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离散数学】集合论 第四章 函数与集合(2) 特殊函数类(单射、满射、双射及其性质、常/恒等函数、置换/排列)「建议收藏」

【离散数学】集合论 第四章 函数与集合(2) 特殊函数类(单射、满射、双射及其性质、常/恒等函数、置换/排列)「建议收藏」

作者头像
全栈程序员站长
发布2022-08-31 18:55:27
1.5K0
发布2022-08-31 18:55:27
举报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本文属于「离散数学」系列文章之一。这一系列着重于离散数学的学习和应用。由于内容随时可能发生更新变动,欢迎关注和收藏离散数学系列文章汇总目录一文以作备忘。此外,在本系列学习文章中,为了透彻理解离散数学,本人参考了诸多博客、教程、文档、书籍等资料。以下是本文的不完全参考目录,在后续学习中还会逐渐补充:

  • 国外经典教材)离散数学及其应用 第七版 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7th ,作者是 Kenneth H.Rosen ,袁崇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 离散数学 第二版,武波等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
  • 离散数学 第三版,方世昌等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
  • (经典参考书及其题解)离散数学/离散数学——理论•分析•题解,左孝凌、李为鉴、刘永才编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离散数学习题集:数理逻辑与集合论分册,耿素云;图论分册,耿素云;抽象代数分册, 张立昂。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章目录


2. 特殊函数类

2.1 单射、满射和双射及其性质

根据函数映射的特征,产生了三种特殊的函数类:单射、满射和双射。当然,不是单射也不是满射的函数也有很多。

定义2.1.1 设 f f f 是从集合 X X X 到 Y Y Y 的函数(每个 x i x_i xi​ 都只对应一个 f ( x i ) f(x_i) f(xi​) )。 (1)任取 x 1 , x 2 ∈ X x_1, x_2\in X x1​,x2​∈X ,如果 x 1 ≠ x 2 x_1 \ne x_2 x1​​=x2​ ,那么 f ( x 1 ) ≠ f ( x 2 ) f(x_1) \ne f(x_2) f(x1​)​=f(x2​) ,则称 f f f 是单射函数 injective function ,简称单射或内映射 into mapping 、入射等(即不同的 x i x_i xi​ 对应的 f ( x i ) f(x_i) f(xi​) 不同)。 (2)任取 y ∈ Y y \in Y y∈Y ,存在 x ∈ X x \in X x∈X ,使得 f ( x ) = y f(x) = y f(x)=y ,则称 f f f 为满射函数 surjective function ,简称满射或上映射 onto mapping(即 f ( X ) = Y f(X) = Y f(X)=Y )。 (3)若 f f f 既是单射又是满射,则称 f f f 是双射函数 bijective function ,简称双射或一一对应的映射。

【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类型。 (1) s : N → N , s ( x ) = x + 2 s: \N \to \N, s(x) = x+2 s:N→N,s(x)=x+2 (2) f : N → N , f ( x ) = x   m o d   10 f: \N \to \N, f(x) = x \bmod 10 f:N→N,f(x)=xmod10 (3) f : N → N , f ( x ) = { x − 1 i f i s o d d ( x ) x + 1 i f i s e v e n ( x ) f:\N \to \N, f(x) = \begin{cases} x – 1 \quad \mathtt{if\ isodd(x)} \\ x + 1\quad \mathtt{if\ iseven(x)} \end{cases} f:N→N,f(x)={ x−1if isodd(x)x+1if iseven(x)​ (4) h : R → R , h ( x ) = x 3 + 2 x 2 h: \R \to \R, h(x) = x^3 + 2x^2 h:R→R,h(x)=x3+2x2 (5) a , b ∈ R a, b \in R a,b∈R 且 a ≠ b a \ne b a​=b , g : [ 0 , 1 ] → [ a , b ] , g ( x ) = ( b − a ) x + a g: [0, 1] \to [a, b], g(x) = (b – a) x + a g:[0,1]→[a,b],g(x)=(b−a)x+a (6) f : N → ρ ( N ) , f ( x ) = { x } f: \N \to \rho(\N), f(x) = \{x\} f:N→ρ(N),f(x)={ x} 解: (1) s s s 是单射而非满射,因为 0 , 1 0, 1 0,1 没有原像。 (2) f f f 既非单射也非满射。 (3) f f f 是双射。 (4) h h h 是满射而非单射。 (5) g g g 是双射。 (6) f f f 是单射而非满射。因为 ρ ( N ) \rho(\N) ρ(N) 中 N \N N 上的每个元素在函数 f f f 下都有一个唯一的像,但 ρ ( N ) \rho(\N) ρ(N) 中有些元素没有原像,例如 { 0 , 1 } \{0, 1\} { 0,1} 。【离散数学】集合论 第四章 函数与集合(6) 三歧性定理、两集合基数判等定理(基数的比较)、Cantor定理这篇文章的 Cantor 定理中证明了任意函数 g : M → ρ ( M ) g:M→ρ(M) g:M→ρ(M) 均不是满射。

【例2】 f : [ 0 , 1 ] → [ a , b ] , a < b , f ( x ) = ( b − a ) x + a f: [0, 1] \to [a, b],\ a < b,\ f(x) = (b – a) x + a f:[0,1]→[a,b], a<b, f(x)=(b−a)x+a ,证明 f f f 为双射。 证明: (1)对任意 x 1 , x 2 ∈ [ 0 , 1 ] , x 1 ≠ x 2 x_1, x_2 \in [0, 1], \ x_1 \ne x_2 x1​,x2​∈[0,1], x1​​=x2​ ,易知 f ( x 1 ) = ( b − a ) x 1 + a ≠ ( b − a ) x 2 + a = f ( x 2 ) f(x_1) = (b – a) x_1 + a \ne (b – a) x_2 + a = f(x_2) f(x1​)=(b−a)x1​+a​=(b−a)x2​+a=f(x2​) 。故 f f f 是单射函数。 (2)显然,对任意 y ∈ [ a , b ] y\in [a, b] y∈[a,b] ,均存在 x = y − a b − a ∈ [ 0 , 1 ] x =\dfrac{ y – a}{b – a} \in [0, 1] x=b−ay−a​∈[0,1] ,故 f f f 是满射函数。 (3)由(1)、(2)可知, f f f 是双射函数。

定理2.1.1 设 X X X 和 Y Y Y 是有限集合, f f f 是从集合 X X X 到 Y Y Y 的函数。 (1)若 f f f 是单射,则必有 ∣ X ∣ ≤ ∣ Y ∣ |X| \le |Y| ∣X∣≤∣Y∣ 。 (2)若 f f f 是满射,则必有 ∣ X ∣ ≥ ∣ Y ∣ |X| \ge |Y| ∣X∣≥∣Y∣ 。 (3)若 f f f 是双射,则必有 ∣ X ∣ = ∣ Y ∣ |X| = |Y| ∣X∣=∣Y∣ 。 证明 : (1)因为 f f f 是单射,所以 ∣ f ( x ) ∣ = ∣ X ∣ |f(x)| = |X| ∣f(x)∣=∣X∣ 。又因为 f ( x ) ⊆ Y f(x) \subseteq Y f(x)⊆Y ,所以有 ∣ f ( x ) ∣ ≤ ∣ Y ∣ |f(x) | \le |Y| ∣f(x)∣≤∣Y∣ ,故有 ∣ X ∣ ≤ ∣ Y ∣ |X| \le |Y| ∣X∣≤∣Y∣ 。 (2)假设 ∣ X ∣ < ∣ Y ∣ |X| < |Y| ∣X∣<∣Y∣ ,因为 ∣ f ( x ) ∣ ≤ ∣ X ∣ |f(x) | \le |X| ∣f(x)∣≤∣X∣(函数定义,对每个 x ∈ X x \in X x∈X ,都有唯一的一个 y ∈ Y y \in Y y∈Y 满足 ⟨ x , y ⟩ ∈ f \lang x, y\rang \in f ⟨x,y⟩∈f ),所以有 ∣ f ( x ) ∣ < ∣ Y ∣ |f(x)|<|Y| ∣f(x)∣<∣Y∣,即 f ( X ) ⊂ Y f(X) \subset Y f(X)⊂Y ,这与 f f f 是满射矛盾。 (3)可由(1)和(2)直接得出。

定理2.1.2 设 X X X 和 Y Y Y 是有限集合, f f f 是从集合 X X X 到 Y Y Y 的函数。若 ∣ X ∣ = ∣ Y ∣ |X|=|Y| ∣X∣=∣Y∣ ,则 f f f 是单射,当且仅当 f f f 是满射。 证明

  • 必要性。若 f f f 是单射函数,则有 ∣ f ( X ) ∣ = ∣ X ∣ |f(X)| = |X| ∣f(X)∣=∣X∣ 。又因为 ∣ X ∣ = ∣ Y ∣ |X| = |Y| ∣X∣=∣Y∣ ,所以有 ∣ f ( x ) ∣ = ∣ Y ∣ |f(x)|= |Y| ∣f(x)∣=∣Y∣ 。因为 Y Y Y 是有限的,且根据函数的定义 f ( X ) ⊆ Y f(X) \subseteq Y f(X)⊆Y ,故 f ( X ) = Y f(X) = Y f(X)=Y ,因此 f f f 是一个满射函数。
  • 充分性。若 f f f 是满射函数,假设 f f f 不是单射函数,则存在 a , b ∈ X , a ≠ b a, b \in X, a\ne b a,b∈X,a​=b 且 f ( a ) = f ( b ) f(a) = f(b) f(a)=f(b) 。所以有 ∣ X ∣ > ∣ f ( x ) ∣ |X| > |f(x)| ∣X∣>∣f(x)∣ ,而 ∣ X ∣ = ∣ Y ∣ |X| = |Y| ∣X∣=∣Y∣ ,因此有 ∣ Y ∣ > ∣ f ( x ) ∣ |Y| > |f(x)| ∣Y∣>∣f(x)∣ 。因为 Y Y Y 是有限的,故 f ( x ) ⊂ Y f(x) \subset Y f(x)⊂Y 。这与 f f f 是满射函数矛盾。

2.2 常函数、恒等函数、置换/排列

定义2.2.1 对于函数 f : X → Y f: X\to Y f:X→Y ,若存在元素 c ∈ Y c \in Y c∈Y ,对于任意 x ∈ X x\in X x∈X 都有 f ( x ) = c f(x) = c f(x)=c ,则称 f f f 为常函数 constant function

定义2.2.2 对于函数 f : X → X f: X\to X f:X→X ,若对于任意 x ∈ X x \in X x∈X 都有 f ( x ) = x f(x) = x f(x)=x ,则称 f f f 为 X X X 上的恒等函数 identity function恒等函数是双射函数

定义2.2.3 对于函数 f : X → X f: X\to X f:X→X ,若 f f f 是双射的,则称 f f f 是集合 X X X 上的一个置换 permutation 或排列。显然, X X X 上的恒等函数是 X X X 上的一个置换,亦称为恒等置换幺置换。当 X X X 是有限集合且 ∣ X ∣ = n |X| = n ∣X∣=n 时,称 X X X 上的置换是 n n n 次置换;当 X X X 是无限集合时,称 X X X 上的置换是无限次置换

集合 X X X 上的 n n n 次置换通常写成: P = ( x 1 x 2 … x n f ( x 1 ) f ( x 2 ) … f ( x n ) ) P = \begin{pmatrix} x_1 & x_2 &\dots& x_n\\ f(x_1) & f(x_2) &\dots& f(x_n) \end{pmatrix} P=(x1​f(x1​)​x2​f(x2​)​……​xn​f(xn​)​) 特别的,置换的复合是可结合的(见【离散数学】集合论 第四章 函数与集合(4) 复合函数与逆函数定理4.4.2),即置换在复合运算下具有可结合性。又因为置换是双射函数,而双射函数的复合运算是双射函数(见【离散数学】集合论 第四章 函数与集合(4) 复合函数与逆函数定理4.4.3),所以置换的复合也是置换,即置换在复合运算下具有封闭性。例如(此处运算顺序先左后右): P 2 ⋄ P 3 = ( 1 2 3 1 3 2 ) ⋄ ( 1 2 3 2 1 3 ) = ( 1 2 3 2 3 1 ) = P 4 P_2 \diamond P_3 = \begin{pmatrix} 1 & 2 & 3 \\ 1 & 3 & 2 \end{pmatrix} \diamond \begin{pmatrix} 1 & 2 & 3 \\ 2 & 1 & 3 \end{pmatrix} = \begin{pmatrix} 1 & 2 & 3 \\ 2 & 3 & 1 \end{pmatrix} = P_4 P2​⋄P3​=(11​23​32​)⋄(12​21​33​)=(12​23​31​)=P4​

在后文的抽象代数部分,我们会系统学习置换的性质。

【例3】设 X X X 是有限集合,且有 ∣ X ∣ = n |X| = n ∣X∣=n ,则 X X X 上有多少个不同的置换? 解: X X X 上的置换数等于 X X X 中元素的不同排列数 n ! n! n! 。

【例4】设 A = { 1 , 2 , 3 } A = \{1, 2, 3\} A={ 1,2,3} ,给出 A A A 上的所有置换。 解: P 1 = ( 1 2 3 1 2 3 ) , P 2 = ( 1 2 3 1 3 2 ) , P 3 = ( 1 2 3 2 1 3 ) P 4 = ( 1 2 3 2 3 1 ) , P 5 = ( 1 2 3 3 1 2 ) , P 6 = ( 1 2 3 3 2 1 ) P_1 = \begin{pmatrix} 1 & 2 & 3 \\ 1 & 2 & 3 \end{pmatrix},\ P_2 = \begin{pmatrix} 1 & 2 & 3 \\ 1 & 3 & 2 \end{pmatrix},\ P_3 = \begin{pmatrix} 1 & 2 & 3 \\ 2 & 1 & 3 \end{pmatrix} \\ {} \\ P_4 = \begin{pmatrix} 1 & 2 & 3 \\ 2 & 3 & 1 \end{pmatrix},\ P_5 = \begin{pmatrix} 1 & 2 & 3 \\ 3 & 1 & 2 \end{pmatrix},\ P_6 = \begin{pmatrix} 1 & 2 & 3 \\ 3 & 2 & 1 \end{pmatrix} P1​=(11​22​33​), P2​=(11​23​32​), P3​=(12​21​33​)P4​=(12​23​31​), P5​=(13​21​32​), P6​=(13​22​31​)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栈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43696.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22年5月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文章目录
  • 2. 特殊函数类
    • 2.1 单射、满射和双射及其性质
      • 2.2 常函数、恒等函数、置换/排列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