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个掘金的码上掘金迎新年的活动,看到自己作品https://code.juejin.cn/pen/7185741309234118712
下的一个评论:
这真是一个令人不愉悦的事情: 你怀疑作品抄袭,举报就行,笔者可以解答。
但是你的后半句话你一个抄袭的还配套讲解?呸
着实过分,这就是令人不愉快的点。
笔者在平台上写文章,建代码案例,参与活动等行为,原因主要有两点:
回到正题:
验证性偏差,是指当人确立了某种观点或者信念时候,就会偏向于寻找和分析这些观点的证据,忽略否定这些观点的信息,甚至会花精力和时间贬低相反意见。
我们再来举个例子:
假设你是户外爱好者,你脱队了,独自一人在原始森林里面还崴到脚了,但是还能动,现在有两个选择
无论我们选择哪种,都是想着获救 - 结果很美好。
但是,无论你选择哪种,都不能忽略客观的因素。都不能保证你的 臆想
结果是正确的,有可能就交代在了原始森林。
选择第一种 - 等待救援,那么要面临,在救援者正确定位到你。在他们来临之前,我们是否能承受住原始森林的考验:动物的袭扰,细菌的感染,粮食危机...
选择第二种 - 独行,那么我们同样要面临上述客观的因素,可能还面临加重伤势的风险,体力耗尽的尴尬处境等。
无论我们选择哪种,我们都只是往验证获救这个可能性的方向去进行,而不是说我们认为能获救,那最后就是能获救。在没有知道结果之前,那仅仅是一个猜测。
验证性偏差是普遍存在的,人们往往会寻找那些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对于反对的内容视而不见,甚至进行攻击,这是一个非理性的行为。
当出现自己百分百肯定的答案:比如数学题 1+1=2
,它的结果就是 2
,我们不需要验证,直接说结果就是 2
。
当出现自己不能百分百肯定的答案:比如开放题 人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
,结果 80 岁
的你在在采访中说:1 岁学会跑步,10 岁进入清北少年班,20 岁雅思满分直博剑桥,30岁娶妻生子,40岁出任某果 CEO,...
,你确实按照这个路线走了并实现,然后,你对其他人说:你们也要按照这个路线走,你看,我都做到了。
一言以蔽之:在进行主观结论之前,请联系客观因素。
那么,我们已经犯了验证性偏差的错误并意识到。这时候就需要纠正自身的行为,以避免在人生后面的阶段少犯这种非理性的错误,减少带给他人或者自己不必要的困扰。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ICP备案/许可证号:粤B2-20090059 深公网安备号 44030502008569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证150476号 | 京ICP备11018762号 |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20287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