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腾讯云核心伙伴生态沙龙——华南区域基础产品专场

腾讯云与基础产品生态的结合,为产品赋能刺激生态活起来,助力产业经济焕发新生。产业数字化已经初显成果,智能将为行业带来更普惠的服务、更高效的生产、更广阔的市场;我们通过深耕行业与区域,将生态更深、更广、更全面的融入全国各地。 腾讯云“2021生态伙伴成长计划”截至目前已覆盖了华东、华南、华北、华西区域,共计20场生态伙伴赋能,涵盖了腾讯云多款基础产品与解决方案主题。 活动介绍 12月8日,“腾讯云核心伙伴生态沙龙—华南区域基础产品专场” 在深圳腾讯滨海大厦举办。 本次沙龙以私有化标准产品作为切入,由腾讯

06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双碳案例分享:腾讯区块链助力打造深圳碳普惠平台——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当前,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向传统产业融合渗透,绿色低碳产业也在借助新型技术工具进行改革创新。为推动绿色经济的数字化发展,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以下简称“ABI”)双碳行业促进委员会启动了《2022区块链+双碳场景应用案例集》的征集工作。今天与大家分享来自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讯”)的案例《腾讯区块链碳普惠平台》。 01 案例详情 碳普惠是一项创新性自愿减排机制,通过构建一套公民碳减排“可记录、可衡量、有收益、被认同”的机制,对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并赋予一定价值,从而建

01

科技赋能双碳未来 共创绿色软件生态 ——2022年绿色软件基金会中国峰会成功举办

2020年,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实现“双碳”目标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软件行业虽非高碳行业,但随数字化转型的加快,数据中心和技术公司运营等能耗持续增长,探寻行业的绿色减碳之路势在必行。 在这样的趋势之下,为了寻找软件行业的减碳路径,共同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全球性软件及咨询公司Thoughtworks发起了2022绿色软件基金会中国峰会。该活动于6月16日成功在线上举办,峰会通过主题演讲、话题分享、小组讨论等形式深入探讨企业该如何通过科技赋能双碳未来。 云上论道 探讨科

02

绿色与数字化转型的双轮发展(文末附 2022 GSF Summit 完整小组讨论主题)

当我们谈到“绿色”与“数字化”的协同发展议题时,其实这其中包含两个不同的问题 。第一,从技术角度思考,意味着在绿色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创新,达到转型目标;第二,从业务角度思考,如何将“绿色”融入企业的数字化战略。本文将从第二个视角拆解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所处的三个不同阶段,探索企业在三个阶段所面临的挑战,进一步讨论企业如何将数字化的思考融入不同的“绿色”发展阶段。 我一直深度参与了Thoughtworks制定科学碳目标的过程,并且在近两年有机会与来自不同行业的国内外客户、ESG专家、环

01

国家发布《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加速推进安全可信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导 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能源局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关于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三年行动计划 (2021-2023年)的通知 工信部联科〔2021〕13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党委网信办、科技厅(局、委)、生态环境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局、委)、农业农村厅(局、委)、卫生健康

01

中国信通院金融数字化探索: 用技术搞定中小企业融资、绿色双碳、流量反欺诈等棘手问题

作者 | 王景尧 编辑 | Penny, 高玉娴 互联网连接了人,物联网连接了物。如今,金融机构的产品服务正沿着这两类庞大网络延伸到个人衣食住行以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生态场景,以数字金融形态赋能实体经济的发展。 在最新一期的 InfoQ《超级连麦. 数智大脑》直播中,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数字生态发展部主任王景尧博士介绍了中国信通院在金融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探索,围绕金融机构如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实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以及在这背后,金融机构基础 IT 能力如何进行迭代升级等内容进行了分享。 以下

02

2023中国(重庆)国际储能产业技术展会 储能装备与技术展览会

储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储能产业的发展与成熟对于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国储能产业发展迅速,成本不断下降,产业链布局不断完善,进入商业化初期。当前,储能产业发展除了技术、成本、行业标准等制约因素外,还面临体制机制上的制约。比如,储能独立市场主体身份还缺少制度保障,储能价值的市场化运营机制还未能充分体现,大规模储能进入电力系统还缺乏统筹协调机制。“十四五”期间,在“双碳”目标下,储能产业面临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应用场景也更加广泛,但储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亟待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导,还需加快建立并完善储能技术应用标准体系,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路线多元化原则,推动储能技术进步。同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完善电力市场设计,充分体现储能在新的电力系统中的商品属性是储能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07
领券