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真空其实也可以传声

真空其实也可以传声

作者头像
云深无际
发布2021-04-14 10:50:27
9610
发布2021-04-14 10:50:27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云深之无迹云深之无迹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357553&do=blog&view=me&from=space

文章来自转载,链接附上,初读有种回到天年的味道,正文开始时: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在科学上尤为如此。

人们常看到这种现象:电磁波能在真空任意传播,但声波却不能。科学家也一直认为声波几乎不可能穿越真空。事实上这是个大误会。我们深入研究后发现,声波同样能穿越 真空传播。这一发现极具研究价值。

声波(Sound wave),是声源振动在媒介中的传播;是媒介粒子偏离平衡态的小扰动的传播。以往,物理学家对声波特征:周期、频率、干涉、衍射等研究很深刻。但对媒介中声波传播的精细过程研究太少。因此,极少有人了解声波穿越真空这一事实。

声波如何穿越真空?首先,从声波如何穿越空气开始。

空气,良好的声波媒介,但稀薄空气就不一样了。当空气稀薄到一定限度后,声波便无法再传播了。为什么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隐藏着复杂奥妙。

今天,我们就来探寻这个奥妙:稀薄空气为何无法传递声波?

原来,空气分子有两个重要属性:“分子力”和“真空间隙”。

1)分子力:压缩空气会遇到强阻力,这阻力就是空气分子间天然斥力——分子力。它是传递声波振动的纽带。没有分子力的帮助,声波根本无法传播。

2)真空间隙:实验得出,“气态空气体积”是超低温下“固体空气体积”的一千多倍,显然,常态空气的分子距离很大,分子之间存在着小真空。或者说,空气分子之间有较大的空隙——“真空间隙”。因为空气分子斥力,分子间无法直接接触,不能以分子碰撞传递声波振动,必须借助“分子力”,把振动从一个分子传到下个分子上,来实现分声波传递。因此,精细的声波传播过程分为两步:

一、声波振动穿越分子间“真空间隙”;

二、声波振动在每个分子上有短暂滞留、传递过程。

空气中的音速也分解为两部分:

其一,声波振动穿过“真空间隙”时的速度(这部分速度应为光速,因为分子力本质上是电荷力);

其二,声波在每个分子上滞留、传递时的速度。此速度由分子弹性决定。

决定音速的主要因素是分子弹性,弹性大,音速就大。所以,固体、液体中音速更大。我们终于发现:声波穿过了空气分子间的小“真空间隙”。

但是,声波为何不能穿过稀薄空气间更大“真空”呢?

最关键因素是:分子力变小了。当空气逐渐稀薄时,分子距离拉大,分子力变弱,已无法使声波振动跳过分子间隙。所以,空气的分子力,决定了声波只能穿越小真空。

假如:相距10米的两个分子间,仍能传递声波振动,那么声波就能穿越近似的真空了。

本文还有个重要目的:借声波穿越小真空的事实,更清新理解电磁波穿越真空真正原因。

声波被分子力限制,不能穿过稍大的真空就。电磁波为何不受限制呢?能穿越广阔真空呢?

电磁波的传播奥秘:事实上,电磁波有两种传播方式:有线电磁波(媒介传播)、无线电磁波(真空传播)。

1)有线电磁波(如闭路电视信号)

为了理解清晰,先做一个简单实验:

第一步:把线圈切割磁场一次,线圈自由电子便进退一次,并产生1赫兹电子振荡信号,用导线远距离输出后,输出导线的自由电子迅速传递振荡,于是,电子“进退”信号传遍整个电路。显然,电子成为传递振荡的媒介。

第二步:线圈切割磁场提高到50次/秒 ,即线圈电子“进退”频率50赫兹。同样,导线自由电子会把50赫兹的电子进退信号传递整个电路。

第三步:把导体內电子“进退”频率提高到1亿次/秒(只能用LC电磁振荡器产生了),同时在此信号上加载音频、视频信号,这就变成了有线电视信号了。

从实验可看出,有线电磁波传播与声波传播非常相似,声波以分子为媒介传递声源振动;而有线电磁波以电子为媒介传递电子振荡信号。而且,以电子为媒介有突出的优势:

一方面,电子质量极微小,因此,电子有超高的频率,且激发电子振荡所需能量极小。另一方面,电子间斥力却非常强大,例如:两个电子相距1mm,其斥力F=2.31×10(-22次方)牛顿(按库仑定律计算,计算略)。F能使电子产生2.5×10(8次方)m/s2的加速度。这个斥力对微小电子是惊人的。

2)无线电磁波(真空电磁波)传播过程:

在“LC电磁振动器”中,其电容极板上可轻松储存十万亿个电子,这十万亿个电子能对100公里外的导体电子产生2.3×10(-23次方)牛顿的斥力。这个斥力对导体中自由电子是很强的。因此,当电容极板上十万亿个电子高频振荡时,100公里外导体內自由电子就会共振,获得信号电流。电容极板电子振荡,带动100公里外导体自由电子共振。因此,电磁波也穿越了100公里的广阔真空。

目前,电磁波究竟是什么,科学上还没有令人信服结论,很多学者认为电磁波以光子传播,具有波粒二像性,这对于光来说还好理解,但无线电磁波能轻易拐弯,这就说不通了。电磁波还有待人们深入探索。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1-03-30,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云深之无迹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