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实测52.4MB/s!全国产ARM+FPGA的CSI通信案例分享!

实测52.4MB/s!全国产ARM+FPGA的CSI通信案例分享!

原创
作者头像
创龙科技Tronlong
修改2024-07-21 16:12:05
940
修改2024-07-21 16:12:05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FPGA/ARM/DSP技术专栏

CSI总线介绍与优势

CSI(CMOS sensor parallel interfaces)总线是一种用于连接图像传感器和处理器的并行通信接口,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能源电力、智慧医疗等领域,CSI总线接口示意图如下所示(以全志科技T3处理器的CSI0为例)。

图1
图1

高带宽:CSI总线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可以满足多通道高速AD数据的传输需求。

开发难度低:CSI总线采用并行数据和控制信号分离方式,时序简单,FPGA端接口开发难度低。

低成本:CSI总线采用并行传输方式,FPGA端使用资源少,对FPGA器件资源要求低。

国产ARM + FPGA架构介绍与优势

近年来,随着社会新基建、制造2025规划的持续推进,单ARM处理器越来越难胜任工业现场的功能要求,特别是如今能源电力、工业控制、智慧医疗等行业,往往更需要ARM + FPGA架构的处理器平台来实现例如多路/高速AD采集、多路网口、多路串口、多路/高速并行DI/DO、高速数据并行处理等特定功能,因此ARM + FPGA架构处理器平台愈发受市场欢迎。

图2
图2

创龙科技SOM-TLT3F是一款基于全志科技T3四核ARM Cortex-A7处理器 + 紫光同创Logos PGL25G/PGL50G FPGA设计的异构多核全国产工业核心板,ARM Cortex-A7处理单元主频高达 1.2GHz。核心板ARM、FPGA、ROM、RAM、电源、晶振、连接器等所有元器件均采用国产工业级方案,国产化率100%。

全志T3为准车规级芯片,四核ARM Cortex-A7架构,主频高达1.2GHz,支持双路网口、八路UART、SATA大容量存储接口,同时支持4路显示、GPU以及1080P H.264视频硬件编解码。另外,创龙科技已在T3平台适配国产嵌入式系统翼辉SylixOS,真正实现软硬件国产化。

紫光同创Logos PGL25G/PGL50G FPGA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逻辑资源分别为27072/51360,与国外友商产品pin to pin兼容,主要用于多通道/高速AD采集或接口拓展。因其价格低、质量稳定、开发环境易用等优点,受到工业用户的广泛好评。

图3 ARM + FPGA典型应用领域
图3 ARM + FPGA典型应用领域

国产ARM + FPGA的CSI通信案例介绍

本章节主要介绍全志科技T3与紫光同创Logos基于CSI的ARM + FPGA通信方案,使用的硬件平台为:创龙科技TLT3F-EVM工业评估板。

为了简化描述,正文仅摘录方案功能描述与测试结果。

该案例实现T3(ARM Cortex-A7)与FPGA的CSI通信功能。案例使用的CSI0总线,最高支持分辨率为1080P@30fps,数据位宽为8bit,如下图所示。CSI0理论传输带宽为:1920 x 1080 x 8bit x 30fps ≈ 59MB/s。

图4
图4

功能框图与程序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图5 功能框图
图5 功能框图
图6 ARM程序流程图
图6 ARM程序流程图

ARM端案例csi_test案例说明

ARM端案例csi_test主要功能如下:

(1)基于Linux子系统V4L2;

(2)通过CSI总线,采集指定帧数数据;

(3)计算总耗时;

(4)打印平均采集速率,并校验最后一帧图像的数据。

FPGA端案例parallel_csi_tx案例说明

FPGA端案例parallel_csi_tx主要功能如下:

(1)将测试数据(0x00~0xFF)写入FIFO;

(2)从FIFO读出数据,按行与帧的方式、1024x512的分辨率,通过CSI总线发送至ARM端。

案例测试演示

FPGA程序将CSI_PCLK设置为65MHz,测试数据写入FIFO的时钟FIFO_WR_CLK设置为59MHz。由于FPGA端需将数据写入FIFO再从FIFO读出后发送,每一行与每一帧之间的间隔时间会受FIFO写入的速率影响,因此CSI通信的实际理论传输带宽应为:(59MHz x 8bit / 8)MB/s = 59MB/s。从上图可知,本次实测传输速率约为52.4MB/s,误码率为0,接近理论通信速率。

图7
图7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