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TPS、并发数与线程数,傻傻分不清楚?

TPS、并发数与线程数,傻傻分不清楚?

作者头像
程序媛淼淼
发布2022-09-01 13:45:35
2.9K0
发布2022-09-01 13:45:35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程序员阿常

以下文章来源于CKL的思考空间 ,作者CKL的思考

最近遇到了两个关于性能测试的场景,发现有三个很多人理不清楚的概念:TPS、并发数及线程数。这三者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概念是相对简单的,但是在使用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混淆的情况出现。

先说定义:

TPS:单位时间(每秒)处理的事务数。

并发数:同一时刻系统同时处理的请求数(相对并发,绝对并发)。

线程数:一般情况下,指是的虚拟用户数。

你看,是不是很清晰?

1

两个场景

场景一:登录接口能够承受秒级 1000 并发。

那么,这里的并发是TPS?还是并发数?还是线程数?如果是你,你会如何解读呢?说说个人的理解:一般情况下,在做性能测试时,都不会去强调并发的概念。因为现实的场景中,除了秒杀、整点开抢等几类特殊的场景外,都不会进行狭义上的并发测试。所以,这里的1000并发,应该指的是TPS为1000。

场景二:已知TPS是1000,如何估算出系统支持的最大在线用户数?

这个是无法通过理论知识来估算出来的。因为这两者本身就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用户在线,并不一定产生请求,又或者这些请求也不是我们要测试的场景。所以请求那些面试官或者产品经理能否尊重下性能测试?不要再问这些没有逻辑的问题?如果真想了解如何评估系统容量,请系统的学习下相关知识,而不是拿一个TPS强人所难。

2

澄清三者关系

并发数较好说,分为强并发和弱并发。所谓的强并发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同时请求的数量。类似的场景就是秒杀活动或者整点活动这类的场景。而我们通常说的并发,指的都是一段时间内(可以是秒级,也可以是分钟级的),系统能够处理的数据总量。这更符合我们的实际场景。

基于上面的概念,TPS = Vu(总请求数)/Time(响应时间+思考时间),(这里暂不考虑网络传输的时间,思考时间也可以忽略吧,你们的脚本会考虑这些么?复杂问题简单化)。而Vu(总请求数)是怎么来的?

我们在模拟大批量的请求时,不太可能自己手动去点。所以需要借助工具来模拟。这就涉及到了线程数。通常情况下,一个线程数代表一个用户,在我们计划的执行时间或者执行次数下,向服务器发起请求。所以线程数只是我们模拟请求的概念,和实际的性能问题没有直接的关系,服务端只关心在一段时间内,处理了多少请求,并不关心这些请求是从哪里来的。如果你的负载机性能足够好,那么单位时间内,10000个请求,你可以用100个线程执行100次,也可以用1000个线程执行10次。这完全是负载机的问题,虽然达到服务端的时间会有微小的差异,但基本上可以忽略。

3

TPS与响应时间

其实,我们在描述系统的性能能力时,只说TPS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到响应时间和系统资源使用率,系统资源使用率在没太大瓶颈的前提下,可以不谈,但是不谈响应时间就不应该了。例如,有两个系统,TPS都是1000,但A系统的响应时间是0.5S,B系统的响应时间是2S,你觉得哪个系统的性能好?明显可以看出,A系统的TPS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嘛。就像你能考100分,是你努力的结果,而学霸考100分是因为卷面只有100分。对于A系统,应该继续往上压,找出更好的TPS,而对于B系统,差不多要进行调优了。

4

TPS中的T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讲TPS时,都是讲单接口的TPS,也可以是QPS(每秒查询事务数)。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中,某一个T(Transactions)都会有由若干个接口共同完成。很多性能测试工具,都提供了自定义Transactions的功能。因为这个Transactions才是描述客户行为的真实场景。所以在性能测试报告中,我们需要告诉用户你是如何定义Transactions的。不同的定义方法,TPS会有较大的差异。不能为了追求数值上的好看,而忽略了真实场景。

5

小结

理清基础的概念,有助于指导我们在真实场景下的落地实践。不要过于纠结并发数,这个指标更多的是体现负载机的性能,通过TPS 结合响应时间,才能更好地反馈系统的性能问题。同时,性能测试是个系统的专项工程,它有自己的方法论和评估体系,需要从业者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而不是为了几个指标去做性能测试。别人可能因为不专业,所以不清楚,但我们是从业者,应该有能力去帮助产品或者客户澄清这些疑问,而不是听之任之。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2-04-2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程序员阿常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