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做到一半,业务突然说:“我有个新想法!”
你的血压,是不是瞬间就上来了?
我们总是在为混乱的需求买单:无休止的加班、不断超支的预算,以及一个谁都不满意的最终产品。
别再抱怨了!抱怨没用!
今天,我直接给你一套专业工作准则。从下一个需求开始,就用这三条去审核,把不靠谱的需求,狠狠地顶回去!
当业务部门带着需求过来时,别急着点头,也别急着评估技术难度。
你的第一句话,必须是:“这个需求的预估ROI(投资回报率)是多少?”
别觉得不好意思,也别觉得这是在为难他。你必须把话说清楚:我们IT团队的人力是公司最昂贵的成本之一。你要启动这个需求就要先算清楚,投入我们这些高昂的成本后,到底能给公司带来多少明确的收入或利润增长?
如果他支支吾吾不清楚或者一算就是个亏本买卖,那你就要理直气壮地拒绝:“公司的资源不能这么浪费,这个需求我们不能接!”
这是你的专业,更是你对公司资产负责的底线。连账都算不清楚的需求,就是不负责任!
好了,就算他把ROI算清楚了,听起来很美。
你的第二句话,必须是:“OK,那你敢不敢对这个经营目标做出书面承诺?”
画大饼谁都会。什么提升用户体验、打造行业标杆,全是虚的。我们要的是能记录在案、能作为评估依据的指标!
明确的上线时间,以及上线后要达成的运营效果——比如“三个月内新增付费用户一万名”或者“半年内提升XX业务线利润5%”。
把这些承诺白纸黑字地记录下来,双方确认。
没有明确承诺的需求就是空中楼阁! 让他知道,想动用公司宝贵的研发资源,就必须拿出为结果负责的态度。
产品上线绝对不是结束,而是考核的开始。
你的最后一步,就是 效果评估与绩效追责。
建立评审和反馈机制,定期拉着业务部门一起看数据。当初承诺的经营目标达到了吗?没达到,说明原因是什么?
一次两次达不到,可以复盘改进。可要是总有那么些部门,常年只会画大饼,从来不为结果负责呢?
那对不起,他们后续的需求就必须直接搁置,优先级降到最低! 这不是针对谁,这是对全公司的资源负责,是对老板的投资负责!
我们IT部门,就得有这个底气,敢于去考核业务部门!
最后
各位IT伙伴们,别再把自己当成一个施工队了。
用好这三条准则,你就不再是一个只会实现功能的人,而是一个能评估风险、保障公司利益的技术人。
你的价值不再是完成了多少需求,而是通过专业的判断帮助公司创造了多少真实的价值,避免了多少无谓的亏损。
这才是真正的专业,真正的大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