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化学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癌症最常用和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尤其是对于晚期肿瘤、不能通过手术切除的肿瘤和已经转移扩散的肿瘤。近年来,纳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的递送,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巨大的治疗优势。但是,纳米药物的临床转化进展缓慢,分析原因,传统的纳米制剂通常采用物理包埋的方式装载药物,存在载药量低、稳定性差和载体材料引发的毒副作用等缺陷。针对传统纳米制剂存在的不足,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制剂集前药策略与纳米技术为一体,具有超高的载药量和良好的安全性,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Small发表了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孙进教授、何仲贵教授和罗聪教授团队合作撰写的综述文章“Small-Molecule Prodrug Nanoassemblies: An Emerging Nanoplatform for Anticancer Drug Delivery”。该联合团队近年来在小分子自组装前药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次提出二硫键等化学桥连可以促进疏水性小分子前药的自组装(Nano letters, 2014, 14(10): 5577-5583; Nano letters, 2016, 16(9): 5401-5408; Nano letters, 2018, 18(6): 3643-3650; Small, 2016, 12(46): 6353-6362.),首次开发二硒键、三硫键等新型化学桥连应用于小分子自组装前药中(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1): 1-10; Science advances, 2020, 6(45): eabc1725; Small, 2020, 16(45): 2005039; Science Advances, 2021, 7(16): eabg0880.),提高了前药的自组装能力和肿瘤响应药物释放行为。该综述对小分子自组装前药进行了系统性地介绍,并探讨了其在抗肿瘤药物递送领域的优势。
本文首先对小分子自组装前药进行了系统地分类,并对相应的组装机制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总结:两亲型小分子前药的组装机制可概括为“亲水-疏水平衡”;疏水型小分子前药的组装机制可总结为“结构缺陷”。接下来对小分子自组装前药的肿瘤智能响应释药行为和释放机制进行了总结,并聚焦在小分子自组装前药应用于多模式的肿瘤联合治疗取得的进展。最后,对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制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本文的通讯作者是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孙进教授、何仲贵教授和罗聪教授,第一作者是无涯创新学院2021级博士李冠廷和孙丙军博士后。
Small-Molecule Prodrug Nanoassemblies: An Emerging Nanoplatform for Anticancer Drug Delivery
Guanting Li#, Bingjun Sun#, Yaqiao Li, Cong Luo*, Zhonggui He* and Jin Sun*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smll.202101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