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适应路由交换是一种智能的网络数据转发技术。它能够让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实时地根据当前网络的状况(如链路拥堵、故障),自动地、动态地为数据包选择一条最优的传输路径。
自适应路由交换也可以称为“动态路由交换”,为了更好地理解“自适应”,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静态路由交换。
工作方式: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好固定的路径。比如,命令数据从A到B必须经过路径C ( A -> C -> B)
它是构建中小型网络或特定网络区域的经典、可靠且低成本的方法。但在大型、动态的网络中,通常会被动态路由协议所取代或补充。
工作方式:网络设备之间会运行动态路由协议(如 OSPF, BGP 等)。这些协议会让设备互相通信,告知彼此自己所连接的链路状态、带宽、延迟等信息。每个设备都会根据这些信息,建立一个“网络地图”。
只有准确感知网络状态,才能实现自适应的路由选择。
总的来说,网络状态感知通过以上几种方式,为自适应路由交换系统提供了全面、准确的网络状态信息。
根据感知到的信息决定数据包的走向。
它是决定如何将流量分配到不同路径上的关键部分,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这就是INT发挥作用的地方了。
与传统通过SNMP轮询或NetFlow采样不同,INT直接将测量指令和数据嵌入到正在转发的数据包中。
1. 主机A开始向主机B发送一个TCP流。
2. 第一个数据包被标记INT,它经过路径 Leaf 1 -> Spine 1 -> Leaf 2,并在INT头中记录了这条路径上各交换机的队列深度。
3. INT信息被发送到控制器。控制器发现Spine 1到 Leaf 2的链路队列很长。
4. 此时,TCP流出现了一个短暂的间隙(Flowlet边界)。
5. 当下一个数据包(属于第二个Flowlet)到达Leaf 1 时,控制器已经计算出一条新的、不拥塞的路径:Leaf 1-> Spine 2 -> Leaf 2。
6. Leaf 1 将所有属于第二个Flowlet的数据包都转发到 Spine 2 。
7. 后续的Flowlet会重复此过程,始终选择当前最优的路径。

技术 | 优点 | 缺点 |
|---|---|---|
自适应路由 | 动态避障,高网络利用率 | 容易导致数据包乱序,损害TCP性能 |
Flowlet | 细粒度负载均衡,天然避免乱序 | 路由决策依赖准确、及时的网络状态信息 |
INT | 提供精确、实时、逐跳的网络状态信息 | 增加数据包开销,需要硬件支持 |
RoCE交换机支持基于INT的Flowlet非常先进的数据中心网络负载均衡技术,它巧妙地结合了三者的优势:
最终实现了高效、无损的自适应路由,显著提升了大规模数据中心网络的性能。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