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读后感》腾讯产品18讲-PART3

《读后感》腾讯产品18讲-PART3

作者头像
用户6021891
发布2021-04-26 09:51:51
9470
发布2021-04-26 09:51:51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万能的小草万能的小草

前面已经讲完“找-比-试”三步法中的“找”和“比”,想必已经学会了如何发现靠谱的需求,找到机会;也学会了面对纷繁复杂的内外部竞争环境,认清自己,确定产品的定位,制定周密长远的商业策略,最后将进入“找-比-试”三步法中的“试”——做好产品需求规划与管理,落地执行。

什么是需求规划?

如果把一款互联网产品比作一间大厦,那么需求就是这个大厦的每一砖每一瓦。试想一下,现在要开工搭建大厦了,从哪里着手?先搭什么?后搭什么?进度怎么控制?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过程,对于产品经理而言,就是需求规划的过程。

那怎样做好需求规划呢?核心在于回归到用户价值,围绕所定义的问题,展开三步法,步步为营,逐层构 。接下来,围绕这个三步法,一一展开介绍。

需求规划第一步:锚定目标

锚定目标是做需求规划的核心准则。在具体的产品场景里,需求千千万,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每来一波,你都需要做一次过滤和判断:做还是不做?做了会怎样?不做会怎样?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目标,就是你手上的筛子,滤 掉不该做或不该现在做的;再对留下的需求,按价值权重进行分类和排序。

既然目标这么重要,你肯定很想问,那目标究竟怎么定义呢? 这里还是要回归到你的产品本身,想清楚目标用户是谁、在什么场景下、要解决用户的什么问题,产品目标最终就是要把问题解决到极致

互联网产品的目标,一般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极致满足用户需求

在互联网产品的初生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充分解决核心用户群的问题,持续挖掘极致的用户体验。

互联网产品的第二类目标是——留住用户,落地生根

当产品能快速积累用户,接下来,怎样真正留住用户,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就要求产品团队能持续挖掘和快速满足用户的需求,让用户离不开产品,让产品真正站稳脚跟。

互联网产品的第三类目标是——巩固商业模式

很大一部分互联网产品是营收驱动型,比如QQ会员增值服务、腾讯广告等。因此,发现付费用户的增值服务需求,快速跟进满足,巩固商业模式,是这类产品的重要核心目标。这些产品在制定KPI时,会把收入目标拆解得很细,并围绕收入目标,来规划产品的总体需求节奏。因此,在保证核心用户体验的前提下,新增值服务上线、新广告位接入…..这 些能够直接拉动收入增长的需求,就会比某些一般功能性需求,具有更高的优先级。

互联网产品的第四类目标是——建设产品的影响力

当一款互联网产品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吸引并留住用户,产品就可以在影响力建设上发力了,放大品牌价值,让产品说话,让市场回响。这是一个更高阶的目标。

需求规划第二步:围绕目标,多角度判断需求价值

锚定目标后,就可以初步过滤掉许多与目标不太相关的需求。这一步称之为“粗筛”;那剩下的需求如何进行评估与筛选呢?就需要进到第二步:围绕目标,多角度判断需求的价值,也就是对每个需求进行价值评估,再次确定做还是不做,先做哪个,后做哪个。这个过程叫做“精筛”。一般会遵循“需求价值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排序。在实际工作中,情况往往复杂得多,需求价值的评估,通常是基于多个维度的。文章介绍两种常用而且快速的综合评估方法。

第一种需求价值评估方法——定性评估

定性评估,就是根据经验与常识,进行快速地主观判断,通常考虑三个维度就够:用户价值、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第二种需求价值评估方法——定量评估

并不是所有需求都能很简单轻松地根据经验定性分析出来啊。比如要PK同一个功能的两种实现方案,又该怎么做?这种情况,可以进行需求价值的定量评估。这里又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最经典的方法是A/B Test。A/B Test是一种用于在线测试的常规方法,也叫分桶实验或对照实验,可以用来测试产品的新特性或新功能。一般来说,需要设置两组用户, 其中一组用户为对照组,应用的是当前产品的特性或功能;另一组为实验组,应用的是产品的新特性或新功能。然后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确认实验组是否更好,如果更好,就可以逐渐全量;否则需要调整新特性或新功能,开始新一轮的实验,最终通过实验验证,寻找到最优解。

A/B Test 具有很多优势:首先能显著加快迭代速度;其次,因为是小流量实验,不会影响大盘整体的稳定性,能有效 降低新策略对线上用户的影响,从而降低系统风险;第三,实现优胜劣汰,如果不应用A/B Test,需求都要排队一个 一个上,很多优秀的点子,可能连登上排期的机会都没有,而一些比较差的方案,却最终被发布到了线上。而有了 A/B Test,所有方案都需要经过实验验证,最终用数据说话,优秀方案会脱颖而出,而不够优秀的方案,会不断优化调整,甚至被pass。最后,在AI时代,推荐算法、策略、模型的评测,验证起来非常复杂,虽然可以通过建立测试集来验证,但成本昂贵,并且效果可能和线上真实效果存在偏差;而A/B Test维护简单,线上数据真实可靠,成本低且效果好。

说完A/B Test,我们再来说说另一种方法——建立产品自身的价值评估模型

在许多成熟产品较长的生命中期中,经历了从0到1、1到100的长期优化和迭代,已经沉淀出一整套专属的价值评估体系。当需求过来,直接套用这个模型,能快速评估出结果。

需求规划第三步:基于目标,制定Roadmap

到这里,以目标为筛子,粗筛了一波需求,又通过价值评估,精筛了一批价值靠前的需求;接下来,应该如何寻找恰到好处的需求切入点与路径呢?我们进入需求规划的第三步:基于目标,制定Roadmap。

这里依然要锚定产品的目标。产品的总目标,是由一个个分阶段的小目标所组成的,而服务于这些阶段目标的N个需求集合,就形成了产品的Milestone,N个Milestone连在一起,就形成了Roadmap。相应的,每一个Milestone,基本上就形成了产品的版本。因此,合理有序地把需求安排在各个版本的里程碑里,就非常关键了。

那怎样才算是好的版本规划呢?我们的思考是:理性取舍,让版本规划简单、直接、有效。

腾讯联合创始人、前CTO张志东(Tony)曾说过一句话:“每个产品,均有自己的边界,一个产品应对一个核心诉求, 解决一个核心问题。” 同理,每个版本,只发布一个核心功能,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实现一个阶段目标。产品经理要保持每个版本都只包含一个最简需求核心集,让每一个里程碑,变得敏捷灵活、低成本、低风险.

第三步,根据竞争策略,规划出阶段小目标优先级,也就是:补全基础能力>拓展关系链>社交拉活,相应的版本里程碑也就自然而然定好了。

第四步,将各模块需求集合,对应放入各版本中,最终完成了版本规划。

我们可以看到,需求规划就像在创作一部交响曲,产品总目标是乐曲的主题,每个版本就像一首乐曲的不同乐章,每个阶段的子目标,都有一个主旋律,而每一个需求,都是围绕这个主旋律跳动的音符。因此,可以说,需求规划是严谨、动态、艺术的创造过程。

总结一下,我们认为:做好需求规划的核心,在于回归到用户价值,围绕所定义的问 题,展开三步法,步步为营,逐层构建产品的规划

第一步,锚定目标——想清楚目标用户是谁、在什么场景下、要解决用户的什么问题,产品目标最终就是要把问题解决到极致。

第二步,围绕目标,多角度判断需求的价值,从而确定需求是做还是不做。这里我们推荐了定性和定量两种评估方法:定性方法一般基于用户价值、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做判断;而定量方法,我们介绍了A/B test和建立产品自身的价值评估模型这两种。

最后一步,基于目标,制定Roadmap,从而确定先做什么需求、再做什么需求。

把握产品需求的管理节奏

如果把需求规划的过程比喻成一首交响乐的诞生过程,可以说,需求规划做完,就类似于交响乐已经谱好,有主旨、 有基调、有乐章的分割、有各乐章的主题。相同的需求规划,换不同段位的产品经理来主导,落地过程和结果质量也会不尽相同。换句话说,产品需求规划宏观上是静态的,而在具体执行中,微观上却是动态的。即便我们确定了需求规划的大框架,明确了大版本,也需要我们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审时度势,准确优雅地踏准每一个舞步。

快与慢的思考

说起节奏,我们脑海里最容易冒出的两个词是“快”和“慢”,那么在具体需求行进的过程中,到底什么时候该快? 什么时候该慢呢?这里给你总结成两句大白话:

第一句,该快的时候必须快。

互联网江湖,唯快不破,产品经理对需求的敏感与执行需要非常敏捷,时刻扫描市场,一旦发现战机,立即决策、马上落地。在常规的版本迭代过程中,一旦出现计划外的“战机”,就必须紧紧抓住转瞬即逝的窗口,快速响应、加速创新、敏捷落地,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奇袭效果。正如乐曲常规旋律行进中的明快变奏,常常让人眼前一亮,增强了乐曲的活力和感染力。

第二句,慢,也是为了快。

讲完了“快”,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时候该“慢”呢?虽然我们反复说互联网需要“唯快不破”,但有些情况下,也需要压一压速度。比如产品特性变化很大,可能会对用户习惯和行为模式产生重大影响,或者影响的用户范围会很广, 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口碑风险等等。在这类需求的执行落地上,必须慎之又慎,否则一有闪失,可能就会前功尽弃,最 终欲速则不达。

重要与紧急的思考

说完了对快与慢的思考,我们再来谈谈对重要与紧急的思考。从大量的实战案例中,我们总结发现,决定产品需求节 奏,很重要的方法是——找寻“重要性”、“紧急度”与“成本”三者的平衡 。换句话讲,决定节奏快慢的,就是这三大要素综合评估的产物。

我们来直观感受一下什么是“重要性”与“紧急度”。举个例子:修复产品Bug的需求,相对于用户重要建议的需求,哪个更急迫?Bug(产品错误与漏洞)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即使看起来不大的Bug,都有可能产生连锁反应, 变成大Bug,导致严重的用户体验问题和口碑风险。而Issue (线上问题与反馈)可能是产品运营过程中,用户主动建议或被动发现的产品缺陷,大多Issue可能有损体验,但未必致命,比如用户抱怨注销按钮隐藏太深,不容易找到,虽然也可能会涉及到投诉,但对整个产品主干没有影响。因此,在成本可控范围内,通常Bug的重要性和紧急度,都要高于Issue,Bug类需求就要快节奏推进。

面对一大波需求,怎样更高效地快速评估节奏呢?这里,我们介绍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工具——UIC综合评估法。这里的U,是紧急度(Urgency),I是重要性(Importance),C是成本(Cost) ,基于这三个元素,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四象限决策模型。

在这张图里,横轴代表需求的紧急度,纵轴代表需求的重要度,以此形成四个象限:重要又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 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我们还引入了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变量——成本,也就是你在图里看到的大大小小的圆圈, 圆圈越大,表示需求实现的成本越高。

当我们拿到一波需求集合后,可以结合前面所学的方法,比如运用上一讲里“价值评估模型”,给各个需求的重要度打上价值分,归类到重要性的打分范围内;再利用“节奏评估原则”,归类到紧急度的打分范围。这样,就可以在四象限图里,清晰直观地看到各个需求的分布情况了。

那么对于同一象限内的A需求和B需求,要先做哪个呢?很明显,A的实现成本比B少很多,意味着占用资源少,协调到 位快,所以先做A并加快A的节奏是最佳策略。同理,虽然“重要不紧急”象限的总体优先级理应低于“重要又紧急” 象限,但由于需求C的重要性评分特别高,实现成本又特别低。因此我们常常会把C提前,快速落地。

所以你看,需求规划的节奏,一定是动态灵活控制的,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讲到这里,我们还想多谈两句工具与人的关系。可以看到,UIC模型以及之前介绍过的许多产品方法和工具,都是前人 总结提炼出的非常好的东西,可以让我们做产品更科学、高效。但请务必记住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些工具方法需要产品经理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来活学活用、敏捷迭代、与时俱进。真正好的产品经理,不仅有开阔的产品思维、严谨的产品逻辑,更有产品实战中的节奏感和应变把控力。这也是“产品感觉”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

我们主要谈到的是,确定了需求规划的大框架,明确了大版本后,也需要产品经理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审时度势,准确优雅地踏准每一个舞步,踩准节奏。

具体来讲,该快时一定要快,产品经理要对需求的敏感与执行非常敏捷,时刻扫描市场,一旦发现战机,立即决策、 马上落地;而慢,也是为了快,在一些特殊需求的执行落地上,必须慎之又慎,否则一有闪失,可能就会前功尽弃, 最终欲速则不达。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1-04-1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小草学Python和SQL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