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设计由于时间比较仓促直接用 原型做的,但是原型做的大家都知道是没法用的,以下讲解原型和ui的区别,其次我们下面有三种方法把墨刀的原型变成UI图。
墨刀(MockingBot)是一款基于交互原型设计的工具,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模拟真实产品的界面和操作流程,帮助团队快速验证设计思路。 核心原理包括:
维度 | 原型图(Prototype) | UI设计图(Visual Design) |
---|---|---|
目的 | 验证功能逻辑和交互流程 | 确定视觉风格和细节(色彩、字体、间距等) |
工具 | 墨刀、Axure、Figma(原型模式) | Figma、Sketch、Adobe XD、PS |
输出物 | 可交互的链接或动态演示 | 静态图片(PNG/SVG)或设计规范文档 |
细节程度 | 可能省略视觉细节(如阴影、渐变) | 像素级精确,标注切图资源 |
受众 | 产品经理、开发、测试 | UI设计师、前端开发 |
这三种 我们来实践
方法1:基于墨刀高保真原型直接优化 适用场景:原型已接近最终UI,仅需视觉升级。 步骤:
墨刀我们是会员 墨刀会员很贵,是墨刀原型-墨刀白板两种会员,我卓伊凡购买的是墨刀原型+白板, 给大家说吧做程序员每个月开通的这样的那样的工具至少我每个月是 2000多左右加起来,自己还有2个私人测试服 轻量云50元的那种。
不过这里看好了 是只有png 没有svg, svg能导出应该不太可能,因为是矢量图。
太难了 收不到 短信 ,很多人在figma 这步就被卡住 因为没有谷歌账户
然而我也被卡住 ,因为收不到短信,因为国内管制,基本上这些都收不到短信
还好 我用邮箱直接登录进来了。
这里我试试,导入成功
在 Figma 中,Auto Layout 是一个强大的功能,可以自动调整图层或组件的间距、排列和对齐方式。虽然它本身不直接用于“标注间距”(即手动标注尺寸和间距供开发参考),但结合 Auto Layout 和 标注工具(如 Measure Tool 或 Design System),可以高效地实现间距管理。
位置:
功能说明:
→
/ 垂直 ↓
)。8px
)。16px
四周留白)。示例(调整按钮间距):
Shift
多选)。Direction: Horizontal
,Spacing: 8px
。Padding
使按钮周围有留白。虽然 Auto Layout 本身不生成标注,但可以结合以下方法实现:
推荐插件:
步骤:
8px
、16px
)。Spacing
和 Padding
数值。Ctrl + Alt
(Mac: Cmd + Option
)并悬停在元素之间,显示间距。Text Tool (T)
手动输入间距值(如 8px
)。Shift + D
)。gap: 8px
)。方式 | Auto Layout | 传统手动标注 |
---|---|---|
适用场景 | 动态调整间距(如响应式设计) | 固定标注(如交付给开发) |
自动化程度 | 高(自动计算间距) | 低(需手动输入) |
标注生成 | 需配合插件/Dev Mode | 直接使用测量工具 |
维护成本 | 低(修改 Auto Layout 自动更新) | 高(需手动更新标注) |
Auto Layout Spacer
)。如果你的目标是 交付开发标注,推荐 Auto Layout + Dev Mode 组合,既能动态调整布局,又能一键查看间距代码。
方法2:从零重构UI设计图 适用场景:原型为低保真,需完全重新设计。 步骤:
经过我的详细测试,这个auto layer 其实是自动定位布局的 功能东西,针对想要把原型图直接变UI图,是
根本不可能!
方法3:协作工具无缝转换 适用场景:团队使用Figma+墨刀协作。 步骤:
也测试了
根本不可能
经过卓伊凡亲自测试,大家还是老老实实 UI设计一遍吧,原型是原型 UI是UI,大家老老实实做UI吧,这4页UI反正也要花钱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