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恐龙时代 -- 中生代地球史

恐龙时代 -- 中生代地球史

作者头像
用户3147702
发布2022-06-27 12:46:47
1.8K0
发布2022-06-27 12:46:47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小脑斧科技博客

1. 概述

上文中,我们走过了巨虫和鱼类称霸的中生代后期,目睹了一场场巨大的灾难。 也许你仍然在回味着那一场场灾难带来的惊心动魄,然而古生物们从海洋登上大陆的号角已经吹响,一场激烈的角逐即将展开,敬请期待本文带来的中生代地球史 — 恐龙时代。

2. 中生代(2.51亿年前到6600万年前)

主要分为三个纪元: 1. 三叠纪:2亿5220万年前到2亿130万年前 2. 侏罗纪:2亿130万年前到1亿4500万年前 3. 白垩纪:1亿4500万年前到6600万年前 中生代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称霸,所以整个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同时,整个中生代板块、气候、生物都有着极大的演化,盘古大陆分裂成南北两片,北部大陆进一步分为北美和欧亚大陆,南部大陆分裂为南美、非洲、印度与马达加斯加、澳洲和南极洲,只有澳洲没有和南极洲完全分裂。 中生代的气候非常温暖,这是动物活跃的有力保障,到了中生代末期,现代生物的雏形已经开始形成。

中生代也同样是多灾多难的,著名的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及恐龙大灭绝事件,至今都仍然是一个密。

3. 三叠纪(2.522亿年前到2.013亿年前)

至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标志着二叠纪的终结和三叠纪的开始。 这场深重的灾难过后,地球生物圈沉寂了下来,古老的生物消失殆尽,海生无脊椎动物焕然一新,新生的大型生物也迈开了向陆地进发的脚步,到了三叠纪的晚期,哺乳动物的祖先,第一个可以真正被称为哺乳动物的兽孔类生物诞生了,另一方面,爬行动物在三叠纪崛起了,恐龙的祖先加斯马吐龙也在这一时期诞生,具备恐龙雏形的兽脚类恐龙也诞生了,此时恐龙只有一到两米长,仍然生活在在巨型的劳氏鳄阴影下,同时,翼龙也出现了。

(图为加斯马吐龙)

在三叠纪中期及以前,地球上的大陆仍然聚合在一起形成盘古大陆,巨大的盘古大陆中心无法接收到海风的吹及,遍布着大量的沙漠,气候炎热而干旱,耐旱的蕨类植物和针叶树木逐渐取得了竞争优势。 到了三叠纪中期,随着盘古大陆分裂为南北两片,南边的称为冈瓦纳古陆,北方的称为劳亚古陆,气候开始变得潮湿起来,裸子植物也因此成为了大陆植物的统治者。

4.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2.013亿年前)

第四次灭绝事件 —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标志着三叠纪的终结。 这是一次海洋生物的惨重灾难,牙形石灭绝,除鱼龙意外的所有还剩爬行动物全部消失了,其他贝壳类、腕足类、腹足类海生生物都收到了沉重的打击。 海洋中 22% 的属,大约一般的种消失了。 在大路上,许多早期的恐龙也消失了,很多新生的哺乳类动物也相继消失了。

这次灾难的原因还不得而知,很多专家猜测,由于三叠纪晚期,盘古大陆分裂,造成了气候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冷的同时海平面发生了巨大波动和酸化,但这并不足以解释海洋生物的突然灭绝。 有些专家认为此时有着小行星的撞击造成了生物的灭绝,但是目前尚未找到足够大小的撞击坑。 更多的专家认为,这场灾难是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导致的,中大西洋岩浆区发现了占地大约11000000平方公里面积的玄武岩,火山的大规模喷发,将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和气溶胶,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火山灰的大量喷发,将造成气候的反复变暖与冷却,这很可能是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

5. 侏罗纪(2亿130万年前到1亿4500万年前)

侏罗纪是人们对古地球史最为耳熟能详的一个纪元了,众多影视作品描述下,这是一个恐龙称霸,温暖潮湿的纪元,那么真实的情况究竟如何呢? 经历了三叠纪末期大灭绝事件,侏罗纪前期动植物都非常稀少,就在这样的时机中,恐龙称霸了陆地,从侏罗纪中晚期开始,恐龙开启了他对地球1.5亿年的统治,侏罗纪也因此被称为大型食草恐龙的黄金时期,侏罗纪晚期,始祖鸟的出现标志着鸟类的诞生,在此之前,翼龙已经十分常见,他们是目前已知的最大型的飞行动物。 侏罗纪是大型恐龙的天下,身长超过三十米的梁龙,身长8.5米的异特龙,身长6米的双冠龙,身长7到9米的剑龙,都是影视作品中的常客。 侏罗纪的大陆继续着三叠纪晚期开始的分裂,海岸线在继续增多,大陆气候从干旱变得潮湿,茂密的热带雨林开始兴起,裸子植物继续称霸大陆,呈现出相当的多样化。 鸟类出现了,最早的蜥蜴也出现了,哺乳动物进化出了原始的胎盘结构,原始的猿猴也在此时诞生,鳄鱼从陆地过渡到水生,海洋中,海洋爬行动物称霸,鱼龙、蛇颈龙进化程度已经很高。

6. 白垩纪(1.45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

白垩纪是中生代最后一个纪元,也是显生宙最长的时期,跨域了八千多万年,因为白垩黏土层沉积而得名,主要成因是海洋非脊椎生物动物甲壳上的碳酸钙沉积而成。 由于板块运动,大量的海底山脉出现,造成白垩纪的海平面发生了显著上升,大面积陆地由温暖的浅海覆盖,大量的钙质溶解到了海水中,因此海生无脊椎动物开始繁盛起来,但是,海洋低层流动滞缓,造成海洋环境缺氧,形成了大量石油、天然气囤积。 如今的各个大洲虽然仍然聚合在南北两块大陆中,但已经初步出现分裂态势,南大西洋、印度洋开始形成,北大西洋也在从一个裂谷开始慢慢扩大,欧亚大陆与非洲分开,他们之间形成特提斯海。 从侏罗纪后期开始,气候开始变冷,高纬度地区降雪增加,但热带地区比侏罗纪还要潮湿,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发生降雪。 不久后,地球的温度再次变暖,主流认为这是密集的火山运动及其喷出的温室气体造成的。

白垩纪早期,被子植物出现了,发展到白垩纪晚期,被子植物在陆地上占据了统治地位。 恐龙达到了极盛时期,霸王龙、青岛龙、迅猛龙、三角龙等恐龙仍然称霸陆地,晚期开始逐渐走向衰落,哺乳类、腹足类、双壳类动物逐渐发展起来,预示着新生代的来临。 翼龙因为鸟类的发展逐渐被淘汰,鸟类的树栖能力大大提升。 海洋里,鳐鱼鲨鱼等等硬骨鱼类变得繁盛了起来,鱼龙、蛇颈龙、沧龙等海生爬行动物也十分常见。

7. 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6600万年前)

66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事件堪称是五次生物灭绝事件中最为知名的一次了,这一次灭绝事件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几乎所有的恐龙全部灭绝,终止了恐龙在地球生态系统中长达 1.6 亿年的支配地位,地球上至少 75% 的物种消失了。 不过,这次灭绝事件让杂食性动物、腐蚀性动物、食虫动物存活了下来,鸟类,两栖动物灭绝程度相对较低,一些鸟类、哺乳动物、鳄鱼一直存活至今。 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次灭绝事件是由于直径10至15公里的大型彗星或小行星的撞击造成的,墨西哥湾发现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以及陨坑中高浓度的铱元素印证了这一猜想,这次撞击相当于十亿倍于广岛原子弹的威力。 但是,仍有专家指出,小行星撞击并不能造成全球范围的生物灭绝,也不会持续如此之久,实际的灭绝事件很可能是多种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 巨大的撞击撕裂了底壳,致使大量的岩浆喷涌而出,从而造成了超级火山爆发,此次爆发释放出了远远高于黄石超级火山爆发可能产生的最大能量,整个地球被浓浓的火山灰和毒气覆盖,植物无法光合作用而大量灭绝,大气中氧气含量降低,从而造成了生物的灭绝。 火山喷发出的大量火山灰阻碍着阳光的照射,致使气温迅速下降,同时硫酸气体溶解于空气中形成了大面积的酸雨进一步加剧了生物的灭绝,气温的下降对于呼吸器官尚不完善有没有浓厚毛发的恐龙来说是十分致命的,同时,巨大的体型让他们难以找到足以取暖的地方。 当然,也有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猜测,例如中国黑龙江学者于大海最新提出,恐龙生存体制和生命机制的彻底衰败是恐龙遭致自身淘汰的根本原因。他研究发现,任何一种生物种类在地球上的存活都有着特定的周期性,到了一定的生命周期后,就会由于其自身遗传机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而自行消亡。统治大陆长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在大灾难到来前已经家道中落开始走向灭绝了。 广东资深地学专家杨超群认为,由于古气候及地质因素的影响,据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雄性恐龙出现了性功能障碍,大量的恐龙蛋未能受精,导致了恐龙最终灭绝,这与先进发现的很多未受精蛋化石相符合,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白垩纪出现了大量被子植物,某些种类的植物中含有有毒的生物碱,恐龙大量摄食后,引起了中毒反应身亡或绝育,而哺乳动物、鸟类凭借自身的味觉和嗅觉得以分辨出有毒食物,从而避免了毁灭。 也有观点根据鳄鱼、乌龟等爬行动物卵内雌雄是根据温度决定的现象推测恐龙等爬行动物是因为气温骤变造成恐龙卵全部孵化为雄性,缺少雌性的恐龙集群就这样灭绝了。 据德国《科学画报》杂志报道,来自波恩天体物理学研究所的约尔格.法尔教授介绍说,地球在6千万年前曾陷入一次强烈的宇宙粒子流“风暴”中。在遭遇这样的风暴时,高速进入地球大气的各种粒子会达到平时的上百倍之多,将大气中的分子“撕裂”成为形成雨水所必要的凝结核,最终导致地球大气中云层增厚,降雨频繁,气温急剧下降,这也可能是恐龙灭绝的原因。 至今,对于恐龙的灭绝,科学家至少提出了90多种比较有道理的假说,但仍然以小行星撞击理论最被广为接受。

8. 参考资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sozoic。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riassic。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chosau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rapsid。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ermian%E2%80%93Triassic_extinction_even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riassic%E2%80%93Jurassic_extinction_even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urassic。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retaceou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retaceous%E2%80%93Paleogene_extinction_event。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8-08-2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小脑斧科技博客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1. 概述
  • 2. 中生代(2.51亿年前到6600万年前)
  • 3. 三叠纪(2.522亿年前到2.013亿年前)
  • 4.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2.013亿年前)
  • 5. 侏罗纪(2亿130万年前到1亿4500万年前)
  • 6. 白垩纪(1.45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
  • 7. 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6600万年前)
  • 8. 参考资料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