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一家健身房,陈先生突然倒地。健身教练拨打了120,救护车还需要十几分钟才能抵达。但陈先生已经喘不过气。
“给他戴个口罩,他可能过度换气。”
“慢慢呼吸别急,憋气10秒钟再呼气。”
拨打120后,健身教练收到一条带链接的短信,点进去,一个医生通过一个微信小程序出现在视频对话里,指引现场他们采取急救措施。
15秒内,又有两位医生志愿者通过小程序接入视频。在路上赶来的120救护车上的医生,也出现在视频中,医生提醒现场物业人员到路边引导救护车,争取救命时间。
这个小程序是个应急响应系统,由腾讯SSV社会应急实验室打造。
它要解决的问题是,当有人需要急救时,在120救护车抵达之前,医生可以通过视频提供远程指导,附近的志愿者可以快速到达现场进行急救。
是的,这不是腾讯一家公司可以做到的事情,需要社会不同力量的合力。
今年3月,在深圳市红会指导下,宝安区红十字会联合腾讯SSV,在深圳市宝安区打造了49个“5分钟社会救援圈”示范点。如今,在宝安区委组织部、区卫生健康局、区红十字会和腾讯的共同推动下,从今天开始,这个“圈”在宝安区全面铺开。
当市民出现心脏骤停等险情时,通过小程序可以呼叫周围的志愿者。
社康与区级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可以远程视频指导,急救志愿者可以导航到附近的AED等急救设备,拿到设备进行救援。
短短几个月,这个“圈”已经救助了近30个人。其中一个10岁左右的小朋友,在“圈”的帮助下救下了他突然倒地的妈妈。
心脏骤停在我国发病率很高,每10万人中有99.5人,而存活率只有1.3%,这是一个比较低的数字。
每过一分钟,死亡率就会增加10%。10分钟后抢救成功率几乎为0。
而急救专业人员通常要9-17分钟才能到达患者身边。这意味抢救心脏骤停者,非常需要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CPR)。
而我国旁观者CPR实施率为2.0%-12.4%,和做得好的国家还有差距,比如瑞典为46%-73%。
“5分钟社会救援圈”要缩短的就是抢救的空窗期,把彼此分散的救护员,伤者,AED和120放到一个能互相沟通、快速响应的平台上,实现四方联动。
今年8月,马化腾在谈论“科技向善”时,把这个“5分钟社会救援圈”归纳为“网约式”数字急救系统。
腾讯除了继续当好数字化助手,建设应急响应系统,也持续投入支持心肺复苏等急救培训。
只有具备急救知识技能的人越来越多,更多人登记成为志愿者,这个“5分钟社会救援圈”才能更好地运作起来。
我们也陆续向教育部的 42 所高校捐赠了 AED 和适合高校场景的应急响应系统,并成功救助了多名老师同学。
未来,腾讯会在社会急救领域继续探索,和各方合作,努力把“5分钟社会救援圈”扩大,实现更大范围的“网约式急救”。
最后,还是那句话,希望我们都不需要有“一键呼救”的时候。但当万一发生时,希望我们都能得到“5分钟社会救援圈”的支持,也有能力支持身边陌生的朋友。
本文系转载,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系转载,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