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CONEX 9753-1XX 电子内存用作储存程序的概念
由于许多科技厂家投入更小更可靠的电子设备,使得设计CPU变得越来越复杂。晶体管的面世即是CPU第一个质的飞跃。1950到60年代的晶体管CPU不再以体积庞大、不可靠与易碎的开关器件(例如继电器与真空管)建造。借由这项改良,更加复杂与可靠的CPU便被建造在一个或多个包含分立(离散)器件的印刷电路板上,从而向体积小、可靠与不易损坏方向发展。
在此时期,将许多晶体管放置在拥挤空间中的方法大为普及。集成电路(IC)将大量的晶体管集中在一小块半导体片,或芯片(chip)上。刚开始只有非常基本、非特定用途的数字电路小型化到IC上(例如NOR逻辑闸)。以这些预装式IC为基础的CPU称为小规模集成电路(SSI)设备。SSI IC,例如设备在阿波罗导航计算机上的那些计算机,通常包含数十个晶体管。以SSI IC建构整个CPU需要数千个独立的芯片,但与之前的分立晶体管设计相比,依然省下很多空间与电力。肇因于微电子科技的进步,在IC上的晶体管数量越来越大,因此减少了建构一个完整CPU需要的独立IC数量。“中规模集成电路”(MSI)与“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将内含的晶体管数量增加到成百上千。
1964年IBM推出了System/360计算机架构,此架构让一系列速度与性能不同的IBM计算机可以运行相同的程序。此确实为一项创举,因为当时的计算机大多互不兼容,甚至同一家厂商制造的也是如此。为了实践此项创举,IBM提出了微程序概念,此概念依然广泛使用在现代CPU上。[3]System/360架构由于太过成功,因此主宰了大型计算机数十年之久,并留下一系列使用相似架构,名为IBM zSeries的现代主机产品。同一年(1964),迪吉多(DEC)推出另一个深具影响力且瞄准科学与研究市场的计算机,名为PDP-8。DEC稍后推出非常有名的PDP-11,此产品原先计划以SSI IC构组,但在LSI技术成熟后改为LSI IC。与之前SSI和MSI的祖先相比,PDP-11的第一个LSI产品包含了一个只用了4个LSI IC的CPU。[4]
晶体管计算机有许多前一代产品没有的优点。除了可靠度与低耗电量之外,由于晶体管的状态转换时间比继电器和真空管短得多,CPU也就拥有更快的速度。得益于可靠度的提升和晶体管转换器切换时间的缩短,CPU的时钟频率在此时期达到十几百万赫兹。另外,由于分立晶体管与IC CPU的使用量大增,新的高性能设计,例如SIMD(单指令多数据)、向量处理机开始出现。这些早期的实验性设计,刺激了之后超级计算机(例如克雷公司)的崛起。
TRICONEX 4210
TRICONEX 8609-396-7113755
TRICONEX 2201
TRICONEX 3805E
TRICONEX 3708EN
TRICONEX 3503EN
TRICONEX 8311N
TRICONEX 3708E
TRICONEX 3625A
TRICONEX 3720
TRICONEX 2290614
TRICONEX 9662-1
TRICONEX 9853-610
TRICONEX FTA-544
TRICONEX FTA-554
TRICONEX 9753-1
TRICONEX 3515
TRICONEX JWA600-24
TRICONEX 9753-1XX
TRICONEX 09031647921
TRICONEX 3009
TRICONEX TM11-5L-88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