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在线支付,大家一定不陌生,这个行业发展了20年了,早已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绝大多数人对支付的了解应该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在冰山以下,有一个资金管理 领域,默默支撑着支付业务。今天就带大家解密这个十分重要又神秘的领域。
线上支付发展了20年,但支付行业却发展了40年,感兴趣可以看看:一文看懂收单支付40年的风起云涌
“中台”这个概念这些年鲜少有人提及了,本文还是以中台的整体视角来叙述,如果你不喜欢这个概念,不妨把资金中台看做一系列资金服务的集合,这也不妨碍对业务的理解和交流。那么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使用微信支付举例说明,仅为便于理解,与微信支付的实际业务无关
资金中台所负责的领域比较大,可以理解为所有与钱相关的都包含在其中。我们暂且把资金中台当做一个黑盒子,先看看这个黑盒子在支付流程中是如何与上下游交互的。
举个例子,小明口渴了,进711买了一瓶水,用微信支付向收银员付了5元钱。整个流程大致上像是这样:

支付流程
在支付业务中,支付系统做为资金中台的上游。那么资金平台需要做些什么呢?如果只从最浅显的角度看,应该至少完成这1件事:把小明支付的5元钱转给711。
问题就来了,就这么简单,还需要专门建一个资金平台吗?直觉告诉我们,银行、微信支付、711属于不同的体系,用户的钱不会乖乖的自己飞到711的账户里,这里面一定还有许多“猫腻”,不着急,下面就来一点点解密。
首先还是要回答这个问题:钱是怎么从用户银行卡转到711的?
银行当然不会直接对接711,中间需要经过微信支付进行中转,根据央行的规定,第三方支付的资金都需要受到两联(银联、网联)监管,微信支付需要在央行开设一个备付金账户,所有未结算的资金都会沉淀在备付金账户里。
参考:

实际上一家支付公司未必只开一个备付金账户,在断直连以前账户都是直接开在商业银行的,断直连后虽然多数情况资金已经存管在央行备付金账户中,但也仍有部分场景需要直接在银行开户。这些账户里都存着真实资金,属于物理账户。
资金中台还需要监听备付金账户的动账,一是用于做资金对账,防范可能的资金风险;二是部分业务本身就是由银行账单来驱动。
除了物理账户以外,资金平台还需要管理内部账户。小明做为微信支付的用户,在微信支付里有个钱包账户,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这个:

余额账户
每个用户在资金平台内都有一个余额户,充值、收到红包时账户就会加钱,使用余额支付时账户就会扣钱。
小明买水如果用银行卡支付,就不涉及余额户的变动;如果用余额支付,则余额-5。
而在商家这一侧,每一个在微信支付入驻的商户也会有个“商户余额户”。
这一类提供给客户使用的账户统称为客户账户,客户包括个人用户和商户。
与“客户账户”对应的叫做 内部户,内部户不需要开放给客户使用,只用于内部记账,在下面“记账”的章节会再详细介绍。
内部户中还有一类特殊的账户,与物理账户一一对应,可以称之为虚拟影子户或者叫头寸户。
至此,我们可以用一张图描述资金账户体系:

资金账户体系
有了上面的准备工作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结算了。
结算,就是把资金结给商户的过程。
根据商户入驻时签订的合同,每个商户都有相应的结算周期和结算方式。
假设T+1结算,整个过程看起来像这样:

如果结算到余额,直接商户余额+20,如果结算到卡,根据行业规范要求信息流需要经过网联,再由网联进行统一清算。
资金平台很重要的一个职责是保证资金安全。我们先来看看小明支付的5元是怎么进到微信支付的备付金账户的:

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的备付金余额,实际都映射为央行备付金账户中的额度,在断直连后只有少数几家清算机构(银联、网联)才能进行实际资金清算。三方支付机构向网联发起支付扣款指令,网联负责清算。它会算清工商银行和财付通的应收应付账款,通过调整备付金账户额度的方式完成资金交割。

可以看到清算的工作交给了网联,支付公司只是被动接受消息(对应3.2)和收到账款(对应5.2),为了保证资金收付的准确性,资金中台就需要进行资金对账,使用三层对账模型:
不只是小明的付款会有对账,前面提到的结算过程也会对账。 只要发生了实体资金变动的都需要进行对账,因此有时也把对账称为账实核对。
上面的支付过程有个小问题,如果是T+1结算,从小明支付成功到真正结算还隔着老长时间,在这中间买水的5元钱去哪了?
这就要分实体资金和虚拟资金来说明了。
实体资金,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钱在哪,这个要看网联的清算周期
实体资金的流转看起来像这样:

可以看到实体资金的流转并不总是那么实时的,有一些“真空期”:钱在路上了,至于到哪了咱也不知道。为了能更好地管理整个资金的生命周期,降低资金风险,就需要引入虚拟资金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记账”。
上面提到小明支付成功后,但还未结算前,资金就沉淀在“商户待结算”里面,类似于“商户待结算”这样的账户,就是内部户。
我们尝试还原一下完整的记账过程,注意记账是以支付公司的视角去记的(假定商户是结算到余额):

细心观察可以发现,记账过程有这样的特点
上面提到了实体资金流,那是否有虚拟资金流?
当然有,我们按照借记指向贷记的顺序,把所有相关的内部户串联起来,就形成了虚拟资金流。

如果你看懂了这个资金流,恭喜你,你对资金账务的理解就上升了一个阶段。如果看不懂也很正常,账务这一块确实比较难理解,或许(跟着小帅学账务(2) 资金流)这篇文章能够给你一些参考。
那么记账有什么用呢?
现在我们知道了一笔支付的钱怎么收进来,怎么结出去,怎么通过记账、对账来防范和识别风险,还有什么没做的吗?
确实还有一件事:如果账记错了怎么办?不仅会影响资金风险防控的效果,财务报表也会不准确,影响经营决策。
在会计学上是通过会计核算的方式来验证账本是否有问题。
讲到这其实已经和支付的主流程没什么关系了,会计核算完全是面向财务的一个领域,但做为资金平台不可缺少的一块重要拼图,我还是打算用很小的篇幅简单介绍一下。
简单来说,会计核算就是在做核对和统计。有这么几件事:

感兴趣的可以进一步搜索【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本文就不再继续延伸了。
用一张图总结:

在境内的单主体支付业务中,资金平台也相对比较简单。差异性可能在于:
上面只是举了一个境内单主体的例子,如果要扩展到跨境业务中,整个业务和系统的复杂度就不只是上升了一个量级。
跨境业务的差异性体现在: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资金平台应该如何建设?
小明去韩国旅游,进711买了一瓶矿泉水,价格是1000韩元(KRW),拿着微信扫码,随着“滴”的一声,付款成功5人民币(CNY)。

怎么感觉与境内支付也没什么区别?实际真的有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先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二维码是怎么来的,微信中国钱包能识别吗?
通常来说,二维码是收单机构提供的,由于国内的微信支付同时提供了支付和收单能力,因此平时不太需要关注这个问题。但是在跨境支付中,必须有一个收单机构来为韩国商户提供收单服务,我们现在假设是由“微信支付-韩国”这个主体来提供收单服务。再把上面的图扩展一下:

跨境场景下会稍微复杂一些,资金中台在这里同时给两个主体提供资金服务。
资金从小明的银行卡到711商户要分几步?咱们来一步步分析:
完整的资金通路可能是这样(境内兑换):

或这样(出境后兑换):

现实情况可能比这还复杂的多,因此资金平台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把资金链路打通,某些情况下或许有不止一条资金通路,那就还需根据资金时效性、资金成本、监管政策等因素进行综合决策,选一条最合适的资金通路。
小明支付的5CNY必须经过 外汇兑换(FX:Foreign Exchange) 才能转成KRW。但如果要展开聊外汇,估计一篇文章都写不下,这里还是聚焦说一说在支付关键链路下外汇的核心流程。
我们以上面的资金通路二进行说明:

外汇的核心流程
关于外汇兑换,可参考:跨境支付中常见的4种外汇兑换模式
与境内业务的网联清算不同,境外业务并没有统一的清算机构。那咋办呢?自己做呗!清算分为两个阶段:
参考:跟着小帅学账务(3) 清算、跟着小帅学账务(4) 资金对账

清算和对账
实际上这里的复杂性并不来自于清算流程,而是对清算关系的分析,谁是主动清算,谁是被动清算。我们以上面的资金通路二为例,来捋一捋整个链路中所有机构间的清算关系:

清算关系
这里有两点稍做解释
与境内单主体业务相比,多主体账务则要复杂的多,跨境支付涉及到跨主体、多币种。为了能够说清一笔跨境支付,我就虚拟出了3个主体(微信支付中国 WPCN,微信支付香港 WPHK,微信支付韩国 WPKR)。每个主体、每个币种都要有单独的账本。
下面是资金管理领域最最最难理解的部分了,我会把大致资金流画出来,但我并不打算立刻解释为什么账要这么记,设置这些账户的目的是什么。这部分需要比较深的业务背景和账务知识,外行看起来会很晦涩枯燥。我将会在后续私域直播中专门用一期聊一下多主体记账。
资金流并不是只有唯一一种画法(与业务流程设计有关),这里以资金通路二为例,仅供参考:

什么是 流动性(Liquidity) 管理?这是AI的解释:
资金流动性管理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对其资金流动性进行监控、分析和优化的过程,以确保在需要时能够迅速获取足够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以满足短期的财务需求和运营支出。流动性管理的目标是平衡流动性风险与收益,确保企业在任何时候都能履行其财务义务。
害~这种专业术语,就是懂的人都懂,不懂的人问完也是一脸懵 😳😳😳
还是我来说吧。我们先来看看在支付业务,尤其在跨境支付中为什么需要用到流动性管理?
不管是上述哪种场景,都是需要识别出哪些环节可能存在资金短缺,并及时通过其他手段(如资金调拨)填补短缺资金,以确保业务运营的稳定性,这就是流动性管理。
要达成这一点,我们就需要做到:
一张图来总结:

跨境资金业务非常复杂,本文也是走马观花把资金中台的全貌简单介绍一遍,更多的内容我将会在后续逐步展开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