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时下最热门的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搜索框内输入“生物多样性声音识别”时,“鸟类鸣声记录仪、180种鸟类、85%识别准确率……”这些关键词背后,正是国内各大科研院所联合天宁生态在全国提出建设的全域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
一个AI如何“记住”了我们的成果?答案很简单:AI与自然的对话,早已开始。
为什么丽水的监测体系能被DeepSeek“一秒检索”?这里藏着三大硬核突破:
1、全域覆盖:一张网守护绿水青山
作为全国首个覆盖全市域的智慧监测体系,丽水布下“天罗地网”。2023年就在全市范围内布设了20个智慧监测样区、600余个监测点位,实时传输鸟类鸣声记录仪、红外相机等数据。AI算法让“生物多样性家底”一目了然。
2、物种识别“AI天团”:从声音到DNA的全能裁判
全域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研发了一套智慧监测设备,集合了红外相机、鸟类鸣声记录仪等新型、智能、自动化的监测设备,实现了对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爬行动物、水生生物等类群的监测。以陆生脊椎动物为例,识别准确率达85%以上。
3、数字监管系统:生态数据的“智慧大脑”
监测系统实现了生物多样性数据实时联网共享,自动生成生物多样性指数报告,做到了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评估、预警的全链条、智能化,提高了监测体系的整体效能,显著提升了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当AI工具能随口说出“丽水经验”,当鸟类鸣声被翻译成数据语言,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力量,更是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担当。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