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说“人”
也就是每个公司,每个业务最关心的主体
用户
不仅关心用户的数量
还关心用户的质量
更关心用户的需求
为什么?
因为更好的服务用户,满足用户的需求
用户才能更多的 直接或间接 为企业产生价值
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就得发现用户需求
这就衍生了 用户画像
接下来这几篇文章,我们就来讲讲 用户画像
我们先看几个场景
1、我们每天地铁上会听歌,刷某音,看电子书等,这种场景下,我们的需求是什么?
2、我们中午或者晚上饿了会去吃东西,这种场景下,我们的需求是什么?
3、我们在学习工作中,有疑惑或者问题时,会想寻求答案,这种场景下,我们的需求是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需求
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场景下,需要通过某些行为,获取想要的内容
这个,是笔者理解的需求
我们如果对需求分层,最经典的应该就是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级:
根据这个需求层级,我们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分层,也可以对现有市场上的APP进行分层
比如我们总说的 衣食住行 是刚需,为什么?因为这个是满足最基础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求,这些是需求金字塔的基础;比如我们手机里装的相机,浏览器,这些则属于更上层的社会社交需求,自我实现等层级
注意:不是所有的需求都只能划分到固定层次,即每个层次间的需求都有交集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某多多,本质需求是用户的生理生存需求(购买生活用品),但是由于是其社交分享特性(拼一下得红包),也处于社会社交需求层次
我们深入的思考一下,为什么多多短短几年发展特别迅速
1、多多不断发展下沉市场,找到了最大的需求群体
2、在找到最大需求群体的同时,用了这个需求中最敏感有效的手段(低价)
在足够多的用户中,不断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且不断升级了用户的需求
这个也是每个业务,每个分析师,需要考虑的点
1、用户的需求层级是什么,该层级中最有效满足用户的是什么
2、满足当前层级的需求后,如何发散用户的需求层级
以上,我们讲解了关于需求的分层及发散
现在,我们来聊聊,需求的表现形式
需求从出现,到满足,一般有三个组成成分
1、需求个体:用户本身,即每一个独立用户
2、行为动作:用户本身在某个场景下,可实现的行为动作
3、收获评估:行为的对象,以及个体对于对象反馈的认可度
需求个体:
针对需求个体,也就是用户本身,我们最需要考虑的是“个体差异性”
不同的性别、年龄、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职业、地区、家庭背景、生活习惯、文化价值观等
人们可能因为相同的需求做不同的事,也可能因为不同的需求做相同的事
这个就是我们在需求个体中需要记录的数据,用户的自然属性
行为动作:
关于动作,我们需要关注用户的 行为频次 及 持续时间
这个就是我们在行为动作中需要记录的数据,行为的 频次 及 持续时间
收获评估:
收获评估,可以拆分为2个部分:行为的对象是什么,以及该行为是否被满足
用户A有了需求,通过某个行为,链接了事物B
那么用户A对于事物B这个行为对象,一定会有一个认可度
这个认可度的高低决定了用户的重复行为概率的大小
而链接到的事物B,也从侧面反映了用户A的需求
这个就是收获评估
比如,某行为后,留存更高的用户,反馈更好;某行为后,核心关键行为指标更好的用户,反馈更好;这个就是对象的反馈
而行为的对象,又从侧面反馈了用户的需求,毕竟,想吃主食或者想吃零食,可以从侧面映射出,用户是饿了还是闲了
这个就是我们在收获评估中需要记录的数据,行为的对象 及 行为的反馈
总结抽象一下,对于用户画像的建设,我们需要回答以下问题:
1、用户的自然属性,如性别,年龄,城市省份,爱好等
2、用户的自然属性下,用户认为当前产品的核心价值功能是什么
3、如果没有满足用户的需求,我们还需要发散出什么样的产品功能
4、针对当前的功能及可以发散的功能,我们需要统计什么关键信息
我们来总结下今天所讲内容的知识点:
关于需求的发现及定位,我们可以使用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
主要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用户的需求层级是什么,该层级中最有效满足用户的是什么
2、满足当前层级的需求后,如何发散用户的需求层级
当以上两个问题有较清晰的答案后,我们可以从大方向上定义企业的服务的方向及价值。针对这些价值,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用户,这时,我们可以建设用户画像
关于建设用户画像,我们需要考虑用户的自然属性及行为属性,具体来说,就是回答以下4个问题:
1、用户的自然属性是什么
2、针对这个画像,当前产品中最能满足需求的功能是什么
3、针对这个画像,可以发散出怎样的可尝试的功能
4、针对当前功能,及可发散的功能,我们需要统计什么关键信息
今天这两个模块的梳理,为大家讲解了 需求分层,及需要收集的需求描述信息
这些信息,就是我们建立 用户画像的基础
下篇内容,我们来具体讲解下,用户画像的建设过程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