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周志华教授:无锡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将大有可为

    “机器一思考,世界大不同。人工智能就是把人的经验、知识交给机器,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为人类打工。不同的是,机器运算速度远非人类可比。”昨天,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教授做客梁溪大讲堂,以“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为题,从62年前“人工智能”诞生日达特茅斯会议说起,解析了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周志华现年45岁,29岁时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人工智能国际学术舞台上的“牛人”。“人工智能到底好不好,回答是肯定的,未来产业的竞争就是人工智能的竞争。”周志华举例说,就拿当下时髦

    03

    机器人会消灭人类统治世界?你TM是在逗我么

    近期施瓦辛格的新片《终结者:创世纪》在美国一上映,除了一路上扬的票房外,也引发了科学界的震动。日前,在阿根廷举办的人工智能联合大会上,包括史蒂芬·霍金、埃隆·马斯克、史蒂夫·沃兹尼亚克等在内的科技界、企业界大佬,联手向世人发布警告信。信中写道:“作为系列电影的第五部,新一集《终结者》提醒我们必须再度审视人工智能。银幕上,《终结者》系列开启了黑色科幻电影的序幕,而在现实中,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慌正在加剧蔓延。我们相信,贯穿30年的影片画面或许在几年内就会变成现实,而不是几十年!” 对于科学界的一片恐慌,我们作

    06

    人工智能真的会取代人类吗?

    “借助人工智能,我们将召唤出恶魔。在所有故事里出现的拿着五芒星和圣水的家伙都确信他能够控制住恶魔,但事实上根本不行。”马斯克的一番话让近来备受业界瞩目的人工智能平添了许多争议。不仅如此,就连科学泰斗霍金亦对此颇有微词。为什么科技、科学界的领军人物频频发出人工智能威胁论,人工智能真的如一些人想象的那样会衍生出机器文明并最终取代人类吗?   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并不神秘,现代科学技术对其应用早已充斥人们的日常生活。稍有常识的人只要翻阅计算机科学发展史并通过理性分析就能得出人工智能威胁论站不住脚的结

    010

    奇点真的存在吗?面对强人工智能我们应该乐观还是悲观?

    大数据文摘出品 编译:Zoe Zuo、王一丁、蒋宝尚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几十年后,人工智能在人类生活中将扮演何种角色一直是学术界和商业界讨论的焦点。 在未来,AI是帮助人类完成了终极进化,还是给我们带来了毁灭?《终结者》系列以及最近热播的《西部世界》第二季呈现的剧情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类的思考。 西部世界第二季宣传海报 对于人类的未来究竟如何,学术界百家争鸣,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美国未来学家雷蒙德·库兹韦尔提出奇点理论。 该理论预言:在2045年电脑智能与人脑智能可以完美的相互兼容,纯人类文明也将将终止

    06

    【机器人总统强过特朗普?】技术视角看通用AI能否超越人类领袖

    【新智元导读】当特朗普在白宫边收看新闻边对着电视咆哮时,有一小部分科学家和研究者认为,人工智能,相比较任何人类,在面对国家重大、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真的是这样吗? 一个 AI 总统不会被游说,不会受到个人利益的左右,也不会有如今白宫里的那么多裙带关系 据称特朗普经常独自留宿在白宫办公室,边收看新闻,边对着电视咆哮。一觉醒来,他继续收看新闻,同时继续发推文宣泄他对世界、Mika Brzezinski,或 CNN 的愤怒。他还不忘在与国外领导人会晤时吹嘘他的选举团是如何大获全胜。 对于一个肩负一个

    08

    对比欧盟,中国的《人工智能法案》应有什么底座?

    作者:吴怀宇 2023年6月14日,欧洲议会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人工智能法案》授权草案,标志着该法案将进入欧盟立法严格监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最终谈判阶段。欧洲议会此前曾发出声明,这部提案如正式获得批准,将成为全世界首部有关人工智能的法规。欧洲议会于当天还投票决定了禁止实时远程生物识别技术,例如不能在公共场合进行实时人脸识别,并对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增加更多安全控制措施,提出新的透明度要求,以确保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符合欧盟权利和价值观。 该法案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基于风险来制定监管制度,以平衡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与安全规范。法案将人工智能风险分为四级,“部署潜意识或有目的操纵技术、利用人们弱点或用于社会评分的人工智能系统”因其会对人类安全造成不可接受的风险而被划入严格禁止之列。对于违规操作者,法案设定了最高3000万欧元或全球年营业额6%的罚款。 如何既“管控风险”又“促进创新”?该法案的建议是通过引进监管沙盒机制来实现,即:在人工智能系统入市或投入使用前,对人工智能系统进行开发、测试和验证以降低风险。法案还要求人工智能应用必须遵循透明与可追溯性原则,即能够解释清楚其决策的原因和依据,同时也要记录所有的交互数据和结果,通过对运行过程的透明度和完整性的监管,来保障人工智能应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欧盟试图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人工智能法律监管框架,来维护其在数字主权和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并通过这样一部综合性立法抢占全球人工智能监管先机。但统一的法律框架的局限性在于:它采用的是横向立法(试图把所有人工智能都纳入监管范围),如果不能针对特定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制定具体的法律规范),在执行层面将会面临大量的解释问题(实际的执行效果可能也会“大打折扣”)。此外,“管控风险”和“促进创新”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平衡问题。 为了给人工智能立法,国外学术界先后出现了蒙特利尔宣言、多伦多宣言等多个人工智能宣言,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正是在这些宣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而因为国情的差异,中国当然不可能“在别家的地基上盖自家的房子”。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落后,例如,中国科学院吴怀宇博士在北京发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开放协议“人工智能宣言”--OpenDAI(Open Declaration of AI,官方网站http://OpenDAI.org),至今已不断迭代更新了6个版本。 吴怀宇博士认为,“风险”和“创新”之间的界限从来就不是“泾渭分明”的,东西方两大文明体的普世价值观也是“和而不同”,因此对于伦理的标准、隐私的边界等具象问题必须“求同存异”, 以保护绝大多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权利和幸福。例如,以伦理标准为例,同样将人类视为AI之父,西方是“弑父情结”(源于古希腊神话,如俄狄浦斯,有些学者认为这种反叛基因是颠覆性创新的根源),所以认为AI最终会弑人,由此产生的担忧导致了欧盟严苛的《人工智能法案》出台(同时,也不难理解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等数千名西方科技界人士联署签名,要求现在立即停止训练比GPT-4还要强大的AI系统至少六个月);而东方是“事父情结”,所以AI必须为人类服务,人为AI纲,且人与AI须和谐相处。

    02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