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京准:卫星时间同步系统对于电力网络的作用
卫星时间同步系统(通常指基于北斗/GPS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授时系统)在现代电力网络中扮演着“神经中枢”和“精准时钟”的角色,是构建智能电网和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石。
其核心作用可以概括为:为遍布广泛的电力设备提供统一、精确、可靠的时间基准,从而实现电网的可观测、可控制和可分析。
以下是其在电力网络中的具体作用,按重要性分层说明:

二、提升电网调度与控制效率

三、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随着新能源(风电、光伏)大规模接入和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电网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急剧增加。
应用领域 | 精度要求 | 核心价值 |
|---|---|---|
继电保护(差动保护) | 微秒级(μs) | 防止误动/拒动,保障主网安全 |
故障定位/PMU | 微秒级(μs) | 快速定位故障、实时感知电网动态 |
事件顺序记录(SOE) | 毫秒级(ms) | 精准分析事故链条 |
电能质量/负荷控制 | 毫秒级(ms) | 定位污染源、优化运行 |
总而言之,卫星时间同步系统就像为庞大的电力网络安装了一个精准的“心跳”和“神经时序系统”。它使得分散在千里之外的电力设备能够“步调一致”地协同工作,将电网从一个静态的、局部可视的“盲系统”,转变为一个动态的、全局透明的“可观测系统”,是构建安全、高效、智能的现代电网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设施。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