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信时间会铸造自己。你把时间花在了什么地方,最终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很容易把时间浪费在两个地方,一个是浮浅的工作、一个是浮浅的娱乐。微信刷的再多,也没人给你钱。时间不知不觉就浪费了。
浮浅的工作做再多也没有创造性价值的产出。不要被自己努力的表象所欺骗。忙碌≠生产力。不要做一个忙碌的低效产出者。这里的忙碌是指看起来工作很忙,不停地在沟通,不停地在工作。低效是指没有产出。公司有你和没你,并没有太多区别。这个任务你做和别人做没有区别。人的价值往往就体现在,”没你不行“。
深度工作很有效,但每个人能进入的程度不一样、时间不一样。这些都是需要刻意练习的。
深度工作的障碍之一:我们很容易产生一种冲动,将注意力转移到某种浮浅的事物中。大多数人能意识到这种冲动,但都是在事后。而且我们低估了它出现的频率。鲍迈斯特在《意志力》中如此总结:“结果显示欲望是常态,而非个例。”。而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它在使用的过程中会被不断消耗。
刻意练习需要有方法,书中提出了四种深度工作的哲学。
这是一群隐居者,跟外界很少联系,互联网设备都不用,远离尘嚣,只是专注于研究。这种工作哲学可能只适合一小部分人,他们只需要尽可能地激发出自己的创造力潜能,而无须看这个世界的脸色。比较适合自由职业者、专业作家。
这种工作哲学要求个人将时间分成两块,一块明确用于深度工作,另一块时间则做浮浅工作。在深度工作的时间里,双峰工作者会追求高强度、无干扰的专注。
这种工作哲学是把深度工作和浮浅工作的时间分配,用一种严格的日程安排固定下来,也就是说,每天都要留出固定的时间用于深度工作。比如,每天清晨或是晚上,趁着自己头脑最清醒的时候完成深度工作,而在其它时间处理日常事务。适合我们上班族。
遵循这种工作哲学的人往往事务繁忙,但具有极强的自控力,可以随时在浮浅工作和深度工作之间切换,见缝插针地利用时间。前一分钟还在和人在酒桌上把酒言欢,后一分钟就已经开始转入深度工作模式。不适合新手。
哪一种工作哲学适合你?这取决于你的工作性质、工作习惯,以及你的自控力。拿我来说吧,我大概是节奏哲学为主。我的方法是找出自己每天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段,最佳工作状态,刻意营造这样的环境和创造这样的状态,让自己进入深度工作状态的概率更大。但当我时间相对自由,有比较长的整块时间,就采用双峰哲学,一周集中2天做最重要工作任务,其他时间处理简单问题。当工作特别紧的时候,就只能是新闻记者哲学。随时准备来解决突然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