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Java程序员的“终局”之战?从代码生成到自主决策,亲手打造“自我编程”Agent

Java程序员的“终局”之战?从代码生成到自主决策,亲手打造“自我编程”Agent

作者头像
javpower
发布2025-11-17 19:28:52
发布2025-11-17 19:28:52
530
举报

Java程序员的“终局”之战?从代码生成到自主决策,亲手打造“自我编程”Agent

告别“SOP工程师”,AIGC浪潮下,Java开发者如何从“编码者”进化为“Agent架构师”

“卷不动了。”

这可能是过去一年里,我们听过最多的三个字。从GitHub Copilot的“结对编程”到Devin的“全栈AI工程师”演示,到Cursor、 CodeBuddy 、Qoder等等编程工具的诞生,整个技术圈都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兴奋、好奇,以及一丝无法掩饰的焦虑。

我们,作为Java程序员,这个星球上最庞大的“代码工匠”群体,更是首当其冲。我们引以为傲的“一次编写,到处运行”的JVM,我们烂熟于心的Spring全家桶,在“自然语言生成一切”的叙事面前,似乎突然变得“古典”。

我们会被替代吗?

我的答案是:不会。但我们会“进化”。

AI不会取代那些“会使用AI”的程序员。未来不属于“只会写代码”的人,也不属于“只会点按钮”的AI,而是属于那些能够设计、构建和驾驭AI智能体(Agent)的“架构师”

而这,正是我们Java程序员的“终局”之战,也是我们的“超级外挂”

为什么?因为Agent的“思考”和“行动”离不开严谨的工程化、可观测性、稳定性和生态——而这,恰恰是Java生态最擅长的。

今天,这篇万字长文,不是一篇科幻小说,也不是一篇贩卖焦虑的快餐。它是一份极其详细、高可用的技术蓝图。我们将从Java程序员最熟悉的“代码生成”开始,一步步解构,直到亲手构建出一个能够自主决策、自我修复、Coding驱动的“自我编程”Agent。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这场“终局”之战。


目录(TOC)

  1. 理念重塑:到底什么是“Coding驱动”的Agent?
  2. 进化之路:Agent成熟度的五个等级 (L1-L5)
  3. L1-L2 详解:Java的“自编程”基因(APT & 字节码)
  4. L3 详解:从SRE到任务编排
  5. L4 核心架构:解剖一台“自主Agent”
    • 感知(Perception):Agent的“眼耳”
    • 决策(Decision):Agent的“大脑” (规则/工作流/LLM)
    • 行动(Action):Agent的“双手” (JGit/JavaParser)
  6. L5 终极形态:构建“自我纠错”的REPL闭环
  7. 实战兵工厂:PoC核心pom.xml与关键代码
    • LangChain4j:给Java插上LLM的翅膀
    • JavaParser:Agent的“代码手术刀”
  8. 绝对防线:没有“安全”的Agent就是“灾难”
  9. 结语:Java永不死,它只是在“智能”地进化

到底什么是“Coding驱动”的Agent?

在开始堆代码之前,我们必须在“理念”上达成共识。

  • 传统自动化(如Jenkins CI/CD):是“流程驱动”。它严格执行你预先写好的Jenkinsfileshell脚本。它很强大,但很“笨”,遇到预案之外的错误(比如mvn test内存溢出),它只会失败并“通知”你。
  • LLM对话(如ChatGPT):是“自然语言驱动”。你问,它答。它给你代码片段,但它不关心这些代码的“死活”——它不负责执行,不负责测试,不负责部署。
  • “Coding驱动”的Agent:是“代码即决策,代码即行动”。

这是本文的核心理念。这个Agent的“思考过程”和“行动方案”不是固定的脚本,而是动态生成并执行的代码

举个例子。

想象一下,收到一个“支付接口超时”的Sentry警报。

  • 传统自动化(L3) 会怎么做?执行script: rollback-payment-service.sh。然后结束,等你来处理烂摊子。
  • Coding驱动的Agent(L4/L5) 会怎么做?它的内部思考(和行动)是这样的:
    1. “收到警报。开始分析。” [Action: GitClone('payment-service')]
    2. [Action: ReadFile('src/main/../PaymentController.java')]
    3. [Action: ReadFile('src/main/../PaymentService.java')]
    4. “代码已获取。调用大脑(LLM)分析。” [Decision: Analyze(error, code, '找出超时原因')]
    5. LLM返回:“可能是下游CreditCardService的HTTPClient未设置超时。”
    6. “收到方案。制定计划。” [Plan: 1. 定位HTTPClient. 2. 增加.setReadTimeout(5000). 3. 重新编译测试.]
    7. “执行计划。” [Action: JavaParser(..)] 动态修改Java文件。
    8. “验证结果。” [Action: ProcessBuilder('mvn test')]
    9. ...

看到区别了吗?Agent不是在“执行”,而是在“编程”。它拥有“双手”(JGit)、“手术刀”(JavaParser)和“大脑”(LLM),它在实时地、动态地、自主地与我们的代码库进行交互。


Agent成熟度的五个等级 (L1-L5)

这个宏大的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自主Agent”的进化,在Java生态中有着清晰的路径。我们将其分为五个成熟度等级:

  • L1: 静态元编程 (Static Metaprogramming)
    • 何时? 编译时。
    • 能力: 自动生成固定的样板代码。
    • 工具: Lombok, MapStruct, Dagger, (APT)。
  • L2: 动态代码生成 (Dynamic Code Generation)
    • 何时? 运行时。
    • 能力: 在内存中动态创建类和修改字节码。
    • 工具: JDK Proxy, cglib, Byte Buddy, ASM。
  • L3: 任务自动化与编排 (Task Automation)
    • 何时? 触发时(如git push)。
    • 能力: 执行预定义的、线性的“命令流”。
    • 工具: Jenkinsfile, GitHub Actions, Maven/Gradle插件。
  • L4: 决策驱动的Agent (Decision-Driven Agent)
    • 何时? 实时。
    • 能力: 具备“感知-决策-行动”循环,能处理开放式问题
    • 工具: Spring Boot, JGit, JavaParser, LangChain4j。
  • L5: 自主决策与纠错 (Autonomous Self-Programming)
    • 何时? 持续。
    • 能力: 形成“评估-行动-反馈-修正”的闭环,能从失败中学习。
    • 工具: L4全家桶 + 反馈循环机制。

我们大多数Java团队目前都处在L2(框架)L3(CI/CD)。而我们的目标,是迈向 L4L5


L1-L2 详解:Java的“自编程”基因

在谈论“未来”之前,我们必须认识到:Java天生就具备“自我编程”的基因

L1: 静态元编程 (APT)

我们每天都在用的@Data (Lombok) 和 @Mapper (MapStruct),就是L1 Agent。

  • 核心:javax.annotation.processing.AbstractProcessor (APT - 注解处理器)
  • 原理:javac在编译时,会扫描@注解,并调用注册的ProcessorProcessor可以读取AST(抽象语法树),并使用JavaPoet等工具生成全新的.java文件,这些新文件会和你的手写代码一起被编译。
  • 局限:静态。它只能在你编码时(编译前)定义规则,无法响应运行时的变化。
L2: 动态代码生成 (字节码)

我们每天都在用的@Transactional (Spring AOP),就是L2 Agent。

  • 核心: 字节码操作 (cglib, Byte Buddy)
  • 原理: Spring在启动时,发现@Transactional注解,它不会修改你的.java文件,而是在运行时,在内存中,动态地为你生成一个UserService子类UserService$$EnhancerBySpringCGLIB)。
  • 这个子类重写了你的方法,在调用super.yourMethod()前后,插入了connection.beginTransaction()connection.commit()的逻辑。
  • 局限:复杂。字节码操作是“外科手术”,极其强大但也极其复杂,通常是框架开发者的领域。

L1和L2是基石。它们证明了Java系统从诞生之初就不是“铁板一块”,而是一个动态的、可修改的生态。

L1 vs L2 "自我编程" 对比图
L1 vs L2 "自我编程" 对比图

L1 vs L2 "自我编程" 对比图


L3 详解:从SRE到任务编排

L3是“DevOps”的领域,是Agent“行动能力”的雏形。

  • 核心: Groovy (Jenkinsfile), YAML (GitHub Actions), Shell。
  • 能力: Agent开始脱离“生成代码”,进入“执行任务”的范畴。
  • 示例:
    • 触发:git pushrelease分支。
    • 行动:
    1. mvn clean package -DskipTests
    2. docker build -t my-app:v1.2
    3. docker push
    4. kubectl apply -f app.yaml
  • 局限:被动且僵化。它没有“大脑”。它不知道“为什么”要执行,只知道“按顺序”执行。如果mvn package失败了,它只会“躺平”并Email你,而不会尝试(比如)mvn clean install

L3 Agent是我们最好的“SRE助手”,但它不是“开发者”。

L3 僵化流程
L3 僵化流程

L4 核心架构:解剖一台“自主Agent”

这是本文的绝对核心。 我们将从0到1,设计一个L4 Agent的架构。它不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系统”。

L4 Agent 核心架构

1. 感知模块 (Perception) - "眼耳"

Agent如何知道“该工作了”?它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Java中,这再简单不过了。

被动监听 (Webhooks):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使用Spring Boot接收来自GitHub, GitLab, Jira, Sentry的"求救信号"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webhooks")
public class WebhookReceiver {

    @PostMapping("/sentry-alert")
    public ResponseEntity<Void> handleSentryAlert(@RequestBody SentryAlertPayload payload) {
        // 收到警报,立即转给"大脑"处理
        decisionService.processAlert(payload);
        return ResponseEntity.ok().build();
    }
}

主动消费 (MQ):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监听内部消息总线
@Component
public class KafkaBugListener {

    @KafkaListener(topics = "platform.bugs.critical", groupId = "agent-processor")
    public void handleCriticalBug(BugReport bug) {
        decisionService.processBug(bug);
    }
}

定时轮询 (Scheduler):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每天早上9点,检查"技术债"
@Scheduled(cron = "0 0 9 * * ?")
public void scanTechDebt() {
    actionService.runSonarScan();
}

2. 决策模块 (Decision) - "大脑"

这是从“自动化”到“自主”的飞跃。当“感知模块”收到信号后,“大脑”必须决定“做什么”“怎么做”

“大脑”有三种进化形态:

大脑 v1.0: 规则引擎 (Rule-Based)

工具: Drools, Easy Rules

逻辑:IF...THEN...

示例 (Drools的.drl文件):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rule "Critical NPE in PaymentService"
when
    $alert: SentryAlert(
        serviceName == "payment-service",
        exceptionType == "java.lang.NullPointerException",
        level == "fatal"
    )
then
    // 动作:立即执行回滚脚本
    actions.execute("rollback-payment.sh");
    // 动作:通知SRE
    actions.pageSRE("payment-team", $alert.getMessage());
end

适用: 简单、确定的SOP(标准操作程序)。

大脑 v2.0: 工作流引擎 (Workflow-Based)
  • 工具: Camunda, Activiti, Spring Statemachine
  • 逻辑: 复杂的、多步骤的、需要“状态”的流程。
  • 示例 (BPMN 概念):[Bug Received] -> [Analyze Impact] --(If Critical?)--> [Page SRE] -> [Auto-Rollback] | --(Else)--> [Create Jira Ticket] -> [Assign to Team]
  • 适用: 应对“一个Bug的生命周期”这种长流程。v1.0的规则引擎无法处理“等待Jira Ticket被评论”这种“状态”。
大脑 v3.0: LLM驱动 (LLM-Driven) [核心突破]

v1和v2都依赖“人类预定义的规则”。而v3,Agent开始拥有“创造力”,能处理“开放式问题”。

工具:LangChain4j (推荐), Spring AI

逻辑:Prompt 替代 IF...THEN...

示例(使用LangChain4j):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你只需要定义一个Java接口,LangChain4j会把它变成一个AI服务
interface CodeAnalysisService {

    @SystemMessage("""
        You are a senior Java architect. You will be given a Sentry stack trace
        and related code snippets. Analyze the root cause.
        Respond in JSON format: { "rootCause": "...", "fixSuggestion": "..." }
        """)
    String analyzeBug(
        @UserMessage String stackTrace,
        @UserMessage String relevantCode
    );
}

// 在你的服务中注入并使用
@Service
publicclass AiDecisionService {
    
    privatefinal CodeAnalysisService analyzer;

    public AiDecisionService() {
        // "OPENAI_API_KEY" 从环境变量读取
        this.analyzer = AiServices.builder(CodeAanalysisService.class)
                .chatLanguageModel(OpenAiChatModel.builder()
                        .apiKey(System.getenv("OPENAI_API_KEY"))
                        .modelName("gpt-4-turbo")
                        .build())
                .build();
    }

    public void process(SentryAlertPayload payload) {
        String code = actionService.fetchCode(payload.getFile(), payload.getLine());
        String analysisJson = analyzer.analyzeBug(payload.getStackTrace(), code);
        // ... 接下来,根据"大脑"的分析,指挥"双手"行动
    }
}

“大脑”的终极形态:是三者的结合。

  1. L3 (规则) 首先介入:“这个NPE是不是在payment-service?”
  2. L4 (工作流) 接管:“是的,启动‘关键Bug处理’工作流。”
  3. L5 (LLM) 被调用:“[Analyze Impact] 步骤,请LLM分析这个NPE的爆炸半径。”

3. 行动模块 (Action) - "双手"

“大脑”思考完毕,必须要有“双手”来执行。这正是Java生态的强项。

手指 1: 与代码库交互 (JGit)

工具:org.eclipse.jgit:org.eclipse.jgit

能力: Agent不再是“外部系统”,它成为了“代码库的参与者”。

示例: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public String cloneAndCreateBranch(String repoUrl, String branchName) throws GitAPIException {
    File localRepoDir = new File("/path/to/agent/workspace/" + UUID.randomUUID());
    
    // 1. 克隆
    Git git = Git.cloneRepository()
            .setURI(repoUrl)
            .setDirectory(localRepoDir)
            .call();

    // 2. 切分支
    git.checkout()
            .setCreateBranch(true)
            .setName(branchName)
            .call();
    
    return localRepoDir.getAbsolutePath();
}

public void commitAndPush(Git git, String commitMessage) throws GitAPIException {
    // 3. 提交
    git.add().addFilepattern(".").call();
    git.commit().setMessage("[Agent Auto-Fix] " + commitMessage).call();
    
    // 4. 推送
    git.push().setRemote("origin").call();
}
手指 2: 代码手术刀 (JavaParser)

工具:com.github.javaparser:javaparser-core

能力: Agent的“手术刀”。它能精确地、结构化地读取和修改Java源代码。

这比“字符串替换”高级一百倍!

示例: 假设“大脑”决定在UserService.javagetUser方法开头加一个“空值检查”。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import com.github.javaparser.StaticJavaParser;
import com.github.javaparser.ast.CompilationUnit;
import com.github.javaparser.ast.body.MethodDeclaration;
import com.github.javaparser.ast.stmt.BlockStmt;

public void applyNullCheck(String javaFilePath, String methodName) throws Exception {
    Path path = Paths.get(javaFilePath);
    
    // 1. 解析Java文件为AST (抽象语法树)
    CompilationUnit cu = StaticJavaParser.parse(path);

    // 2. 查找目标方法
    MethodDeclaration method = cu.findAll(MethodDeclaration.class).stream()
            .filter(m -> m.getNameAsString().equals(methodName))
            .findFirst()
            .orElseThrow(() -> new RuntimeException("Method not found: " + methodName));

    // 3. 构造要插入的代码
    // 注意:我们不是在"拼接字符串",我们是在"操作AST"
    BlockStmt newCodeBlock = StaticJavaParser.parseBlock(
        "{ if (userId == null) { return null; } }"
    );

    // 4. 将代码插入到方法的*最开头*
    method.getBody().ifPresent(body -> {
        // body.getStatements() 是一个有序列表
        body.getStatements().add(0, newCodeBlock.getStatements().get(0));
    });

    // 5. 将修改后的AST写回文件
    Files.writeString(path, cu.toString());
}
手指 3: 命令执行器 (ProcessBuilder)

工具:java.lang.ProcessBuilder (Java原生)

能力: 执行“大脑”无法处理的、L3层级的任务(如:编译、测试、部署)。

示例: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public BuildResult runTests(String repoPath) throws IO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ProcessBuilder pb = new ProcessBuilder("mvn", "clean", "test");
    pb.directory(new File(repoPath)); // 在克隆下来的代码库里执行
    pb.redirectErrorStream(true); // 合并stdout和stderr

    Process process = pb.start();
    
    // 必须捕获输出,这是给"大脑"的"反馈"
    String output = new String(process.getInputStream().readAllBytes());
    
    int exitCode = process.waitFor();
    
    return new BuildResult(exitCode == 0, output);
}

L5 终极形态:构建“自我纠错”的REPL闭环

L4的Agent已经非常强大,但它在“失败”时,仍然需要“人类”介入。 L5的Agent,则是“自主”的。它将L4的组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REPL(Read-Evaluate-Print-Loop)的“自我纠错”闭环。

L5 Agent 自我纠错闭环

一个完整的“自我修复”工作流(L5):

  1. [Read] 感知: Sentry Webhook触发,报告UserServiceline 90发生NullPointerException
  2. [Evaluate] 评估 (第1轮):
    • Agent (JGit):git clonegit checkout -b agent/fix-npe-123
    • Agent (JavaParser): 读取UserService.javaline 85-95
    • Agent (LLM): "分析此错误堆栈...[堆栈详情]... 和这段代码...[代码片段]...,生成一个Java方法的完整修复代码体(仅方法体,不要解释)。"
    • LLM: 返回一个包含修复逻辑的String (例如: if (user != null) { ... })。
  3. [Print] 行动 (第1轮):
    • Agent (JavaParser): 使用LLM返回的字符串替换UserService中的旧方法体。
    • Agent (ProcessBuilder): 运行 mvn clean test
  4. [Loop] 循环 (自我纠错):
    • Agent: (达到MAX_RETRIES = 3)
    • Agent (Slack): "@human-sre!我尝试了3次修复Bug 123,但都失败了。这是我的最后一次尝试日志...[Log]...,我搞不定了,快来救火!"
    • Agent (ProcessBuilder): 捕获到output (Maven的编译错误或测试失败日志)。
    • [Read] 感知: "行动失败,捕获到新信息:[Maven Error Log]"
    • [Evaluate] 评估 (第2轮):
    • Agent (JGit):git reset --hard HEAD (撤销刚才的“魔改”)。
    • Agent (LLM): "你的上一个修复方案失败了。这是失败日志...[Maven Error Log]...。这是原始代码...[代码片段]...。请结合失败日志,提供一个的修复方案。"
    • LLM: (可能会意识到它的修复引入了一个编译错误) 返回一个改进的String
    • [Print] 行动 (第2轮): Agent 重复步骤3...
    • Agent (JGit):git commit -m "Fix: NPE in UserService (Auto-generated by Agent)"
    • Agent (GitHub API): 创建一个Pull Request,@mention 你的团队Leader。
    • Agent (Slack): "主人,Bug 123 已修复,PR已发,请您过目。"
    • **任务完成 (Human-in-the-Loop)**。
    • 情况A: mvn test 成功! (exitCode == 0)
    • 情况B: mvn test 失败! (exitCode != 0)
    • 情况C: 循环N次后仍失败:

这个L5的循环,才是“自主Agent”的真正形态。它不是一个“一次性”的脚本,而是一个“永不言弃”的开发者


PoC核心pom.xml与关键代码

理论讲完了,上“军火库”。以下是构建一个L4/L5 Agent的核心pom.xml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web</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quartz</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dev.langchain4j</groupId>
        <artifactId>langchain4j</artifactId>
        <version>0.33.0</version></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dev.langchain4j</groupId>
        <artifactId>langchain4j-open-ai</artifactId>
        <version>0.33.0</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eclipse.jgit</groupId>
        <artifactId>org.eclipse.jgit</artifactId>
        <version>6.9.0.202403050737-r</version></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com.github.javaparser</groupId>
        <artifactId>javaparser-core</artifactId>
        <version>3.25.10</version></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drools</groupId>
        <artifactId>drools-core</artifactId>
        <version>8.44.0.Final</version></dependency>
</dependencies>

没有“安全”的Agent就是“灾难”

警告:在您兴奋地mvn spring-boot:run之前,请务必阅读本节。

一个可以读写代码库执行mvn命令调用kubectl的Agent,是您能想象到的最恐怖的安全漏洞

它是一个“超级管理员”,如果它“叛变”或“犯傻”(LLM幻觉),后果不堪设想。

在生产中部署它,你必须,必须,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 沙箱 (Sandboxing) - 绝对的铁律!
    • 绝对不要在你的主CI服务器或生产环境上直接运行Agent的ProcessBuilder
    • Agent的“行动”(mvn test, git push必须在一个隔离的、短暂的、无权限的Docker容器中执行。
    • **Java最佳实践:Testcontainers**。
    • 没错,Testcontainers这个库不仅能用于测试,它还是你Agent的“完美监狱”。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使用Testcontainers作为沙箱
public BuildResult runTestsInSandbox(String repoPath) {
    // 创建一个基于Maven镜像的容器
    try (GenericContainer<?> mavenContainer = new GenericContainer<>("maven:3.8-openjdk-17")
            .withFileSystemBind(repoPath, "/workspace") // 把代码库挂载进去
            .withWorkingDirectory("/workspace")
            .withCommand("mvn", "clean", "test")) {
        
        mavenContainer.start();
        
        // 等待容器执行完毕
        // ... (省略了等待和日志捕获逻辑)
        
        String logs = mavenContainer.getLogs();
        int exitCode = ... // 获取容器退出码
        
        returnnew BuildResult(exitCode == 0, logs);
    }
}
  • 这样,就算LLM“幻觉”了,生成了一个试图rm -rf /pom.xml插件,它也只能删掉这个短暂容器,而你的宿主机毫发无损。
  1. 权限最小化 (Least Privilege)
    • Agent的Git凭据(GitHub App Token)只应clonepushagent/*分支的权限。
    • 绝不能给它main分支的合并权限或force-push权限。
    • Agent的kubectl凭据(如果需要)应被严格限制在它自己的namespace,且只能apply,不能delete
  2. 幻觉与破坏性代码 (Hallucinations)
    • Prompt工程: 在System Prompt中严格限制:“你绝不能生成文件I/O、网络或反射之外的系统调用。”
    • 静态分析 (SAST): 在执行mvn test之前,先运行CheckstyleSonarScanner(同样在沙箱里!)进行扫描。如果扫描不通过,直接打回给LLM重做。
    • LLM可能会生成System.exit(1)或包含安全漏洞(如SQL注入)的代码。
    • 缓解:
  3. 成本黑洞 (Cost)
    • L5的“自我纠错”循环如果遇到一个它无法修复的Bug,可能会无限循环下去,烧光你的OpenAI API额度
    • 缓解: 必须设置硬编码的重试上限(如MAX_RETRIES = 3)。
  4. 人类在环 (Human-in-the-Loop) - 最后的防线
    • 不要让Agent自动合并到main分支。
    • Agent的最终产物永远应该是一个Pull Request
    • 它的工作是提供一个“近乎完美”的草稿,而最终的“Merge”按钮,必须,也只应该,由人类工程师来点击。

Java永不死,它只是在“智能”地进化

回顾Java的20多年,我们从EJB的“重量级”跑到了Spring Boot的“微服务”;我们从手写DAO跑到了JPA/MyBatis的“自动化”;我们从“刀耕火种”跑到了“云原生”。

每一次“进化”,都是为了“将人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而今天,AIGC和Agent带来的,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解放”

“自我编程”Agent不是要取代Java程序员,而是要“杀死”我们工作中那些最无聊、最重复、最“SOP”的部分(修复NPE、处理告警、编写样板代码),把我们“解放”到更有价值的领域:系统设计、领域建模、业务创新,以及——Agent架构设计

你的角色,正在从“编码者”(Coder)进化为“Agent架构师”(Agent Architect)和“AI监督者”(AI Supervisor)。

你不再是逐行编写CRUD,而是设计、训练和维护这些自主的编码Agent。我们使用JavaParser (手术刀), JGit (双手) 和 LangChain4j (大脑) 作为我们的新工具,构建一个能够自我维护和进化的、永不疲倦的“7x24小时”的数字员工。

Java的生态——以其稳定性、强大的库(Spring)、类型安全和无与伦比的工程化能力——为构建这种复杂、高风险但回报巨大的Agent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未来已来,它将用Java编写。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11-1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Coder建设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Java程序员的“终局”之战?从代码生成到自主决策,亲手打造“自我编程”Agent
    • 目录(TOC)
    • 到底什么是“Coding驱动”的Agent?
    • Agent成熟度的五个等级 (L1-L5)
    • L1-L2 详解:Java的“自编程”基因
    • L3 详解:从SRE到任务编排
    • L4 核心架构:解剖一台“自主Agent”
      • 1. 感知模块 (Perception) - "眼耳"
      • 2. 决策模块 (Decision) - "大脑"
      • 3. 行动模块 (Action) - "双手"
    • L5 终极形态:构建“自我纠错”的REPL闭环
    • PoC核心pom.xml与关键代码
    • 没有“安全”的Agent就是“灾难”
    • Java永不死,它只是在“智能”地进化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