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与如何做。我们比较容易知道要做什么,但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做。就好像年初我制定的目标,目标一般很明确,很多人都制定了。但最扎心的是年终回顾一下,目标完成的效果很差。这就是“如何做”的问题。
在深度工作的实践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何具体实践作者推荐了以下4个原则。
正如《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的作者所说的:“你想做的事情越多,完成的事情反而越少。“只有把时间用在重要的时候上,才会有真正有价值的产出。
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决定做什么事,但我们肯定能选择先做什么。这考验的是我们区分事情优先级的能力,通过”重要“、”紧急“两个维度来划分。
优先做重要紧急的事情。比如限期任务,突发危机等等。
投入大部分时间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否则这类事情会被拖成重要紧急的事。比如后续工作需要用到的技能、锻炼身体等
少做紧急不重要的事,因为紧急很容易把时间花费在这些任务上。比如某些不需要参加的会议,某个不重要的电话。
不做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比如看没有营养的小说和娱乐新闻。
有两种指标,滞后性指标和引领性指标。
1、滞后性指标用于描述你最终尝试改善的方面。比如,如果你的目标是提高用户满意度,那么相应的滞后性指标就是用户的满意度分数。这种指标具有滞后性,你得到指标的同时,事情已经结束了。
2、引领性指标是指短期内可以直接看到结果的指标,并且这种指标结果会对你的长期目标带来积极的影响。比如你的目标是提高用户满意度,那么免费试吃用户的转购率就可以是一个不错的引领性指标。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锻炼深度工作能力,那引领性指标就是”专注于极度重要目标上的深度工作状态时间“
在团队内公开每个人的引领性指标,这个计分板可以制造一种竞争氛围,驱使他们专注于这些指标,即使其他诉求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时候也不例外。此外计分板还可以强化动机。一旦团队注意到他们在引领性指标上的成功,他们就会很投入地保持这种状态。
不管是团队还是个人目标,都需要做定期复盘。复盘的目的就是分析行动所带来的反馈,以便更好的工作。
每次深度工作结束之后,及时对比计划与实施之间的差距,以便更好的认知自己目前的能力,通过调整计划来认识自己,养成习惯。
我们经常对自己在固定时间内能完成多少工作不甚清晰,通过深度工作来认识到自己的产出能力,及时调整计划,才能逐步的提升。
真正的改变都是逆人性的,你可以从书本或他人了解到所有的方法,但是真正推动这一改变的动力,就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