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笔记介绍下Corning公司的基于glass interposer的CPO封装方案。
康宁的低损耗光纤,带来了光通信革命。他们在玻璃的微纳加工技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正在推动基于玻璃的基板封装方案,用于解决CPO中光电信号互联的难题。相比于硅材料,玻璃的杨氏模量更大, 其硬度更大,玻璃的热膨胀系数也可以与Si和PCB板匹配,减小系统内部的应力,因此玻璃基板可以较好地解决大尺寸芯片的翘曲问题(warpage),从而可以提高系统的良率与可靠性。Glass的主要优势如下图所示。
康宁基于Glass Interposer的CPO封装方案,如下图所示。
玻璃基板中主要包含:
1) TGV(through glass via)
TGV的作用与TSV(through silicon via)类似,首先在玻璃基板上刻蚀出孔洞,然后再填充铜。高速信号与电源信号通过TGV传递到EIC或者PIC中,如下图所示。TGV的直径为100um, 高度为250um。
2) SiO2波导
通过离子交换(Ion exchange)的方式,形成SiO2波导,主要的工艺步骤如下,
在含Al的玻璃中,发生两次热离子交换,在玻璃表面形成光波导。根据折射率对比度的高低,分为两种类型的波导,其传输损耗都在0.1dB/cm左右,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损耗分别为0.3dB与0.6dB,如下图所示。如此低的波导传输损耗,可以灵活地用于waveguide routing。
3) 用于PIC与SiO2波导耦合的adiabatic coupler
Corning采用了倏逝波耦合的方式,将硅光芯片中的光信号耦合到SiO2波导中。Taper的长度约为2.5mm, 如下图所示,
该结构的插损为1.7dB,数值有点偏高,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4)光纤连接器(fiber connector)
在SiO2波导附近通过激光切割形成trench结构,用于放置pin针,通过玻璃盖板进行固定,进而放置MPO的连接头,如下图所示。该连接器的耦合损耗在1dB左右,主要包括光纤和波导对准误差导致的损耗以及模式失配引起的损耗。
这四个器件是Glass Interposer的核心元件,光纤中的光信号通过fiber connector传递到SiO2波导中,进而通过adiabatic coupler耦合到PIC中进行调制与探测,如下图所示。
整体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首先在玻璃表面形成SiO2波导,接着形成TGV与RDL, 最后将PIC和EIC flip-chip到基板上。下图中的cavity深度为50um。
Cavity的形成通过Corning独特的激光切割技术,如下图所示,通过非衍射光束在玻璃中形成光栅结构,使之发生非线性作用,接着再通过CO2激光器使两边的玻璃产生热应力的差别,从而使芯片裂开。
以上是对Corning的glass interposer封装方案的简单介绍,利用其在玻璃微加工技术上的优势,提出了一整套的基于SiO2的互联方案,看起来非常promising。TGV方案可以较好地解决硅基TSV的翘曲问题。当然,目前整体的光学耦合损耗在3dB左右,还有待进一步优化。Corning还提出了未来将PCB也替换成glass的方案,即所谓的glass circuit boad, 如下图所示,野心非常大。另外,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看下Corning的相关技术介绍Youtube视频,链接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PofmPivZWE。
文章中如果有任何错误和不严谨之处,还望大家不吝指出,欢迎大家留言讨论。也欢迎大家向我提问,小豆芽会尽自己的能力给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