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10」用户-用户画像如何建设(上)

「10」用户-用户画像如何建设(上)

作者头像
巡山猫说数据
发布2021-05-18 09:37:44
发布2021-05-18 09:37:44
778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巡山猫说数据巡山猫说数据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说“人”

也就是每个公司,每个业务最关心的主体

用户

不仅关心用户的数量

还关心用户的质量

更关心用户的需求

为什么?

因为更好的服务用户,满足用户的需求

用户才能更多的 直接或间接 为企业产生价值

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就得发现用户需求

这就衍生了 用户画像

接下来这几篇文章,我们就来讲讲 用户画像

什么是需求

我们先看几个场景

1、我们每天地铁上会听歌,刷某音,看电子书等,这种场景下,我们的需求是什么?

2、我们中午或者晚上饿了会去吃东西,这种场景下,我们的需求是什么?

3、我们在学习工作中,有疑惑或者问题时,会想寻求答案,这种场景下,我们的需求是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需求

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场景下,需要通过某些行为,获取想要的内容

这个,是笔者理解的需求

我们如果对需求分层,最经典的应该就是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级:

根据这个需求层级,我们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分层,也可以对现有市场上的APP进行分层

比如我们总说的 衣食住行 是刚需,为什么?因为这个是满足最基础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求,这些是需求金字塔的基础;比如我们手机里装的相机,浏览器,这些则属于更上层的社会社交需求,自我实现等层级

注意:不是所有的需求都只能划分到固定层次,即每个层次间的需求都有交集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某多多,本质需求是用户的生理生存需求(购买生活用品),但是由于是其社交分享特性(拼一下得红包),也处于社会社交需求层次

我们深入的思考一下,为什么多多短短几年发展特别迅速

1、多多不断发展下沉市场,找到了最大的需求群体

2、在找到最大需求群体的同时,用了这个需求中最敏感有效的手段(低价)

在足够多的用户中,不断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且不断升级了用户的需求

这个也是每个业务,每个分析师,需要考虑的点

1、用户的需求层级是什么,该层级中最有效满足用户的是什么

2、满足当前层级的需求后,如何发散用户的需求层级

需求的表现形式

以上,我们讲解了关于需求的分层及发散

现在,我们来聊聊,需求的表现形式

需求从出现,到满足,一般有三个组成成分

1、需求个体:用户本身,即每一个独立用户

2、行为动作:用户本身在某个场景下,可实现的行为动作

3、收获评估:行为的对象,以及个体对于对象反馈的认可度

需求个体:

针对需求个体,也就是用户本身,我们最需要考虑的是“个体差异性

不同的性别、年龄、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职业、地区、家庭背景、生活习惯、文化价值观等

人们可能因为相同的需求做不同的事,也可能因为不同的需求做相同的事

这个就是我们在需求个体中需要记录的数据,用户的自然属性

行为动作:

关于动作,我们需要关注用户的 行为频次 持续时间

  • 行为频次 一次性需求:升学考试,买房装修等 低频需求:如旅行,长途交通,租房,求职等 高频需求:购物,阅读信息(如刷文章,看视频)等 我们需要注意需求本身的频次性,因为一般来说,需求的频次都是比较稳定的 但是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每个用户对于需求的频次性,毕竟统计值都是大数,我们需要注重到个体的差异性
  • 行为持续时间 短期需求:备考,买房,装修等只持续一段时间的需求 长期需求:护肤,阅读,音乐等日常需求 看似相同的行为,实际上有非常大的差异 比如用户A和B,都愿意看书 用户A是每天花更多时间看职场类的书,花更少时间看娱乐性的书 用户B是每天花更多时间看娱乐性的书,花更少时间看职场类的书 这两个用户的需求,其实就是两种类型的需求

这个就是我们在行为动作中需要记录的数据,行为的 频次 及 持续时间

收获评估:

收获评估,可以拆分为2个部分:行为的对象是什么,以及该行为是否被满足

用户A有了需求,通过某个行为,链接了事物B

那么用户A对于事物B这个行为对象,一定会有一个认可度

这个认可度的高低决定了用户的重复行为概率的大小

而链接到的事物B,也从侧面反映了用户A的需求

这个就是收获评估

比如,某行为后,留存更高的用户,反馈更好;某行为后,核心关键行为指标更好的用户,反馈更好;这个就是对象的反馈

而行为的对象,又从侧面反馈了用户的需求,毕竟,想吃主食或者想吃零食,可以从侧面映射出,用户是饿了还是闲了

这个就是我们在收获评估中需要记录的数据,行为的对象 及 行为的反馈

总结抽象一下,对于用户画像的建设,我们需要回答以下问题:

1、用户的自然属性,如性别,年龄,城市省份,爱好等

2、用户的自然属性下,用户认为当前产品的核心价值功能是什么

3、如果没有满足用户的需求,我们还需要发散出什么样的产品功能

4、针对当前的功能及可以发散的功能,我们需要统计什么关键信息

知识点总结

我们来总结下今天所讲内容的知识点:

关于需求的发现及定位,我们可以使用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

主要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用户的需求层级是什么,该层级中最有效满足用户的是什么

2、满足当前层级的需求后,如何发散用户的需求层级

当以上两个问题有较清晰的答案后,我们可以从大方向上定义企业的服务的方向及价值。针对这些价值,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用户,这时,我们可以建设用户画像

关于建设用户画像,我们需要考虑用户的自然属性及行为属性,具体来说,就是回答以下4个问题:

1、用户的自然属性是什么

2、针对这个画像,当前产品中最能满足需求的功能是什么

3、针对这个画像,可以发散出怎样的可尝试的功能

4、针对当前功能,及可发散的功能,我们需要统计什么关键信息

今天这两个模块的梳理,为大家讲解了 需求分层,及需要收集的需求描述信息

这些信息,就是我们建立 用户画像的基础

下篇内容,我们来具体讲解下,用户画像的建设过程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1-02-0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巡山猫说数据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什么是需求
  • 需求的表现形式
  • 知识点总结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