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激荡五十年」崭露头角的零零年代

「激荡五十年」崭露头角的零零年代

原创
作者头像
不惑
发布2024-08-22 09:26:10
130
发布2024-08-22 09:26:1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Goboy

“在数据库技术的不断演进中,00年代无疑是一个变革与突破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关系型数据库迎来了新型数据库技术的挑战和革新。这一时期,不仅见证了全球数据库技术的快速进步,也标志着中国数据库技术的崭露头角。”

视频内容

互联网的崛起

自1999年起,中国的IT社区逐渐兴起,数据库领域的同行开始走出公司,积极参与社区交流。这一时期,数据库从业者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过去依赖产品文档和手册,转向更加活跃的社区互动。

当时,国内的技术社区提供的第一手资料相对较少,因此许多热衷于技术的DBA(数据库管理员)开始查阅英文文档和国外网站,通过实践学习新知识,并回到社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童家旺,一位资深DBA,在回顾他在ITPUB社区的经历时,描述了这一时期的技术交流氛围:“在那个时代,DBA的圈子还不算大,主要集中在北京。社区中的意见领袖能够轻易地聚集人群,线下聚会(如撸串)常常伴随着问题的交流和知识的分享。”

而这一时期,,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开始迅速崛起,对于数据库的需求的增长也愈演愈烈。

2000年11月13日:武汉华工达梦数据库公司成立,前身是华中科技大学数据库与多媒体研究所,是国内最早从事数据库管理系统研发的科研机构。DM3诞生。达梦公司数据库的外号叫中国ORACLE,其主要特点就是和ORACLE基本兼容。达梦公司的成立和DM3数据库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数据库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0年:中国数据库行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格局。金融行业主要采用了IBM的DB2和Informix数据库系统,而电信行业则几乎被Oracle所垄断。

2002年:中兴通讯开始走上自主研发数据库的道路,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在数据库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开始提升。

2004年5月:天津南大通用数据技术公司成立,其主要产品是基于Informix内核的GBASE数据库。这为中国数据库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5年:在“十五”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成功研发了神舟数据库管理系统(OSCAR)。该数据库系统在神舟六号飞船和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和管理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显示了中国在数据库技术领域的实力。

2006年3月:南大发布了GBase 8g通用数据库,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数据库市场的产品线。

2006年:DM5数据库荣获第十届软博会金奖,这表明中国数据库产品在技术和市场上都得到了认可。

2007年:腾讯内部启动了一个7 * 24高可用服务项目,并基于开源的MySQL体系研发了一款数据库产品,这就是TDSQL的前身。这一举措预示着中国互联网企业开始在数据库领域进行自主创新。

2008年11月:天津神舟通用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其主要产品是神通大型通用数据库。这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数据库市场的发展。

2009年:淘宝之前主要使用ORACLE数据库,并拥有“全亚洲最大的RAC集群”。然而,淘宝决定从2010年开始不再采购ORACLE,而是转向自主研发数据库产品。阿里巴巴依托MYSQL研发出了适合自身业务的MYSQL分支AliSQL。这一决策不仅标志着阿里巴巴在数据库领域的自主创新,也推动了MYSQL在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广泛应用。从那时起,MYSQL开始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崭露头角,并逐渐发展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进入2000年代,全球数据库市场的竞争格局逐渐清晰,各大巨头在技术和市场占有率上的角逐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数据库技术迅速发展的十年,这段时期见证了数据库市场的格局变化、技术的演进以及新兴需求的推动。全球数据库市场继续呈现出Oracle、IBM和Microsoft三足鼎立的格局。

三分天下

在这十年间,全球数据库技术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虽然Oracle、IBM、和Microsoft继续主导市场,但这个十年是新技术和市场需求不断涌现的时代,推动了数据库技术的多样化发展。

Oracle 的主导地位

进入21世纪初,Oracle凭借其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特别是在企业级应用中的表现,继续巩固了其全球领先地位。2000年,Oracle推出的Oracle 9i数据库引入了“数据库集群”(RAC)技术,使得多台服务器可以协同工作,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可扩展性。这一创新成为企业级数据库的里程碑,大大提升了Oracle在金融、电信和制造等关键行业的市场份额。

然而,这一时期Oracle并非一帆风顺。2004年,Oracle与Peoplesoft进行了一场持续18个月的激烈收购战,最终以Oracle耗资103亿美元成功收购Peoplesoft告终。此举不仅巩固了Oracle在ERP领域的市场地位,还为其数据库业务带来了更多高端客户和资源。

SQL Server 的崛起

在中小企业市场,Microsoft通过SQL Server迅速扩展。2000年,Microsoft发布了SQL Server 2000,标志着其数据库产品逐步成熟。这一版本加强了与Windows Server的集成,简化了安装和管理,降低了中小企业的IT成本。SQL Server以其易用性和相对较低的总拥有成本赢得了大量中小企业用户,逐渐成为这一细分市场的主流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Microsoft在这段时期的策略并不仅仅是依靠技术提升,还通过在开发者社区中的深耕,培养了一大批使用其技术的工程师和顾问,这为SQL Server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微软的“低调逆袭”

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初,业界对于Microsoft在数据库领域的表现并不看好。相比Oracle和IBM,Microsoft当时更多被视为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巨头。然而,随着SQL Server逐渐在中小企业市场站稳脚跟,Microsoft以一种“低调逆袭”的方式改变了这一认知。在一次行业大会上,Microsoft SQL Server的团队展示了如何通过SQL Server实现复杂数据查询的高效处理,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表现让SQL Server逐步赢得了更多信任,在日后的道路上,逐渐成为了企业数据解决方案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DB2 的坚守

IBM的DB2在大型企业和金融行业中保持着稳固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大型机和企业级应用场景下继续占据优势。2001年,IBM推出DB2 Universal Database(UDB),并首次支持XML数据存储,体现了IBM对于未来数据格式多样化趋势的预见。

同时,IBM在这一时期逐渐将开源技术纳入其战略布局,特别是在与Linux结合的应用中,DB2表现出色。这一策略帮助IBM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数据库市场中保持了其核心客户群体的忠诚度。

转折点

这一时期出现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开源数据库”的崛起,尤其是MySQL的迅猛发展。MySQL凭借其灵活性、免费授权和良好的性能,成为众多互联网初创企业和中小型项目的首选。这一趋势不仅冲击了传统商业数据库的市场,也促使Oracle等巨头开始思考如何应对开源数据库的挑战。Oracle在2010年收购了MySQL母公司Sun Microsystems,意图掌握开源数据库市场话语权,同时避免MySQL威胁其低端市场份额。

此外,NoSQL数据库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兴起,尤其是随着互联网企业对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处理需求的增加,MongoDB、Cassandra等数据库开始崭露头角。这些新型数据库强调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推动了数据库技术的多样化发展,也为之后的大数据时代奠定了基础。

新星崛起

这十年间,中国的数据库市场开始逐渐摆脱对国外技术的完全依赖,国内厂商如达梦(Dameng)、人大金仓(Kingbase)等逐渐崭露头角,迈出了本土数据库自主研发的重要一步。这一时期虽然国内数据库整体上还未能在市场份额和技术先进性上与国际巨头如Oracle、IBM、和Microsoft抗衡,但这一阶段的发展为后续的突破和崛起奠定了关键基础。

达梦数据库的成长

达梦数据库(Dameng)起源于1982年,由武汉大学计算机系的科研团队开发,最初专注于高校科研应用。2000年后,达梦开始向商业化和产业化转型,逐步推出了更成熟的数据库产品。特别是在政府、能源和电信等行业,达梦依靠良好的本土化支持和对中国用户需求的深度理解,逐步积累了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

达梦的早期发展虽面临技术和资金的诸多限制,但其坚持自主研发,并积极响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2008年,达梦发布了新一代DM7数据库,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开始在金融、政务等领域获得更多市场应用。这一时期,达梦逐渐奠定了其作为中国本土数据库领军者之一的地位。

人大金仓的崛起

人大金仓(Kingbase)起步于1999年,由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团队创建。作为国内最早进行商业化推广的数据库厂商之一,人大金仓专注于为政府、军工、金融等关键行业提供数据库解决方案。凭借对国内市场需求的理解和技术研发的积累,人大金仓在多个大型项目中获得了应用。

特别是在2000年代中期,人大金仓通过参与多项国家级信息化项目,逐渐确立了其在关键行业中的地位。例如,在金融系统中,人大金仓数据库得到了多个银行和保险企业的采纳,成为少数能够挑战国际巨头的本土产品之一。这一时期,人大金仓还与国内其他科技企业和高校建立了紧密合作,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影响力。

格局新变化

尽管国内数据库厂商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和市场进展,但整体来看,国际巨头仍然占据主导地位。Oracle、IBM、Microsoft等凭借强大的品牌效应、成熟的技术方案和全球服务网络,在中国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中继续占据主要份额。国内厂商主要依靠政府支持、政策导向和特定领域的需求(如政府部门对安全性、可控性的要求)逐步找到生存空间。

同时,国内数据库厂商面临的挑战也非常明显。首先是核心技术的积累不足,尤其在高并发、海量数据处理和分布式系统方面存在技术差距。其次,在市场推广和品牌塑造上,国内厂商相对缺乏国际化视野和影响力,限制了他们在大规模商用市场中的竞争力。

政策推动

2000年代,随着国家对信息安全和自主可控的重视,政府开始加大对本土数据库厂商的扶持力度。多项政策和规划出台,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在数据库采购中优先考虑本土厂商。这一政策导向使得达梦、人大金仓等企业获得了更多参与国家级项目的机会,加速了技术积累和产品成熟。

2006年,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推动自主可控软件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使得国内数据库厂商获得了更多资源支持,并在关键领域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

盘古开天地

开源数据库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成为数据库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MySQL和PostgreSQL等开源数据库的使用率在这一时期显著上升,特别是在中小企业和互联网公司中,开源数据库凭借其低成本、灵活性和社区支持,逐渐取代了传统商业数据库在许多场景中的地位。

MySQL的快速崛起

MySQL是这一时期开源数据库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功案例。MySQL自1995年诞生以来,以其轻量级、高性能和易于部署的特点迅速获得了开发者的青睐。2000年代初,随着LAMP(Linux, Apache, MySQL, PHP/Perl/Python)技术栈在互联网初创企业中的广泛应用,MySQL成为了Web应用开发的首选数据库。

MySQL的成功离不开其活跃的开源社区。社区不仅为MySQL提供了持续的技术支持和改进,还促进了大量插件和扩展工具的开发,使MySQL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此外,MySQL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跨平台支持,能够轻松部署在Windows、Linux等多种操作系统上,这也增加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率。

2008年,Sun Microsystems以10亿美元收购了MySQL,并将其纳入企业级产品组合。这一收购引发了全球数据库行业的关注,标志着开源数据库进入了主流市场。尽管在2010年Oracle收购Sun后引发了对MySQL未来的担忧,但MySQL的社区依旧保持了高度活跃,继续推动其在互联网和云计算领域的应用。

MySQL的“硅谷入侵”

2000年代初,硅谷的众多初创公司开始大规模采用MySQL作为其Web应用的核心数据库,推动了MySQL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普及。著名的Web 2.0公司如Facebook、YouTube、WordPress等都选择了MySQL作为其后端数据库。这些公司的成功不仅进一步验证了MySQL的技术实力,也为MySQL吸引了更多的开发者和企业用户,成为了开源数据库崛起的标志性事件。

PostgreSQL的稳步发展

与MySQL相比,PostgreSQL的发展路径更为稳健,定位也略有不同。PostgreSQL起源于1986年的Ingres项目,是一个强调数据一致性和标准遵循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PostgreSQL以其对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特性的严格支持,以及强大的SQL标准兼容性,在需要高数据完整性和复杂查询的应用场景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2000年代,PostgreSQL通过持续增强的功能吸引了众多技术需求更高的用户。特别是在金融、学术研究和企业级应用中,PostgreSQL凭借其强大的事务处理能力、复杂的查询优化、以及对自定义扩展和数据类型的支持,成为了这些场景的理想选择。尽管其市场份额不如MySQL大,但PostgreSQL在开发者社区中的声誉极高,被誉为“最先进的开源数据库”。

2005年,PostgreSQL社区发布了8.0版本,引入了重要的新特性,如原生的Windows支持和更强大的存储过程语言。这些改进使PostgreSQL在用户群体中进一步扩展,尤其在跨平台应用中的竞争力大幅提升。

开源数据库的转折点

Oracle数据库的致命缺点开始暴露出来,贵!!! 不仅Oracle软件本身价格不菲,其维护和运行还需要依赖IBM小型机和EMC存储设备,这些开销累积起来极为庞大。另外,对管理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也相当高。

不仅如此,“其一Oracle作为商业产品,本身也有性能的上限,其二Oracle是黑盒子。对于没碰到过的场景,无论再怎么努力,也是无法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的。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大部分都草莽出身,对于性价比极为看中的,而这个时候,美国的雅虎公司开始率先使用MySQL数据库,其一度在全球有数以千计的服务器都是用MySQL数据库。

要知道雅虎当年的辉煌,远超今日的谷歌和Facebook。可以说,当今中国所有互联网公司的架构设计,都能在雅虎找到其雏形。在雅虎的引领和示范效应下,加速了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迅速踏上了采用MySQL的道路。

这十年间,开源数据库的崛起与互联网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Web 2.0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公司对数据库的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相比传统的商业数据库,互联网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能够快速部署、易于扩展且成本较低的开源解决方案,这正是MySQL和PostgreSQL的优势所在。

新技术趋势的涌现

这十年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据库技术逐渐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RDBMS)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演进。这一时期,尽管RDBMS仍然是主流,但随着互联网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传统数据库在高并发、海量数据处理和横向扩展等方面逐渐暴露出瓶颈,促使了对新型数据库架构的探索。NoSQL和分布式数据库理念的初步兴起,虽然尚未全面普及,却为后来的大数据时代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系型数据库的局限性暴露

在2000年代,互联网企业如Google、Amazon和Facebook等公司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数据增长和用户量激增。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在处理这种规模的数据时显现出了一些局限性:

  • 扩展性问题:传统RDBMS通常采用垂直扩展(scale-up)的方式,即通过增加服务器性能来提升处理能力。然而,随着数据量的指数级增长,垂直扩展的成本和技术限制逐渐无法满足需求。
  • 高并发与海量数据处理的瓶颈:互联网应用需要处理海量用户的并发请求,传统RDBMS在高并发情况下的性能往往难以保障,尤其是在事务一致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下。
  • 数据模型的灵活性不足:传统关系型数据库主要依赖固定的表结构,在处理多样化的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如社交媒体内容、日志数据)时显得力不从心。

这些挑战推动了互联网公司开始寻找更加适合大规模分布式环境的数据库解决方案。

NoSQL理念的萌芽

NoSQL(Not Only SQL)的理念在这一时期逐渐萌芽,代表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新思路。

  • 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支持:NoSQL数据库可以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如JSON、XML、图数据等,灵活应对互联网应用的多样化数据需求。
  • 高可扩展性:NoSQL数据库采用分布式架构,支持横向扩展(scale-out),通过增加节点来提升处理能力,能够应对大规模数据的增长。
  • 最终一致性:与关系型数据库的强一致性不同,NoSQL数据库通常采用“最终一致性”模型,允许数据在一定时间内存在不一致,以换取更高的可用性和性能。

这一时期,虽然NoSQL数据库的大规模应用尚未全面展开,但已有一些公司开始尝试这类解决方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早期的分布式数据库实践

随着对海量数据处理和高并发需求的增加,一些互联网巨头开始开发和应用分布式数据库架构。例如:

  • Google的Bigtable:2006年,Google发布了关于其内部使用的分布式存储系统Bigtable的论文。Bigtable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关系型数据库,而是一种基于稀疏、分布式、多维映射的存储系统,专门用于处理大规模结构化数据。Bigtable的理念后来在NoSQL系统如HBase中得到实现,并广泛应用于大数据处理场景。
  • Amazon的Dynamo:2007年,Amazon发表了关于其Dynamo分布式键值存储系统的论文。Dynamo是一种为Amazon的高可用电商服务量身定制的分布式数据库架构,支持大规模数据的分片和高并发处理。Dynamo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后来的NoSQL系统如Cassandra和Riak。
  • Facebook的Cassandra:Facebook为了满足其社交网络的庞大数据需求,在2008年开发了Cassandra。Cassandra结合了Google Bigtable的数据模型和Amazon Dynamo的分布式架构设计,具备高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后来成为了Apache基金会下的一个重要开源项目,广泛应用于各种分布式数据处理场景。

Hadoop的兴起

Hadoop作为一个分布式存储和处理框架,在这一时期也逐渐崭露头角。Hadoop的核心思想来源于Google发布的MapReduce和GFS(Google File System)论文。Hadoop不仅在大数据存储和处理方面表现优异,还为后来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技术基础。

Hadoop的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以及其基于MapReduce的计算模型在解决大规模数据处理问题上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逐步成为互联网企业大数据处理的首选技术之一。Hadoop的成功进一步推动了分布式计算和存储系统的发展,也为分布式数据库和NoSQL数据库的成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Google到开源社区的技术传承

Google在2000年代初期的多篇论文成为了NoSQL和分布式数据库理念的“奠基石”。例如,Google的Bigtable、MapReduce和GFS论文不仅指导了Google内部系统的设计,还影响了开源社区中类似Hadoop、HBase、Cassandra等项目的诞生。这些论文展示了应对大规模数据挑战的全新方法,促使开源社区纷纷效仿,逐步将这些先进理念转化为开源工具并应用于实际场景中。这一传承过程不仅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加速了NoSQL数据库的普及。

黄金十年

随着互联网、电信、金融等行业的蓬勃发展,不同行业对数据库提出了更高的性能、扩展性和可用性要求。这些需求反过来促进了数据库技术的改进,并推动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

全球和国内的数据库市场经历了从传统RDBMS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的关键转变。行业应用的需求驱动了数据库技术在性能优化、分布式处理、数据安全和非结构化数据支持等方面的演进。这一时期的技术积累为随后的大数据、云计算和AI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数据库技术从单一的关系型系统向涵盖NoSQL、NewSQL、分布式数据库和混合数据库架构的方向迈进。未来数据库的发展将在数据量、复杂度和多样化需求的进一步驱动下,继续演变出更多创新技术和应用模式。

自1999年至2009年,数据库技术历经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十年间,我们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坚守与精进,见证了开源数据库的蓬勃发展,甚至窥见了分布式系统和新型数据架构的初露锋芒。每一步的技术跃进,都是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映射出社会需求的无尽变迁。

这十年,堪称数据库行业的黄金时代,也是全球技术创新与行业应用水乳交融的关键节点。在信息如潮水般汹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技术的进步从未停歇。数据库技术从单一的关系型架构,逐步演变为能够驾驭海量、多样化数据的多元体系。这一变革,既是对既有模式的颠覆,也是对未来趋势的前瞻。

我们目睹了技术从稳固走向灵活,从独立走向协同,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全过程。这些转变不仅镌刻着时代的烙印,更为后续的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时代奠定了基石。

回首这段历史,我们不禁为技术的飞速成长而感慨,也为能够见证时代的进步而心怀敬畏。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是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时不屈不挠、勇攀高峰精神的体现。展望未来,随着新的需求和场景的涌现,数据库技术仍将继续演进,与时代保持同步,引领我们迈向更加智能化、互联化的数字新纪元。

正如这十年间的蜕变所证明的那样,技术的茁壮成长不仅源于不断的创新,更是时代潮流推动下的必然结果。时代的变迁既带来了挑战,也孕育了无限机遇,而技术的成长正是在这一洪流中,不断重塑我们的世界和生活。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互联网的崛起
  • 三分天下
    • Oracle 的主导地位
      • SQL Server 的崛起
        • 微软的“低调逆袭”
      • DB2 的坚守
        • 转折点
        • 新星崛起
          • 达梦数据库的成长
            • 人大金仓的崛起
              • 格局新变化
                • 政策推动
                • 盘古开天地
                  • MySQL的快速崛起
                    • MySQL的“硅谷入侵”
                  • PostgreSQL的稳步发展
                    • 开源数据库的转折点
                    • 新技术趋势的涌现
                      • 关系型数据库的局限性暴露
                        • NoSQL理念的萌芽
                          • 早期的分布式数据库实践
                            • Hadoop的兴起
                              • 从Google到开源社区的技术传承
                              • 黄金十年
                              相关产品与服务
                              云数据库 MySQL
                              腾讯云数据库 MySQL(TencentDB for MySQL)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性能卓越、易于维护的企业级云数据库服务。其具备6大企业级特性,包括企业级定制内核、企业级高可用、企业级高可靠、企业级安全、企业级扩展以及企业级智能运维。通过使用腾讯云数据库 MySQL,可实现分钟级别的数据库部署、弹性扩展以及全自动化的运维管理,不仅经济实惠,而且稳定可靠,易于运维。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