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Go 语言社区围绕一个全新的内存管理提案展开了激烈讨论:在不依赖垃圾回收 (GC) 的情况下直接释放并重用内存。#74299[1] 引入了 runtime.free 及相关机制,试图让编译器和标准库在特定场景下安全地跳过 GC,对短命的内存对象进行即时回收利用。此举被认为可能为 Go 带来一次性能上的革命:初步原型显示,在 strings.Builder 这样的场景中,利用该机制性能提升可达 2 倍。本文将回顾 Go 内存管理领域从 arena 实验到 memory region 构想,再到 runtime.free 提案的探索之旅,并剖析这一新提案的技术细节、产生的意义、演化过程,以及对普通开发者的影响。
runtime.free 将在 Golang1.26 中 以 GOEXPERIMENT 的方式提供实验性支持。
自 Go 语言诞生以来,自动垃圾回收(GC)就是其核心特性之一。然而在对性能极度敏感的场景(如高吞吐的服务端程序)中,GC 带来的开销始终让开发者有所顾虑。为了进一步降低 GC 负担,Go 团队近年开始了一系列关于“手动”或“半自动”内存管理的探索尝试。
Arena 实验#51317[5]是 Go 团队在 2022 年迈出的大胆一步。它引入了一个新的 arena 包和 Arena 类型,允许开发者将一组生命周期相同的对象分配到一个独立的内存区域中,并在不需要时一次性释放整个区域 这一做法类似其他语言的 region-based memory management 思想:大量对象集中分配、集中释放,从而降低常规分配/回收的成本。
Arena 的优点在某些场景下非常显著:所有对象统一释放,大幅减少了 GC 扫描和回收的工作量,谷歌内部测试显示对大型应用最高可节省约15%的 CPU 和内存开销。但是,Arena 随即暴露出严重的问题——API 侵入性太强。
为了使用 Arena,几乎每个相关函数都不得不增加一个 arena.Arena 参数,这导致这种用法具有“病毒式”传播效应,破坏了 Go 一贯强调的简洁与可组合性。另外,Arena 在与 Go 现有特性(如隐式接口、逃逸分析)配合时也出现了诸多不兼容之处。最终,由于 API 难以融入生态,Go 官方在 2023 年初宣布 无限期搁置 Arena 提案,并明确表示 GOEXPERIMENT=arena 仅供实验、不建议在生产中使用。
吸取了 Arena 的教训,Go 团队接着提出了更贴合 Go 哲学的概念:内存区域(Memory Region#70257[6])它设想引入一种更透明的机制——例如通过一个 region.Do(func(){ ... }) 调用,将某段函数作用域内的所有内存分配隐式绑定到一个临时区域。当这段代码执行完毕时,该区域内分配的所有对象都可以一并释放。
Memory Region 的优点在于:对开发者而言几乎是透明的,无需修改函数签名或显式传递 Arena 对象。另外,通过运行时的巧妙设计,它依然能保持内存安全。具体来说,如果区域中的某个对象被外部保留(“逃逸”出了区域作用域),运行时会自动将该对象挪回全局堆由 GC 管理,从而避免类似 Arena 那样可能出现的 use-after-free 错误。这一设计既有手动内存管理的性能,又尽可能避免了手动管理常见的安全隐患。
然而,Memory Region 的问题在于实现极其复杂。要支持这种“区域化”的内存管理,需要对运行时和 GC 做重大改造。例如,开启区域时可能需要一个特殊的低开销写屏障来追踪对象逃逸情况,这增加了垃圾回收机制的复杂性和运行成本。虽然理论上可行,但要让这一方案高效稳健地落地,无疑是一项长期且充满不确定性的研究课题。迄今为止,Memory Region 仍停留在讨论和原型阶段,没有迅速融入 Go 主线。
在 Arena 的侵入性和 Memory Region 的复杂性之间,Go 团队终于找到了一条更务实、工程上可行的中间路线——这就是本次的 runtime.free 提案。相比之前“大包大揽”的方案,runtime.free 走的是精细化局部优化的路子:与其让开发者手动管理整片内存,不如让更了解代码细节的编译器和底层标准库来决定何时安全地释放特定的堆内存。换言之,runtime.free 旨在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切除那些生命周期短暂且已确定不再使用的内存块,减少 GC 不必要的工作。
这种方法极大地缓解了 Arena 的可组合性难题(因为开发者不需要改动代码、一切由编译器和运行时自动处理),也避开了 Memory Region 那种对 GC 全局机制的大改动。更重要的是,它为解决 Go 长期存在的性能**“鸡与蛋”困局提供了新的思路:许多优化(例如更激进的逃逸分析)过去之所以收效甚微,是因为即便消除了某个原因,内存对象仍可能由于另一原因**逃逸到堆上,最终并未减少 GC 负担[7]。而 runtime.free 的出现,相当于提供了一把钥匙,可以打破这种循环——一旦对象在运行时被判定“确实不再需要”,就立即释放,从而真正实现减少 GC 压力的初衷[8]。
需要强调的是,runtime.free 并不打算提供给普通开发者一个手工调用 free 的新玩具。相反,它采取高度受控的“双管齐下”策略,通过编译器和标准库的改进来实现内存释放优化,同时不向 Go 程序员暴露额外的复杂度。
首先,也是整个提案最令人兴奋的部分:编译器将自动插入内存释放逻辑。具体而言,当编译器检测到某些场景下分配的内存可以安全提前回收时,就会在编译阶段悄悄地产生额外的代码来跟踪并释放这些内存:
make([]T, size) 切片分配,如果编译器发现该切片虽然因为长度或容量未知而必须逃逸到堆上,但它的使用范围不超过当前函数(例如不会被保存到全局或返回给调用者),那么编译器将把这次分配标记为“可跟踪释放”[9]。这种情况下,会调用一个特殊的分配函数(如 makeslicetracked64)来分配对象,并将该对象的指针记录到当前函数栈上的一个追踪列表[10]。freeables 数组(或切片),收集所有被标记为可释放的堆对象。当有新的可释放对象分配时,其指针会被追加到这个列表中。defer runtime.freeTracked(&freeables) 的调用tonybai.com[11]。这样,当函数退出时,这个延迟调用将执行,通知运行时回收 freeables 列表中记录的所有堆对象。这种做法确保了在作用域结束时,临时分配的对象立即被释放,而无需等待下一轮 GC。
对于开发者来说,这一切都是透明的:你完全可以像往常一样编写代码,而编译器在背后已经将其“悄悄优化”为一个更少堆分配、更少 GC 压力的版本。举个简单例子:
// 开发者原始代码
func f() {
buf := make([]byte, size) // 可能逃逸到堆上
// ... 使用 buf
}
// 编译器优化后的等效代码(概念示意)
func f() {
var freeables []unsafe.Pointer
buf := runtime.makeslicetracked64(..., &freeables) // 分配受跟踪的 slice
// ... 使用 buf
defer runtime.freeTracked(&freeables) // 函数退出时释放 buf 对应的内存
}
经过这种改写,原本可能需要 GC 扫描回收的 buf 内存,将在函数结束时立即归还给运行时可用的内存池。因此,未来我们编写的一些看似会产生大量堆分配的代码,有望在不改变任何源码的情况下,由编译器替我们转换成“零 GC 压力”的高效版本——开发者对此毫无感知,但程序性能却因此获益。
另一方面,对于 Go 标准库中少数性能关键的组件,开发团队也在尝试手动加入 runtime.free 的调用。这并不是要把手动内存管理强加给所有库,而是利用标准库对自身情况的了解,在极有限的热点场景显式地释放内存,以追求极致性能。提案中提到的主要目标包括:
strings.Builder / bytes.Buffer 的扩容:当内部缓冲区需要增长时,旧的缓冲区实际上已经不再使用,完全可以当场释放,避免占用堆并减轻后续 GC 压力。map 的扩容:Go 的 map 在扩容和重新哈希(rehash)时会分配新的底层数组,此时旧的 buckets 数组事实上已死,同样可以立即回收。slices.Collect 等切片收集/拼接的操作:在构造最终结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中间切片,仅用于过渡,也可以及时释放。对于这些场景,runtime.free 提供了一个内部运行时函数 runtime.freeSized(ptr, size, noscan)(提案原型中使用的是 freesized),允许在知道一个对象指针 ptr 及其大小后,立刻释放对应内存。这种调用仅限于非常底层且对内存使用有精确认知的代码。例如 Go 作者们在实验中修改了 strings.Builder 的代码,在扩容逻辑中加入对旧缓冲区的 runtime.freeSized 调用。结果表明:对于执行多次扩容的场景,新版 strings.Builder 性能提升了约 45%~55%,几乎快了一倍[12]!换句话说,通过在正确的时机手动释放内存,可以实打实地换来巨大性能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手动调用只会出现在少数标准库内部。Go 团队并不打算在诸如 net/http 这样的高级库里遍地插入 runtime.free —— 毕竟那样又回到了“到处手动管理内存”的老路上。这一步更多是为了验证:在哪些特殊场景下,提前释放内存能够带来明显收益。如果证明效果显著,我们也许会在未来看到这些改进融入正式版本中;如果收益不大或风险高,也可以根据讨论再决定是否采纳。
让 GC “少管一些事”听起来很美好,但也要评估此举本身的性能代价。插入额外的跟踪和释放逻辑,会不会拖慢常规代码的速度?根据目前的原型测试结果,答案是几乎可以忽略。对比启用 runtimefree 实验前后的基准数据表明:*在没有可释放对象的普通分配场景下,新机制对性能的影响在 -1.5% 到 +2.2% 之间,几何平均值几乎为零。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代码并不存在那些可以提前释放的内存对象,启用这个功能对性能既不会造成明显负担,也几乎不会带来益处——它基本是“零成本”(pay-for-what-you-use)*的。
而在命中了优化路径的情况下,收益则是多方面的:
runtime.free 释放的对象立即回收到对应大小类的空闲链表中,下一个相同大小的新对象分配很可能重用这块内存。 这样一来,内存分配/释放形成类似栈式(LIFO) 的模式,新分配的内存地址往往与刚释放的相同,对 CPU 缓存非常友好。相比任由 GC 随机回收、重新从堆中找内存,这种局部性有望进一步提升运行效率。除此之外,新的垃圾回收器 Green Tea 也可能从这种优化中受益——例如更高的每个span内存利用率,等等。尽管这方面还是推测,但runtime.free 提案的出现显然为未来 GC 和内存优化的融合创造了更多可能。
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runtime.free 究竟意味着什么?一言以蔽之:性能提升,几乎无需额外付出。对于普罗大众的 Go 开发者来说,这个提案不会改变我们日常编码的方式——没有新语法、也无需调用新的 API。所有魔法都发生在幕后:编译器变得更聪明,运行时/标准库替我们多做了一些工作。然而,它的影响可能是深远的:
首先,这标志着 Go 的内存管理正在探索 “自动 GC”之外的第三条道路。传统上,我们有完全自动的 GC(简单易用但性能牺牲)和手工的内存管理(复杂易出错但性能可控)。而 Go 的 runtime.free 尝试证明,两者并非水火不容:语言运行时本身可以变得更智能,在保证内存安全的前提下,帮我们完成一些人工才能做到的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Go 正在尝试“靠自己”变得更快,而不是把负担转嫁给开发者。
其次,对性能敏感的Go程序将直接受益于此。在未来的版本(提案目前计划针对 Go 1.26),当这一实验正式上线后,你或许会发现某些场景下 GC 压力突然降低了。例如,大量使用临时切片进行计算的函数,不再生成那么多短命的垃圾;频繁扩容的 bytes.Buffer、构建巨型 slice 的代码,在新版标准库里跑得飞快。这些性能改进都是 “开箱即得” 的,开发者甚至不需要知道 runtime.free 的存在,就已经享受到了它的好处。
当然,runtime.free 仍处于试验和完善阶段。它目前通过 GOEXPERIMENT=runtimefree 提供,说明官方也在审慎评估其效果和风险。接下来社区会继续打磨细节,确保不会引入难以预料的错误(比如要严格杜绝“提前释放仍在用的对象”这种灾难性情况)。好消息是,到目前为止初步验证并未发现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核心团队成员也给予了正面反馈。
总体而言,runtime.free 提案代表了 Go 内存管理上务实而具有前瞻性的一步。它不追求颠覆性的架构重写,而是聚焦于具体的瓶颈问题,寻求切实的优化突破;它也不牺牲类型安全和简洁性,将复杂度限定在编译器和运行时内部。这种思路一旦被证明行之有效,未来完全可以推广到更多模式(例如识别更多 append 循环的场景等[13]),进一步减少 Go 程序的内存开销和 GC 次数。
对于普通开发者来说,这意味着更快的程序和更少的垃圾回收停顿,而你依然可以像过去一样专注于业务逻辑,无需为手动内存管理操碎心。随着编译器与运行时不断进化,Go 有望在保持“一键爽跑”的易用性的同时,在性能上再攀新高峰——这一切,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引用资料:
[1]#74299: https://github.com/golang/go/issues/74299
[2]github.com: https://github.com/golang/go/issues/74299#:~:text=Note%20that%20runtime,called%20directly%20by%20end%20users
[3]go.googlesource.com: https://go.googlesource.com/proposal/+/refs/changes/55/700255/14/design/74299-runtime-free.md#:~:text=1,Challenges%20here%20include
[4]github.com: https://github.com/golang/go/issues/74299#:~:text=%28In%20short%2C%20currently%20,more%20allocations%20per%20benchmark%20loop
[5]#51317: https://github.com/golang/go/issues/51317
[6]#70257: https://github.com/golang/go/issues/70257
[7]**逃逸到堆上,最终并未减少 GC 负担: https://go.googlesource.com/proposal/+/refs/changes/55/700255/14/design/74299-runtime-free.md#:~:text=For%20example%2C%20,to%20eliminate%20the%20first%20reason
[8]真正实现减少 GC 压力的初衷: https://go.googlesource.com/proposal/+/refs/changes/55/700255/14/design/74299-runtime-free.md#:~:text=In%20other%20words%2C%20a%20runtime,valuable%2C%20including%20in%20escape%20analysis
[9]“可跟踪释放”: https://go.googlesource.com/proposal/+/refs/changes/55/700255/14/design/74299-runtime-free.md#:~:text=2,in%20a%20loop
[10]追踪列表: https://go.googlesource.com/proposal/+/refs/changes/55/700255/14/design/74299-runtime-free.md#:~:text=The%20second%20API%20,as%20a%20scope%20is%20exited
[11]tonybai.com: https://tonybai.com/2025/09/18/go-runtime-free-proposal/#:~:text=1.%20%E8%AF%86%E5%88%AB%EF%BC%9A%E5%BD%93%E7%BC%96%E8%AF%91%E5%99%A8%E9%81%87%E5%88%B0%E4%B8%80%E4%B8%AA%20make%28,%E8%87%AA%E5%8A%A8%E9%87%8D%E5%86%99%20%E4%B8%BA%E4%B8%8D%E4%BA%A7%E7%94%9F%20GC%20%E5%8E%8B%E5%8A%9B%E7%9A%84%E7%89%88%E6%9C%AC%EF%BC%8C%E8%80%8C%E5%BC%80%E5%8F%91%E8%80%85%E5%AF%B9%E6%AD%A4%20%E5%AE%8C%E5%85%A8%E6%97%A0%E6%84%9F%E3%80%82
[12]快了一倍: https://github.com/golang/go/issues/74299#:~:text=BuildString_Builder%2F10Write_36Bytes_NoGrow,55.71%25%20%28p%3D0.000%20n%3D20
[13]识别更多 append 循环的场景等: https://go.googlesource.com/proposal/+/refs/changes/55/700255/14/design/74299-runtime-free.md#:~:text=4.%20Recognizing%20,does%20not%20otherwise%20become%20aliased
[14]github.com: https://github.com/golang/go/issues/74299#:~:text=updated%20manually%20to%20start%2C%20which,to%20automatically%20recognize%20its%20pattern
[15]github.com: https://github.com/golang/go/issues/74299#:~:text=%28In%20short%2C%20currently%20,more%20allocations%20per%20benchmark%20loop
[16]go.googlesource.com: https://go.googlesource.com/proposal/+/refs/changes/55/700255/14/design/74299-runtime-free.md#:~:text=For%20example%2C%20,to%20eliminate%20the%20first%20reason
[17]go.googlesource.com: https://go.googlesource.com/proposal/+/refs/changes/55/700255/14/design/74299-runtime-free.md#:~:text=1,Challenges%20here%20include
[18]#51317: https://github.com/golang/go/issues/51317#:~:text=Note%2C%202023,recommend%20its%20use%20in%20production
[19]How to free memory manually in golang: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72471052/how-to-free-memory-manually-in-gol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