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个最近让我感触很深的话题。这事儿得从前几天看到的一句话说起,是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说的,他说未来的AI不是一个我们使用的“工具”,而更像是一个“工人”,甚至是一个个的“数字化人形机器人”。
长久以来,我们对所有新技术的理解,几乎都建立在“工具”这个概念上。从最早的算盘、计算器,到后来的电脑、手机,再到我们办公用的Excel、PPT,甚至是前两年刚火起来的各种“效率软件”,它们都是工具。
工具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你让它干嘛,它就干嘛。你按一个钮,它就给你一个反应。它本身没有思想,没有主动性,我们是主人,它是仆人。
但老黄这句话,好像在暗示我们:时代变了,主仆关系可能要变了。
我花了好几天时间琢磨这事儿,越想越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概念的替换,其背后可能是一种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尽快升级的新思维和新逻辑。如果我们还停留在“工具思维”里,那么就不会真正地融入这个新的时代。
今天,我就想用大白话,结合咱们普通人的工作生活,聊聊我的理解。因为大家对AI的认知,以及如何建立全新的AI思维,对我们每个人,特别是职场中的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你的身边,是不是已经有了这样的“新同事”?
假设你们公司市场部,最近来了一个实习生艾文(为了讲故事方便,就起个虚拟的名字,叫他“艾文”吧)。
这个艾文有点怪。他不需要工位,不需要发工资,甚至你从来没见过他真人。他好像就活在公司的通讯软件里。
周一早上,市场总监在群里说:“各位,我们准备针对新款咖啡机,策划一个为期一周的线上推广活动,主打‘都市白领早C晚A’新生活方式。大家集思广益一下。”
如果是以前,大家可能就开始冥思苦想,或者打开各种网页找灵感了。
但现在,总监直接@艾文:“艾文,先给我们出10个活动主题,要俏皮、有网感。再根据每个主题,写一套朋友圈文案和配图建议。半小时后发给我。”
二十分钟后,艾文在群里发来一个文档。里面不仅有10个主题,比如“咖啡续命,美酒回魂”、“清醒的早晨,微醺的黄昏”,甚至还包括了每天推送的时间建议、互动话题、以及小红书风格的图片应该怎么拍。做得又快又好,比部门里最有灵气的小姑娘想得还周全。
总监看完,又说:“艾文,方案二和方案五看起来不错。帮我把这两个方案整合成一个详细的执行计划,时间精确到小时,并且估算一下各个渠道的宣发预算。”
十分钟后,一份格式精美的Excel表格又发出来了,里面是详细的排期和预算表,连公式都设置好了。
这时候,你作为团队的一员,你感觉艾文是什么?
他是一个“工具”吗?
你用Excel的时候,你会跟Excel说“帮我把这个表格做得更好看一点”吗?你用搜索引擎的时候,你会跟它说“你给我的这个结果太烂了,换个思路再找找”吗?
不会。因为工具是死的,它没有理解你“意图”的能力。
但艾文可以。你可以跟它商量、对它提要求、让它修正、甚至批评它(这点真的很重要,今天给公司小伙伴培训AI,还单独讨论了这种方式)。你和它之间,不是“操作与执行”的关系,而更像是“上级与下属”,或者“甲方与乙方”的关系。
你给他布置任务,他给你交付结果。
他,就是一个任劳任怨、知识渊博、而且绝对服从的“同事”。一个不吃不喝不睡觉,还能同时给公司所有人打工的“超级员工”。
把AI当“工人”,和当“工具”,到底有什么天壤之别?
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换个说法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区别大了去了。这决定了你如何与AI相处,并最终决定了你在未来职场中的位置。
1. 思维方式的颠覆:从操作者到管理者
当你把AI看作工具时,你的思维是:“我该学习什么新命令(Prompt)才能让它画出更好看的图?” 这是在学习如何操作一把更复杂的锤子。这种思维下,你的价值,体现在你会不会用这把锤子。
而当你把AI看作工人或同事时,你的思维是:“我应该如何向他描述我的目标,才能让他完美地理解并执行?这个任务是让他独立完成,还是需要我提供一些关键资料?他完成之后,我该从哪些角度去评审和验收他的工作?”,这种思维下,你的价值,体现在你会不会做管理和做规划。
看明白了吗?你的角色,从一个埋头干活的“工匠”,变成了一个抬头看路、懂得如何分配任务的项目经理或小领导。
你的核心能力,不再是操作技能,而是定义问题的能力、分解任务的能力、审美判断的能力和组织协同的能力。
举个例子,以前我们要写一份行业分析报告。
工具思维:
我打开搜索引擎,一个个输入关键词,把搜到的资料复制粘贴下来,自己整理、分析、撰写。AI对我来说,就是个快一点的搜索引擎。
工人思维:
我直接对我的AI助理说:“艾文,现在你是我的行业分析师。请你帮我调研一下2024年中国咖啡机市场的现状,报告需要包括市场规模、主要品牌、用户画像和未来趋势。请先给我一个报告大纲。” 等大纲出来后,我再让他去填充每个部分的内容,最后我来做总体的判断、提炼核心观点,并加入我自己的人脉信息和独家洞察。
在第二种模式下,AI完成了80%的信息搜集和整理工作,而你,则专注于那20%最体现人类智慧和价值的部分——提出正确的问题,做出最终的决策。
2. 个人价值的重塑:你的价值,不再是你“会做什么”
在“工具时代”,一个人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掌握了多少技能。你会PS,你就是设计师;你会写代码,你就是程序员;你会做复杂的Excel模型,你就是数据分析师。
但在“工人时代”,情况变了。那些基础的、重复性的“技能”,你的AI同事可能比你做得还好几十倍!
那么你的价值是什么?
你的价值,是你独有的创意和规划能力;你的价值,是你独特的品味和经验。
同样是让AI画一幅“夕阳下的海滩”,有的人只能得到一张平平无奇的风景照。而有的人,因为懂得光影、色彩和构图,他可以指导AI调整视角、光线和氛围,最终创作出一幅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AI是画笔和颜料,但你,是那个决定画什么、怎么画、以及判断画得好不好的领导者、思想家。
同样是让AI写一份营销文案,有的人只能得到一堆正确的废话。而有的人,因为深刻理解人性、洞察用户心理,他可以指导AI用更具共鸣感的语言、更有趣的梗,写出直击人心的文字。
AI是文字的搬运工,而你,是那个赋予文字灵魂的作者!
所以,未来的职场核心竞争力,可能不再是你会做的有多少,而是你会想的有多深,你的审美和判断力有多高。那些无法被量化、无法被简单描述的软实力,正在成为我们最坚固的护城河。
我们该如何自处?
聊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点焦虑。感觉自己好多正在做的事情,都可能被那个叫“艾文”的AI同事替代。
别慌。我认为,这恰恰是把我们从繁琐、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的绝佳机会。
AI数字人,这位新同事的到来,不是为了抢我们的饭碗,而是逼着我们去思考:我们作为“人”,到底还有哪些能力是不可被替代的?
是我们的同理心,能感受到客户在字里行间微妙的情绪;是我们的创造力,能把两个毫不相干的东西连接起来,产生一个绝妙的创意;是我们的道德感,能在复杂的利益纠葛中,坚守一份善意和底线;是我们的梦想和勇气,敢于去挑战那些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AI可以成为我们最得力的执行者,但我们自己,必须成为那个有思想、有灵魂、有温度的“指挥家”。
所以,别再满足于仅仅学会如何使用AI这个新玩具了。从今天起,试着把它当成你的第一个“虚拟员工”去管理,去领导,去激发它的潜力。去思考如何把那些你不喜欢做的、重复性的工作“外包”给它,然后把省下来的宝贵时间,投入到更高层次的思考、学习和创造中去。
这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生存智慧的升级!
未来的世界,可能真的就像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每个人都是一个项目经理,手底下带着一群能力各异的AI员工,一起去完成一个又一个充满挑战的项目。
到那时,你希望自己是那个只会低头操作工具的人,还是那个懂得如何带领一个“AI军团”去冲锋陷阵的领导者呢?
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这个话题很大,我今天也只是抛砖引玉,分享一点个人的不成熟思考。你又是怎么看的呢?你觉得AI更像工具,还是同事?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你和AI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非常期待在评论区看到你的想法。
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哪怕一点点的触动和启发,请给个点赞,并“转发”给那些可能也在为此感到迷茫的朋友们。谢谢大家!
本公众号聚焦实战,拆解最新的AI工具与商业案例。不讲空话,直接讲透如何解决实际业务问题、驱动公司业务成长。我们的目标:让您读到的每一次思考、每一个案例,都能带来启发,拿来就能用。若您有意进一步探讨相关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以便我们更充分地沟通学习,一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