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中科院自动化所副所长刘成林教授:模式识别,从初级感知到高级认知

感知(模式识别)是从传感数据判断模式的存在、类别,给出结构描述和关系描述的过程。目前以深度神经网络为主的模式识别方法只解决了初级感知(检测、分类)问题,属于高级感知层面的结构和关系理解已有一些研究进展但还没有解决,而结合知识进行模式识别和理解并把结果用于决策规划则属于高级认知的范畴,是未来要加强研究的方向。 作者 | 杏花 编辑 | 青暮 今年10月12日,2021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 2021)在成都正式启幕,23位中外院士领衔,近百位学术技术精英共聚西南人工智能新高地,深入呈现人工智能学术研究,以

02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农林业遥感图像分类研究[通俗易懂]

遥感图像处理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农林业的遥感测绘,防灾减灾等领域。本文旨在通过深度学习技术从遥感影像中分类出农田和林业地块。手工从遥感图像中分类出农田和林业区域分类虽然准确但是效率低下,并且很多采用传统图像分割技术的方法泛化性能差,不适合场景复杂的遥感图像。经实践证明,使用深度学习技术在各种计算机视觉任务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本文首先使用先进的深度学习框架进行分类实验,例如使用PSPNet,UNet等作为分割网络对遥感图像数据集进行分类与分割训练。这些框架在ImageNet,COCO,VOC等数据集上表现很好,但是由于遥感图像数据集相对于ImageNet,COCO等数据集,不仅检测对象相对较小而且可供学习的数据集样本较少,需要针对这一特点进行优化。本文经过多次实验将高分辨率的图像切割成合适大小分辨率的图像以减小神经网络的输入,同时进行图片的预处理和数据增强来丰富学习样本。同时在真实情况下,农林区域易受到拍摄视角,光照等造成分割对象重叠,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处理分割对象重叠的处理策略,来优化边界预测不准确的情况,使用该方法后准确率有明显提升。经实验证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农林业遥感影像分割在开源遥感图像数据集上的取得了94.08%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农林业遥感图像数据(图1)对于许多与农林业相关的应用至关重要。例如作物类型和产量监测,防灾减灾以及对粮食安全工作的研究和决策支持。最初,这些数据主要由政府机构使用。如今,蓬勃发展的农林业技术也需要在农场管理,产量预测和林业规划等各种应用领域进行革新。以往农林业地块的高质量遥感图像数据主要是手动在高分辨率图像中分割出来的,即通过土地功能不同引起的颜色,亮度或纹理的差异与周围区域 亮度或纹理的差异与周围区域区分开来。尽管农林业遥感图像的手动分类可以非常准确,但是非常耗时耗力。 图1.1:农田的遥感图像分割 定期更新农林业遥感图像数据的需求日益增加扩大了自动化分割农林业遥感图像的需求。 与ImageNet、VOC2007、COCO等目标检测/分类数据集中的大多数图像相比,农林业遥感图像中的对象相对简单。例如,人体的图像数据看起来要复杂得多,因为它包含各种不同纹理和形状的子对象(面部,手部,衣服等)。因此,优化传统的图像分割以及深度学习技术来设计用于农林业遥感图像分割的算法是非常重要的。该模型需要正确地排除不需要进行分割的对象(房屋,工厂,停车场等),区分具有几乎相似的光谱特性的相邻区域和可见度差的边界区域,并且正确地分割出所需的对象。 1.2 选题来源与经费支持 本研究课题来源于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随着传感器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快速的发展,利用卫星遥感图像进行深度学习处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际中。由于农林业遥感图像场景复杂,使用传统图像处理分割算法效果差且泛化性能弱,本文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在现有的的深度学习模型上训练,优化,最终提出一种一种优化后的深度学习模型,经测试,该模型在收集的农林业遥感图像数据集上可以准确的分割出所需的对象,本文提出的模型主要解决如下几个难点:

02

详解计算机视觉五大技术:图像分类、对象检测、目标跟踪、语义分割和实例分割

译者 | 王柯凝 【 AI 科技大本营导读】目前,计算机视觉是深度学习领域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计算机视觉实际上是一个跨领域的交叉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图形、算法、理论、系统、体系结构),数学(信息检索、机器学习),工程学(机器人、语音、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处理),物理学(光学 ),生物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认知科学)等等。许多科学家认为,计算机视觉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那么什么是计算机视觉呢? 这里给出了几个比较严谨的定义: ✦ “对图像中的客观对象构建明确而有意义的描述”(Ballard&B

07

ACL2016最佳论文:通过整合基于路径的方法和分布式的方法,改善词对检测

摘要 在自然语言处理(NLP)中,理清词对关系是一项的关键任务 ,在一份使用两种互补方法的文献中也强调这一点。分布式方法:其监督式的变体是目前最好的任务执行器;基于路径的方法:它只受到少许的研究关注。我们发现,改善后的基于路径的算法——其依赖的路径(dependency path)通过递归神经网络进行编码——与分布式方法相比应该能达到理想结果。然后,我们将所用方法延伸为整合基于路径的和分布式的信号,这显著地将此任务上的性能提高到了当前最佳的水平。 1.简介 在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词对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词汇语

05

人工智能:卷积神经网络及YOLO算法 入门详解与综述(二)

经过前六章的阅读,我从三个世界、数据法则、信息纽带、知识升华、自然智能以及人工智能六个方面对于信息科学技术与创新有了深层次的认识与了解。从对于三个世界的描述中,我了解到了物理、生物和数字世界的区别和联系。同时也明白了物质、能量与数据构成了人类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和主观世界。通过这样的三个世界基本底层架构的认知,展开了之后的讨论,之后详细地了解到数据的作用,例如数据在生命的产生与演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命体内DNA中的数据就记录了遗传的基本信息,大脑中的储存数据量与神经元细胞和它们的数量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数据之间的快速传导使各网络之间可以不考虑地理上的联系而重新组合在一起。信息的传递和交换也变得日益频繁。而在之后对于信息的定义及作用介绍之中,通过对于信息法则的介绍以及对于信息编码过程的展示,让我明白了信息的结构、含义与效用。信息的提取与升华成为知识,我对知识的描述性与程序性、显性与隐性、公共性与私密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由知识的不断进化集合的过程中,自然智能也逐渐彰显出其作用,自然智能也拥有其法则。无独有偶,针对于自然智能的研究也不断启发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上一章重点讲述了人工智能的历史、概念、算法以及人工智能的面临障碍。使我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有了很大提升。本章就人工智能的应用技术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分析与讲解。同时本章讨论的课题如下:

03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