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把基础打牢了,将来就可以触类旁通,行行都可以写出精彩

把基础打牢了,将来就可以触类旁通,行行都可以写出精彩

作者头像
星尘的一个朋友
发布2021-03-23 10:29:31
4400
发布2021-03-23 10:29:31
举报

今天无意见看到一个新闻,标题是【李克强:不能让科研人员把精力花在填表上】。

说真的,看到这句话之后,完全是自己“被动”的打开这篇新闻,看过之后,感触良多。

下面是李总理的一段讲话内容:

让科研人员有自主权,很重要的是要让科研人员有经费使用的自主权,不能把科研人员宝贵的精力花在填表、评比等事务上,还是要让他们心无旁骛去搞研究,厚积才能薄发。讲到这里,我想对青年学生们说几句话,不管你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样的志向,一定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打牢基本功和培育创新能力是并行不悖的,树高千尺,营养还在根部。把基础打牢了,将来就可以触类旁通,行行都可以写出精彩。

前面的半段显然和我没有关系,但后半段内容。“讲到这里,我想对青年学生们说几句话,不管你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样的志向,一定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打牢基本功和培育创新能力是并行不悖的,树高千尺,营养还在根部。把基础打牢了,将来就可以触类旁通,行行都可以写出精彩。”

这就是自己心中一直坚持的原则得到了肯定那种心情,而且是总理的肯定。

我昨天还和朋友说:“最近我看到的文章都是创业的,你有没有发现,人们只会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内容?”

朋友说:“你想创业啦?” ,我说:“不想,不敢,哈哈哈”。

说回来学习这事,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软件开发人员,深知知识储备的重要性,但其实知识储备这件事就和总理说的完全一致,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样的志向都是完全需要的。

可现在的自己身边人就很有意思了,第一种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大佬(80之前还叫大牛,到了90这一辈变成大佬了),他们总是那么闪着光出现在你的认知中。是你的认知中。

第二种人是在跟随自己认知中大佬后面的,他们学着大佬消化出来的东西,这看起来很简单。也很容易。同时效果也很明显,但我却觉得这不是一个长久之计。这里的理解可以对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三种人就是求稳型的,这部分人希望工作及格即可,生活眼下得当且过。总之眼前看起来不会很累。

我是属于第二种人,也是自己觉得最危险的,甚至都不如第三种人。这就好比如果有一天你变成乞丐你连乞丐都不如,因为你甚至不知道如何乞讨。

面对这种危机跨过去的最好办法就是自驱力。自己能够给自己动力,形成良性循环。就像我们开发人员学技术一样,到最后一定是反哺的,不然就是现在行业流传的“内卷”。说白了也就是没有了创新的能力。

我自己学习一直都在学习别人的学习成果,比如看一些技术博客,在 B 站上看一些视频。但我渐渐的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开始背道而驰。

每次看文章的时候,我开始寻找文章的源头。比如我看到一个名词,云原生,我一定要找到这个词的来源,然后自己去了解,自己去找资料,自己去学习。而不是把文章从头到尾“划”一遍草草的写上几个留言“真不错”“xxx牛逼”“厉害了”等等这些对自己毫无收获的言论。当然,这里没有说价值是因为有些还是要做朋友的,因为这个圈子也有利用价值。看破没有什么不能说破的。

甚至有些文章会出现错误的验证导致错误的结论来误导更多的人(亲身经历,一个自称11年的开发经验,还是个大号,名字就不说了,毕竟这不是我此篇文章的目的)。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本来是分享出来帮助更多人的事情,变得不再那么纯粹了。或许建议大家看看更多权威官方的频道吧,至少他们不以此来赚取点击量。

我相信现在大多数人都是和我一样,是第二种人,希望我和各位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多溯源、能创新、能反哺。

最后用总理的话结个尾,“把基础打牢了,将来就可以触类旁通,行行都可以写出精彩。”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21-03-12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