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看一个最简单的http服务端
的实现
// http服务
func main() {
mux := http.NewServeMux()
mux.HandleFunc("/hello", hello)
http.ListenAndServe(":8080", mux)
}
func hello(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fmt.Println("hello")
}
它的功能很简单:提供一个监听在8080
端口的服务器,处理URL
为/hello
的请求,并打印出hello。
可以用一个简单的curl请求来打印结果:
curl http://localhost:8080/hello
也可以用对应的kill
杀死了对应的进程:
kill -9 {pid}
但有一个问题:
如果程序因为代码问题而意外退出(例如panic),无法和kill这种人为强制杀死的情况进行区分
kill
工具是Linux
系统中,往进程发送一个信号。所以,我们的关键是去实现 捕获信号 的功能。
// http服务
func main() {
// 创建一个 sig 的 channel,捕获系统的信号,传递到sig中
sig := make(chan os.Signal)
signal.Notify(sig, syscall.SIGINT, syscall.SIGKILL)
mux := http.NewServeMux()
mux.HandleFunc("/hello", hello)
// http服务改造成异步
go http.ListenAndServe(":8080", mux)
// 程序阻塞在这里,除非收到了interrupt或者kill信号
fmt.Println(<-sig)
}
至此,我们的主函数已经能区分正常的信号退出了。
服务端程序经常会处理各种各样的逻辑,如操作数据库、读写文件、RPC调用等。根据其对 原子性 的要求,我将处理逻辑区分为两种:
在复杂系统中,为了保证数据质量,优雅退出 是一个必要特性。
func main() {
sig := make(chan os.Signal)
signal.Notify(sig, syscall.SIGINT, syscall.SIGKILL)
// 模拟并发进行的处理业务逻辑
for i := 0; i < 10; i++ {
go func(i int) {
for {
// 我们希望程序能等当前这个周期休眠完,再优雅退出
time.Sleep(time.Duration(i) * time.Second)
}
}(i)
}
fmt.Println(<-sig)
}
这里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开启了10个goroutine
并发处理,那么这时捕获信号后,这10个协程就立刻停止。而优雅退出,则是希望能执行完当前的Sleep
再退出。
我们先简化问题:主函数对应的是一个需要优雅关闭的协程。
func main() {
sig := make(chan os.Signal)
signal.Notify(sig, syscall.SIGINT, syscall.SIGKILL)
go func() {
for {
time.Sleep(time.Second)
}
}()
fmt.Println(<-sig)
}
整体操作如下:
goroutine
通知子goroutine
准备优雅地关闭goroutine
通知父goroutine
已经关闭完成我们回忆下在goroutine
传递消息的几个方案(排除共享的全局变量这种方式)。
既然我们要在父子goroutine中传递消息,最直接的想法是启用2个 channel
用来通信,对应到代码:
goroutine
通知子goroutine
准备优雅地关闭,也就是stopCh
goroutine
通知父goroutine
已经关闭完成,也就是finishedCh
具体代码实现如下func main() {
sig := make(chan os.Signal)
stopCh := make(chan struct{})
finishedCh := make(chan struct{})
signal.Notify(sig, syscall.SIGINT, syscall.SIGKILL)
go func(stopCh, finishedCh chan struct{}) {
for {
select {
case <-stopCh:
fmt.Println("stopped")
finishedCh <- struct{}{}
return
default:
time.Sleep(time.Second)
}
}
}(stopCh, finishedCh)
<-sig
stopCh <- struct{}{}
<-finishedCh
fmt.Println("finished")
}
这个解决方案不太容易想到(看过Rob Pike的演讲视频除外,可在go官网看到)。
这个方案的核心结构为chan chan
。
示例代码如下:
func main() {
sig := make(chan os.Signal)
stopCh := make(chan chan struct{})
signal.Notify(sig, syscall.SIGINT, syscall.SIGKILL)
go func(stopChh chan chan struct{}) {
for {
select {
case ch := <-stopCh:
// 结束后,通过ch通知主goroutine
fmt.Println("stopped")
ch <- struct{}{}
return
default:
time.Sleep(time.Second)
}
}
}(stopCh)
<-sig
// ch作为一个channel,传递给子goroutine,待其结束后从中返回
ch := make(chan struct{})
stopCh <- ch
<-ch
fmt.Println("finished")
}
这个方案很酷,建议大家多思考思考,尤其是channel中传递的数据为error时,就能有更多信息了
go
语言里的上下文context
不仅仅可以传递数值,也可以控制子goroutine
的生命周期,很自然地有了如下解决方案。
实例代码如下:
func main() {
sig := make(chan os.Signal)
signal.Notify(sig, syscall.SIGINT, syscall.SIGKILL)
ctx, cancel :=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finishedCh := make(chan struct{})
go func(ctx context.Context, finishedCh chan struct{}) {
for {
select {
case <-ctx.Done():
// 结束后,通过ch通知主goroutine
fmt.Println("stopped")
finishedCh <- struct{}{}
return
default:
time.Sleep(time.Second)
}
}
}(ctx, finishedCh)
<-sig
cancel()
<-finishedCh
fmt.Println("finished")
}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空闲时想一个问题:社区里有人认为context是一个很不好的实现: context意思为上下文,最初的设计意为传递数值,也就是一个 数据流 ; 而go中的context又延伸出了 控制goroutine生命周期的功能,也就成了 控制流 。 这么看下来,其实context就有 角色不清晰 的味道了。 但不可否认,context已经在go语言中大量被采用,这个问题可以作为大家自己设计模块时的参考。
一对多的解决方案可以复用 一对一解决方案 中的思想。我这边也给出另外一个 context
+ sync.WaitGroup
的解决方案。
func main() {
sig := make(chan os.Signal)
signal.Notify(sig, syscall.SIGINT, syscall.SIGKILL)
ctx, cancel :=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num := 10
// 用wg来控制多个子goroutine的生命周期
wg := sync.WaitGroup{}
wg.Add(num)
for i := 0; i < num; i++ {
go func(ctx context.Context) {
defer wg.Done()
for {
select {
case <-ctx.Done():
fmt.Println("stopped")
return
default:
time.Sleep(time.Duration(i) * time.Second)
}
}
}(ctx)
}
<-sig
cancel()
// 等待所有的子goroutine都优雅退出
wg.Wait()
fmt.Println("finished")
}
大家要注意一下,在追求 优雅退出 时要注意 控制细粒度 。
比如一个
http
服务器,我们要控制整个http server
的优雅退出。 千万不要去想着在主函数层面去控制每个http handler
,也就是每个http
请求的优雅退出,这样很难控制代码的复杂度。对于每个http
请求的控制,应该交给http server
这个框架去实现。 所以,在主函数中,其实需要优雅退出的选项其实很有限。
本次我们讲的是main
函数控制其goroutine
的优雅退出,其实我们延伸开来,就是 父Goroutine怎么保证子Goroutine优雅退出 这个问题。
虽然有解决方案,但我这是想泼一盆冷水,希望大家想想一个问题:既然这个子Goroutine是有价值的,不想轻易丢失,那么为什么不放到主Goroutine中呢?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 滥用Goroutine 。我希望大家更多地抛开语言特性,从整体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Goroutine
里代码要考虑所有可能发生错误的点,保证程序退出或panic/recover
也不要出现 脏数据。main
函数是go
程序的入口,如果在这里写出一段优雅的代码,很容易给阅读自己源码的朋友留下良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