能扩容需要时间,而兆易创新的MCU因STM32缺货的连锁反应,很多系列目前出现供货缺口,也加入涨价阵营;为灵动微提供代工服务的是华宏半导体,其三座8英寸晶圆厂的产能自2020年Q4持续满载,而灵动微在Q4未下生产订单,也就是说,STM32缺货带来的国产替代订单,实质是灵动微的库存出清。库存出清后,供货靠什么维系?

工程师们因为缺货而改方案,改完后供货的保证,是IDM与Fabless的对比,谁更安全,答案显而易见。

问题二:P2P替换的背后,产品生态有解吗?

国产通用MCU厂家在阐明自家产品成熟时,很喜欢用“P2P替换STM32”来描述。能够做到P2P替换,是因为高相似度的模仿。缺货的时候,硬件的直接替代可以为客户节省大量的宝贵时间,但没有自建软件库,没有嵌入式软件支撑,难道让客户长期用被模仿对象的软件生态?那么,国产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又在哪里?

问题三:国产基于arm Cortex内核的通用MCU,可靠性和稳定性如何?模拟外设的一致性能做好吗?

集成度越来越高的MCU本就是一个系统级芯片,包含嵌入式存储器,数字和逻辑的内核和总线,还有外设。与模拟外设相比,数字部分相对容易设计易集成,模拟IP更容易受到内部电特性和外部的干扰而影响其性能;在大批量生产中,模拟外设的一致性不易得到保证,这点非常依赖设计人员的经验。在国产替代产品中,由于模拟外设的一致性不能得到保证,导致产品不可靠,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运行;更有离谱的操作是当特定外设工作不可靠,厂商通过赠送一颗分立器件来弥补这个缺陷!如此这般的产品性能,用户只有在不得已时用国产货临时替代,并不会持续使用。

综上,明里暗里强调“国产替代”,不如好好做研发,好好做产品,拓宽产品生态。

结语

半导体博弈是人类工业与商业的双顶峰,要是能弯道超车早就超了。但我们有肯定的答案是,国产化是未来,不仅仅是替代。在未来还没来,或者说不确定何时能来时,我们期待国产芯片的生态加速完善、更多的制造业项目落地甚至开工。亦或国际局势微调后,更多值得期待的半导体国际合作项目,以灵活奇妙的方式落地中国。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1-01-1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AI电堂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灵魂拷问:整个市场,谁在割韭菜?
  • 那么,是谁在坐地起价?非理性涨价潮下,谁在割韭菜?
  • 灵魂拷问:“国产替代”真的像对酒当歌,喊喊就来了?
相关产品与服务
云直播
云直播(Cloud Streaming Services,CSS)为您提供极速、稳定、专业的云端直播处理服务,根据业务的不同直播场景需求,云直播提供了标准直播、快直播、云导播台三种服务,分别针对大规模实时观看、超低延时直播、便捷云端导播的场景,配合腾讯云视立方·直播 SDK,为您提供一站式的音视频直播解决方案。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