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x∈S(P (x))是∃x(x∈S∧P (x))或∃x(x∈S→P (x))的缩写吗?

是的,∃x∈S(P (x))是∃x(x∈S∧P (x))或∃x(x∈S→P (x))的缩写。这是一种数理逻辑中的符号表示方法,表示存在一个元素x属于集合S,使得P(x)成立。其中,∧表示逻辑与,→表示逻辑蕴含。这个缩写可以用于描述存在量词的命题,用于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推理和证明过程中。

页面内容是否对你有帮助?
有帮助
没帮助

相关·内容

解读吴文俊三大研究与人工智能的渊源 | 百年诞辰纪念

2019年5月12日(即昨天)是著名数学家吴文俊的诞辰100周年纪念日。1956年,吴文俊因为在拓扑学上的成就,与华罗庚、钱学森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在38岁时被评为学部委员,是当时最年轻的学部委员之一;2017年5月7日,吴文俊去世,享年98岁。吴文俊不仅有松柏之寿,也同样有着长期而活跃的学术生涯。他长期参与数学界的地外国际交往,1979年,他与关肇直等人共同筹建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1986年他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关于中国数学史的报告,引起广泛的兴趣.形成了复兴中国数学的新趋势;他在1970年代末开创了数学机械化的全新领域,这方面的学术思想更多地由他在90年代创立的中科院数学机械化重点实验室传承。

02

解读吴文俊三大研究与人工智能的渊源 | 百年诞辰纪念

吴文俊还是同样也是中国人工智能历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开拓者。他提出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里程碑,他也因此获得1997年的国际自动推理最高奖——埃尔布朗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但吴文俊晚年曾自我评价,自己最得意的是中国古代数学史的研究,“拓扑的那些工作不算什么”。由此可见,吴文俊平生最得意的三件事,古代数学史的研究排在第一,拓扑学排在第二,数学机械化证明恐怕只能屈居第三。借吴文俊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之际,在缅怀前辈的同时,让我们一同回顾他在上述领域的创新研究中做出的巨大贡献,解读吴文俊与人工智能的渊源。

02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