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分布式互斥与同步

分布式互斥与同步

作者头像
素履coder
发布2022-09-19 15:26:30
5550
发布2022-09-19 15:26:3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素履coder素履coder

学习极客时间《分布式技术原理与算法解析》

1. 分布式概览#

1.1 分布式知识体系图#

1.2 分布式发展历程#

单机模式

数据并行模式

任务并行模式

简介

所有业务和数据都在一台服务器上

让多台服务器放同样的代码逻辑,把要执行的数据拆分后分别放到这些服务器同时执行,用空间换时间

把单个任务拆分成多个子任务并行执行

优点

便于集中管理、维护、执行

缩短所有任务的总体执行时间

能缩短单个任务的执行时间

缺点

单台服务器有性能瓶颈,有单点失效问题

对提升单个任务的执行性能及降低时延无效

任务拆分的复杂性增加

1.3 分布式系统指标#

性能指标:

  • 吞吐量
    • QPS:每秒的查询数,常用于读操作;
    • TPS:每秒处理的事务数,常用于写操作;
    • BPS:每秒处理的比特数,常用于衡量数据量;
  • 响应时间:系统响应一个请求所花费的时间,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
  • 完成时间:系统真正完成一个请求所花费的时间

资源占用:

  • 空载资源占用:系统在没有任何负载时,本身所自带的资源占用
  • 满载资源占用:系统满额负载时的资源占用

可用性:

  • 可用性:系统面对各种异常情况时依然可以正确提供服务的能力,体现了系统的鲁棒性,可用(正常运行时间/总运行时间) 的比值来判断可用性高低,表示可以允许系统出现部分故障的情况下,仍能对外提供服务的能力。
  • 可靠性:通常表示一个系统完全不出故障。

可扩展性:有横向的集群数量扩展,也有纵向的单机性能扩展。

不同场景下的指标要求:

2. 分布式互斥与同步#

2.1 分布式互斥#

在分布式系统里,访问临界资源,就叫分布式互斥;临界资源就是被互斥访问的共享资源。

分布式互斥方法:

集中式方法

分布式方法

令牌环方法

描述

通过协调者,把所有请求放入队列,按FIFO的方式请求临界资源

每个请求者使用临界资源时,都要征求其他参与者的同意

所有参与者组成环,令牌顺/逆时针流动,拿到令牌的参与者则可访问临界资源

优点

简单、通信高效、易实现

可用性高

单个参与者通信效率高,因为不用请求其他参与者同意

缺点

瓶颈在协调者,可用性低

通信成本高、复杂度高

容易造成无用通信,例如一轮下来,只有几个参与者需要访问令牌

场景

在协调者稳定性高的情况下适合使用

系统规模小或使用频度低的情况下

系统规模小、每个参与者使用临界资源的频率高的情况下

2.2 分布式选举#

分布式选举主要是选出主节点,该主节点在分布式集群中对其他子节点进行协调和管理,保证集群有序运行和节点间数据的一致性。

Bully算法

Raft算法

ZAB算法

描述

遵循长者为大的原则,即在所有活着的节点中,选取 ID 最大的节点作为主节点

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获得投票最多的节点成为主节点(超过半数即可为leader)

ZAB协议是专门为zookeeper实现分布式协调功能而设,遵循少数服从多数,ID 大的节点优先为主的原则,可以看成对Raft算法的改进

选举过程

Election消息:用于发起选举,如p1->p2发送选举消息,表示p1支持选举p2当Leader。Alive消息:若本节点收到比自己 ID 小的节点发送的 Election 消息,则回复一个 Alive 消息,告知其他节点,我比你大,重新选举。Victory消息:若在给定的时间范围内,本节点没有收到其他节点回复的 Alive 消息,则认为自己成为主节点,并向其他节点发送 Victory 消息,宣誓自己成为主节点。

Follower状态:开始时所有节点都是Follower状态,Follower 节点会定期发送心跳包给Leader节点,以检测主节点是否活着。Candidate状态:开始选主时所有Follower转为Candidate状态,发送选举请求,每个节点只有一次投票权。Leader状态:发起选举请求的节点获得超过一半的投票,变为Leader状态。Leader任期到了,会降为Follower状态,参与新一轮选举。

Looking 状态,即选举状态。当节点处于该状态时,它会认为当前集群中没有 Leader,因此自己进入选举状态。Leading 状态,即领导者状态,表示已经选出主,且当前节点为 Leader。Following 状态,即跟随者状态,集群中已经选出主后,其他非主节点状态更新为Following,表示对 Leader 的追随。Observing 状态,即观察者状态,表示当前节点为 Observer,持观望态度,没有投票权和选举权。

优点

简单、快速、复杂度低、易实现

快速、复杂度低、易实现更稳定,当有新节点加入时会触发选主,但不一定能拿到超过一般的票数而切主。

稳定性好,当有新节点加入时会触发选主,但不一定能拿到超过一般的票数而切主。算法性能高

缺点

因为需要每个节点有全局信息,所以额外信息存储较多。只要随便新进来一个ID比当前leader的ID大的,就会易主,所以导致容易频繁易主。不适合大规模分布式系统。

因为要求所有节点都可以互相通信且要参与投票,所以导致通信量大、连接数多,不适合大规模集群

因为采用广播方式发送消息,当节点多的时候容易发生广播风暴。选举时间长复杂度高

场景

适用于小规模分布式系统

适合中小规模场景

适合大规模分布式系统

为什么选举算法常采用奇数个节点?

因为偶数个节点容易出现两个主的情况,造成重新选主,而且第二次选主依然有概率出现两个主的情况。

2.3 分布式共识#

分布式共识:分布式共识就是在多个节点均可独自操作或记录的情况下,使得所有节点针对某个状态达成一致的过程。比如通过分布式共识,使得分布式系统中不同节点的数据达成一致。

分布式共识比较常用与区块链技术中。比如有5台服务器,其中一台进行了金钱转账,那么如何让另外4台服务器也达到一样的状态呢?这就是分布式共识要解决的问题。在分布式在线记账问题中,针对同一笔交易,有且仅有一个节点或服务器可以获得记账权,然后其他节点或服务器同意该节点或服务器的记账结果,达成一致。也就是说,分布式共识包括两个关键点,获得记账权和所有节点或服务器达成一致

分布式共识方法:

PoW

PoS

DPoS

全称

Proof-of-Work工作量证明

Proof-of-Stake权益证明

Delegated Proof of Stake委托权益证明

过程

每个节点都去解同一道题目,哪个节点先得出正确答案,就获得记账权,简单来说:谁的计算能力强,获得记账权的可能性就越大

由系统权益代替算力来决定区块记账权,拥有的权益越大获得记账权的概率就越大

相比于 PoS 算法,DPoS 引入了受托人,由投票选举出的若干信誉度更高的受托人记账,解决了所有节点均参与竞争导致消息量大、达成一致的周期长的问题。

优点

去中心化、安全性高

解决了Pow算法的问题,效率高

解决了 PoS 算法的垄断问题,能耗更低,速度更快

缺点

如果题目过难,则计算时间过长,导致资源浪费;如果题目过于简单,会导致大量节点获取记账权,导致冲突。总结来说就是达成共识的时间长,效率偏低。

去中心化程度和安全性不如PoW,易造成垄断

去中心化程度不如前面的两种算法,投票积极性不高

场景

比特币

以太坊

以太股

2.4 分布式事务#

分布式事务就是在分布式系统中运行的事务,由多个本地事务组合而成,都要遵循ACID原则。

2.4.1 二阶段提交法#

准确来说是基于XA协议的二阶段提交法

XA协议:分为两部分,即事务管理器和本地资源管理器。事务管理器作为协调者负责各个本地资源的提交和回滚;资源管理器就是分布式事务的参与者,通常由数据库实现。

为了保证事务的一致性,需要引入一个协调者来管理所有节点,分为投票阶段和提交阶段。

阶段

过程

投票阶段

① 协调者发送请求给参与者,询问是否可以执行提交(commit)操作。② 参与者收到请求后,会执行请求中的事务操作,并将undo信息和redo信息写入事务日志,但不提交(commit)。若执行成功,会返回yes;若执行失败,会返回no。③ 协调者等待所有参与者返回操作结果后进入提交阶段。

提交阶段

情况一,协调者收到的都是yes:① 协调者向所有参与者发送正式 commit 的请求② 参与者完成操作后释放占用的资源③ 参与者向协调者返回“ack完成”消息④ 协调者收到所有参与者的回复后意味着这个事务结束了情况二,协调者收到的信息中存在no:① 协调者向所有参与者发送 rollback 请求② 参与者收到 rollback 消息后利用之前的undo日志执行回滚③ 参与者回滚完后释放占用的资源④ 参与者向协调者恢复 ack回滚完成 信息⑤ 协调者收到所有参与者的回复后,取消事务

存在的问题 :

① 同步阻塞问题。因为所有节点都是事务阻塞型,所有只要有一个节点在访问临界资源时,其他节点只能等待

② 单点故障问题。一旦某个节点发生故障,则会锁定事务资源,其他节点也会处于等待状态,导致整个系统阻塞

③ 数据不一致问题。在提交阶段,在协调者向参与者发送提交请求后,若因为网络或其他原因导致只有部分参与者接收到了请求并执行,于是就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2.4.2 三阶段提交法#

三阶段提交是在二阶段提交的基础上,中间加了一个预提交阶段,改善了同步阻塞问题和数据不一致问题

阶段

过程

投票阶段

协调者向参与者发送请求,询问是否可以执行事务操作,参与者回复yes或no

预提交阶段

情况一,协调者收到的都是yes:① 协调者向参与者发送预提交请求,进入预提交阶段② 参与者接收到请求后执行事务操作,并记录undo日志和redo日志③ 若参与者成功执行了事务,则返回 ack成功 信息情况二,协调者收到的信息中存在no:① 协调者向所有参与者发送中中断请求② 参与者接收到中断请求后,或超时仍未接收到协调者的信息,执行事务的中断操作

提交阶段

情况一:正式提交阶段:① 协调者接收到所有参与者的 ack成功 响应后,向参与者发送正式提交消息② 参与者收到协调者的正式提交消息后,正式提交事务,完成后释放锁住的资源③ 参与者提交完事务后,向协调者回复 ack 响应④ 协调者收到所有参与者的响应后,表示完成事务情况二:事务中断阶段:① 协调者向所有参与者发送回滚请求② 参与者收到回滚消息后,利用预提交阶段记录的undo日志进行事务的回滚,并释放事务资源③ 参与者回滚完成想协调者回复ack消息④ 协调者收到参与者回滚完成的消息后结束事务

2.4.3 最终一致性方案#

二阶段提交和三阶段提交都存在两个问题:① 处理事务时都需要锁定资源。② 仍然存在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所以提出了最终一致性的方案,准确来说是基于消息队列的最终一致性方案。这个消息队列用于在多个节点之间传递消息,因为消息队列本身具有存储功能,所以可以用来存储消息和日志。

大致思想如下:

① 生产者可以向消息队列发送具体的消息

② 消息队列把消息存起来,然后异步发送给消费者

③ 消费者收到消息后可以异步执行各自的具体事务,不管是执行成功还是失败都要给消息队列返回响应

④ 若消息队列收到了某个消费者返回执行成功的消息,表示这个消费者完成了任务

⑤ 若消息队列收到了某个消费者返回执行失败的消息,则消息队列会继续给这个消费者发送消息,即失败重试

⑥ 当所有消费者都完成事务后,才会删除消息队列里的消息,即最终一致性

2.4.4 总结#

刚性事务

柔性事务

如二阶段提交和三阶段提交

如最终一致性方案

遵循ACID原则

遵循BASE理论,BASE 理论包括:① 基本可用(Basically Available)② 柔性状态(Soft State)③ 最终一致性(Eventual Consistency)

缺点:① 数据不一致问题② 性能低③ 吞吐量一般优点:① 强一致性② 同步执行③ 算法实现简单④ 三阶段提交解决了二阶段提交同步阻塞问题和单点故障问题

缺点:① 算法复杂度高优点:① 最终一致性② 异步执行③ 性能高④ 吞吐量高⑤ 无同步阻塞问题⑥无单点故障问题

2.5 分布式锁#

锁是实现多线程访问同一共享资源,保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可访问共享资源所做的一种标记。分布式锁处于分布式环境中,具有多个服务器,实现分布式互斥。为了保证多个进程可以看到锁,一般把锁存放在公共存储中(如redis、数据库等)。

分布式锁应该具有这些特征:

  • 互斥性:只能有一个客户端持有锁
  • 超时释放:防止死锁
  • 可重入:一个线程获取锁后,可以再次加请求加锁,更新过期时间等
  • 高性能、高可用:使开销尽可能低,可用性高
  • 安全性:锁只能被持有的客户端删除,不能被其他客户端删除
2.5.1 基于数据库#

关于mysql锁的介绍,我写过一篇文章: Title MySQL锁的总结

  • 基于数据库的增删
    •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即在数据库创建一张专门用于存放锁标记的锁表。当某个请求(A)对数据库的某个共享资源操作时,就往锁表增加一条记录,表示锁住了该资源,当操作完成后,就删除这条记录,表示释放锁。其他请求(B)想要操作该资源时都要先查询锁表,看是否有请求在操作该共享资源,如果有,就要等待,否则往锁表插入记录,表示请求(B)锁定了该资源。
    • 优点:容易理解、复杂性低
    • 缺点:单点故障,容易导致整体系统崩溃;死锁问题,锁没有限定失效时间;数据存放在磁盘,有IO读写开销,操作数据库开销大
  • 基于数据库的排它锁
    • 即在执行语句的时候添加for update,如:select ... from ... for update,当加上排它锁的时候,其他事务不能加锁

基于数据库的分布式锁适合于并发量低的场景

2.5.2 基于Redis#

redis是基于内存的,所以数据都存放在内存中,不需要写入磁盘,减少了IO操作。

如下是几种Redis实现分布式锁的方案:

SETNX + EXPIRE

SETNX是(set if not exists)的缩写,如果 key不存在,则SETNX成功返回1,如果这个key已经存在了,则返回0。EXPIRE则是设置过期时间,防止死锁。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if nx := redis.SetNX("lock_key", "lock_value", 0); nx.Val() == true {	// 加锁
	redis.Expire("lock_key", 100)	// 设置过期时间

    // todo 执行业务逻辑

	redis.Del("lock_key")	// 释放锁
}

缺点:setnx和expire两个操作是分开的,不是原子性操作,如果执行完setnx后出现了故障,那么就没法设置过期时间,锁就得不到释放,导致死锁。

SET扩展参数

为了解决不是原子性执行的问题,Redis 作者加入了 set 指令的扩展参数,使得 setnx 和 expire 指令可以一起执行,解决了上述问题。SET key value[EX seconds][PX milliseconds][NX|XX]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从 Redis 2.6.12 版本开始, SET 命令的行为可以通过一系列参数来修改:
    EX second :设置键的过期时间为 second 秒。 
    			SET key value EX second 效果等同于 SETEX key second value 。
    PX millisecond :设置键的过期时间为 millisecond 毫秒。 
    				 SET key value PX millisecond 效果等同于 PSETEX key millisecond value 。
    NX :只在键不存在时,才对键进行设置操作。 
    	 SET key value NX 效果等同于 SETNX key value 。
    XX :只在键已经存在时,才对键进行设置操作。
*/

// 根据官方说法
// 因为 SET 命令可以通过参数来实现 SETNX 、 SETEX 和 PSETEX 三个命令的效果,
// 所以将来的 Redis 版本可能会废弃并最终移除 SETNX 、 SETEX 和 PSETEX 这三个命令。

// 根据 go-redis 的源码
//
// Redis `SET key value [expiration] NX` command.
// Zero expiration means the key has no expiration time.
func (c *cmdable) SetNX(key string, value interface{}, expiration time.Duration) *BoolCmd {
	var cmd *BoolCmd
	if expiration == 0 {
		// Use old `SETNX` to support old Redis versions.
		cmd = NewBoolCmd("setnx", key, value)
	} else {
		if usePrecise(expiration) {
			cmd = NewBoolCmd("set", key, value, "px", formatMs(expiration), "nx")
		} else {
			cmd = NewBoolCmd("set", key, value, "ex", formatSec(expiration), "nx")
		}
	}
	c.process(cmd)
	return cmd
}

// 因此用go语言实现该方案的写法为
if nx := redis.SetNX("lock_key", "lock_value", 100); nx.Val() == true {	// 加锁并设置过期时间,为原子操作
	// todo 执行业务逻辑

	redis.Del("lock_key")	// 释放锁
}

上面两种方案都有可能出现超时问题,即业务执行时间超出了锁的超时限制,这个时候锁释放了,但是业务逻辑还在执行,其他线程可以拿到锁,导致数据被修改

还可能导致锁的误删除,如线程a执行完后即将要释放锁时,却提前被线程b占有了锁,此时线程a不知道,就把线程b的锁释放掉了,但此时线程b的业务都还没有执行完。

SET扩展参数 + 校验唯一随机值 + Lua脚本

为了解决在释放锁之前容易被其他线程拿到锁并被误删的问题,可以为 value 参数设置为一个随机数,释放锁时先匹配随机数是否一致,然后再删除 key。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if nx := redis.SetNX("lock_key", "lock_value", 1000); nx.Val() == true { // 加锁并设置过期时间,为原子操作
    // todo 执行业务逻辑

    if redis.Get("lock_key").Val() == "lock_value" { // 判断是不是当前线程加的锁,是才释放
        redis.Del("lock_key") // 释放锁
    }
}

但是匹配 value 和删除 key 不是一个原子操作,Redis 也没有提供类似于 delifequals 这样的指令,这就需要使用 Lua 脚本来处理了,因为 Lua 脚本可以保证连续多个指令的原子性执行。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if redis.call('get',KEYS[1]) == ARGV[1] then 
   return redis.call('del',KEYS[1]) 
else
   return 0
end;

当然还有很多算法和方法用于实现redis分布式锁,如Redlock和Java中的Redisson,本文暂不讨论。

优势:

  • 避免了频繁磁盘IO
  • 可用集群部署,避免了单点故障
  • 适合高并发场景

缺点:

  • 容易时间超时而不正确释放锁
2.5.3 基于ZooKeeper#

暂时不讨论,打算以后专门出一篇文章学习ZooKeeper。

Title ZooKeeper 3.8 文档

Title ZooKeeper 菜鸟教程

3. 参考#

https://juejin.cn/post/6936956908007850014 https://juejin.cn/post/7041375517580689439 https://github.com/go-redis/redis https://blog.csdn.net/m0_67645544/article/details/124768505 极客时间《分布式技术原理与算法解析》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22-07-1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1. 分布式概览#
    • 1.1 分布式知识体系图#
      • 1.2 分布式发展历程#
        • 1.3 分布式系统指标#
        • 2. 分布式互斥与同步#
          • 2.1 分布式互斥#
            • 2.2 分布式选举#
              • 2.3 分布式共识#
                • 2.4 分布式事务#
                  • 2.4.1 二阶段提交法#
                  • 2.4.2 三阶段提交法#
                  • 2.4.3 最终一致性方案#
                  • 2.4.4 总结#
                • 2.5 分布式锁#
                  • 2.5.1 基于数据库#
                  • 2.5.2 基于Redis#
                  • 2.5.3 基于ZooKeeper#
              • 3. 参考#
              相关产品与服务
              消息队列 CMQ 版
              消息队列 CMQ 版(TDMQ for CMQ,简称 TDMQ CMQ 版)是一款分布式高可用的消息队列服务,它能够提供可靠的,基于消息的异步通信机制,能够将分布式部署的不同应用(或同一应用的不同组件)中的信息传递,存储在可靠有效的 CMQ 队列中,防止消息丢失。TDMQ CMQ 版支持多进程同时读写,收发互不干扰,无需各应用或组件始终处于运行状态。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