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小伙伴问我:“现在大模型都搞到几百亿参数了,那训练时是不是得靠猛堆算力?”
这个问题我听得多了,每次都忍不住说:不是所有大模型都靠“堆人堆机器”,也有聪明的“结构性设计”。
今天我就来和你聊聊一个在大模型领域经常被忽略,但实际上早就是幕后高效推手的技术:MoE(Mixture of Experts)混合专家模型。
咱们先聊点背景。
语言模型越做越大,参数从 GPT-2 的几亿到 GPT-4 的上千亿,这种“膨胀”虽然能提升精度,但带来两个问题:
这时,MoE 出场了,目标就是四个字:“激活稀疏”。
简单来说,MoE 的想法是:
不是每个输入都要动用整个神经网络,而是只激活最适合当前任务的部分专家模型。
比如你有 100 个子网络(专家),每次输入只激活其中 2~4 个。这就像你提了个问题,只叫“懂行的专家”来回答,其他人不用瞎凑热闹。
图示类比如下:
传统全连接层(Dense):
Input --> W1,W2,W3,...,W100 --> Output (全部参与)
MoE结构:
Input --> Router --> 选中 W3,W45,W77 --> Output (只激活部分)
这样一来,总参数量可以非常大(提升能力),但每次训练/推理只需要一小部分(提升效率),两全其美。
一个标准的 MoE 模块,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多个结构一致的小网络模块(比如 FFN、MLP),负责处理实际计算。
一个轻量网络,用来根据输入选择激活哪些专家。
通常采用 Top-k 路由策略,比如只激活前2个分数最高的专家。
防止路由器每次都只选几个专家,导致资源利用不均衡。
好了,说了这么多,咱来写个实战代码,感受一下 MoE 的魅力。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class SimpleMoE(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input_dim, hidden_dim, num_experts=4, top_k=2):
super(SimpleMoE, self).__init__()
self.num_experts = num_experts
self.top_k = top_k
self.experts = nn.ModuleList([
nn.Sequential(
nn.Linear(input_dim, hidden_dim),
nn.ReLU(),
nn.Linear(hidden_dim, input_dim)
)
for _ in range(num_experts)
])
self.gate = nn.Linear(input_dim, num_experts)
def forward(self, x):
# x: [batch_size, input_dim]
gate_scores = self.gate(x) # [batch_size, num_experts]
topk_scores, topk_idx = torch.topk(gate_scores, self.top_k, dim=-1)
output = torch.zeros_like(x)
for i in range(self.top_k):
idx = topk_idx[:, i]
score = torch.softmax(topk_scores, dim=-1)[:, i].unsqueeze(1)
expert_output = torch.stack([
self.experts[e](x[j].unsqueeze(0))
for j, e in enumerate(idx)
]).squeeze(1)
output += score * expert_output
return output
你可以直接创建这个模块,然后像普通层一样插入 Transformer 里进行训练。
是不是发现,原来“激活稀疏”也没那么高不可攀!
参数总数可以轻松破千亿,但每次只激活少数部分,资源占用低。
不同专家能学会不同领域的特征(语言、图像、代码),真正实现“专家分工”。
只有少数专家被激活,计算复杂度显著下降,部署更友好。
当然,MoE 模型不是万能,它也有几个实际问题需要克服:
目前 Meta、Google、华为昇思等都在推进高效 MoE 框架,如:
如果你是做模型研发的,不妨试着将 MoE 思路融入到你正在训练的模型结构中;
如果你是平台工程师,也可以关注业界最新的 MoE 推理框架优化,提升部署效率;
如果你是初学者,记住一句话:大模型的背后,很多时候不是“猛堆”,而是“巧做”。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